佛法與莊子

比丘尼恒音講於2015年9月22日星期二晚 萬佛城大殿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20101003_Golden_0132

諸佛菩薩、師父上人、各位法師、各位佛友:阿彌陀佛!今晚是恒音練習跟大家結法緣。我今天沒有什麼特別的題目,就依照今天聽的師父的淺釋做一些反映。今天談到彌勒菩薩是什麼時候要來到這個世界,上人就講「減劫」–我們的壽命一直減短,到最後有很多災難,人越來越像畜生,淫欲心很重。但是上人也是主持正法,說我們如果修行的話,可以挽回一些,或是延長沒有那麼多災難的時候。

如果我們真的精進地修行,受持戒律,研究《楞嚴經》,這些末法最嚴重的災難就可以延後。我記得看到《六祖壇經》的英文版(舊版),後面形容聖城是多災難世界的裡的一顆光明的新星。好像我們的學校,可以讓小孩子在一個比較善良的環境,不接觸多暴力的,還有媒體的不好的影響,就可以有另外一種人生觀,甚至覺得自己有一種責任。因為我們是跟整個世界所有的眾生,都有互相的關係,我們也應該發菩提心來幫助所有的眾生。

上人色身已經不在這邊二十年了,但是還是有人留下來繼續默默地在修行、努力。雖然有時候我們覺得沒有很多方向;或者是有的人覺得經過很多困難,很難受;或者是沒有把法放到心裡,得到法的利益;或者是遇到人事上的困難,就幾乎要退心了。但是,我覺得這個都是一種考驗。我們必須要有困難才可以學習;如果什麼都是很順利的話,我們就會不會改變,就看不到我們的習氣毛病。所以,只要我們可以繼續下去,堅持下去,在經典上,佛法上找到答案來解決我們的困難,我們就會成長。雖然好像感覺不到在哪裡成就,沒有什麼成就,可是我們也不是求任何看得到的成就。我們成就,就是在把我們的內心變得非常光明,就像今天在講彌勒菩薩的這個「唯心識定」,就是我們可以改變我們對生活、對世界的看法。所以,我們看破看透了以後,那些以前的困難,以後就不會再是困難了;因為就變成是看空了,好像彌勒菩薩就說:一切三界唯心,一切都是我們的識心造成的。

所以,可能有時候在這邊久了,我們都會遇到人事的問題,或者其他的困難,可是如果我們真用佛法,用經典裡面的道理,真正來聽經得到利益的話,那我們就應該可以慢慢地了解經典裡面講的—怎麼樣看空,怎麼樣得到這種定力,我想至少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有所不同。平常一般人看到可以看到的東西,就是物質的東西,看到它是實在的;看到我們都是一個獨立的個人,我是我、你是你,我們是分開的,有時候是敵對的,或者我們是朋友,就是很多分別。

但是,如果從另外一個觀點,「我」到底是誰?是我的身體嗎?身體的哪一個部份?是我哪一些念頭?哪一些感覺?還是我們這個原子?或者是能量?或是我們的識心造出來的。就是因為我們這個識心,我們的妄想心,我們就做這麼多分別,把我們卡得死死的,有很多煩惱,看到很多東西都不對。我們自己做不到,但是我們就是要學習這些都是虛幻暫時的,而且只是由我們自己的角度來看。每個人的角度又有不同;跟我們不同,不表示錯的。

那天漢堡大學來的時候,有一位演講人,就引用英國詩人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如果我們看到我們敵人隱秘的、歷史的—就是他們自己的因緣的話,那我們所有的憤怒就會消失了。因為每個人有他的因緣。為什麼他對我們講這種話?為什麼對我們這樣子?我們現在看不到,但是我們可以想象,每個人都有他的因;我們有我們的因緣,什麼東西都沒有真正是對跟錯的;這樣子看的話,就不會那樣子煩惱,反而會很高興,可以跟每一個人結一個善緣,不管他對我們怎麼樣,我們就是去好好地體諒他的角度。

聲聞就是要看空,菩薩不是要把人看成五蘊,或者是看成一堆原子、量子,或是什麼;其實也還是要了解他自己,認為他是一個人,他有什麼感覺、需要,他對自己了解是什麼;佛應該也是看到空的,同時也看到人他自己的看法,所以可以度他。如果我們可以—雖然我們沒有真正那種能力,但是我們自己可以去每次就是用這些不同看法,來了解不同的人的話,那就會少一些煩惱,慢慢地接近這些二十五聖人裡面的講法。因為除了我們應該按照上人講的,我們要多多精進上殿,守戒律等等,從此我們也要運用這個法,在我們的心裡面;這樣子才可以圓滿地得到這個法的好處。

我現在講一點莊子,因為我上學的時候,最後寫論文就是寫莊子。我覺得其實學一點莊子,跟佛法是很配合的;雖然莊子不會講得像《華嚴經》、《楞嚴經》這麼清楚,怎麼樣修行,但是會給一些暗示。比如說他說:「夫徇耳目內通而外於心知」,或者是「是非不得於身」,還有「不以好惡內傷其身」。第一個就是說,你要好像反聞聞自性這樣子,你要跟著你的眼睛跟耳朵,要往內去通–他沒有說通到什麼–然後把他的心—識心、妄想心放到外邊。平常打坐閉眼睛的時候,我們有時候就開始打妄想了,所以有時說,眼睛不要完全閉起來。所以,耳朵跟眼睛往內的時候,就不會分別外境;心把它放到外面,心不是在你的腦子裡面做很多分別,這樣子才可以靜下來,

然後,莊子也說:人可以有人的形,可是沒有人的的情。他的意思是說「是非不得於身」,你不會讓是非這種分別,控制你自己,影響你自己讓「是」跟「非」變成「好」跟「惡」,也不會讓這個喜歡跟不喜歡,傷到你的精氣神。如果你太歡喜一個東西,或者是太討厭一個東西的話,那你的精氣神就不平靜了。

他還給很多例子,關於怎麼樣克服瞋恨心跟脾氣。好像你在一個船上,有另外一個船撞到你的船。那你看到一個船,好像是沒有人在上面,是空船的話,你不會怎麼樣;但是如果你看到船上有一個人,你就開始喊了:哎,你趕快把你的船移開,不要來撞我的船!如果那人好像沒聽到的話,你繼續喊;喊了兩次、三次,最後你就發脾氣了。莊子就問:頭一個是空船,跟你以為是不空的船有什麼區別?區別就是說,不但船是空,而且你的心是空—第一次所以你不會發脾氣;但是第二次,你認為是那個人對你故意來撞你的船,所以你就發脾氣了。

當然,在道教裡面也講,你發脾氣就會影響你的氣,就是會有病了,所以他們就是不要發脾氣,所以你就要觀想那個船是空的。上人說:如果有人侮辱你的話,你就當他們在唱歌,唱一首你不懂的語言的歌,那就謝謝他們;或者有人來撞你的話,你就假裝你撞到墻了,你當然就不會怪那個墻,只怪你自己。莊子有類似的:如果你走在屋簷下,有一個瓦掉下來砸到你的頭的話,你不會去怪那個瓦;甚至有人用刀刺到你了,你也不會去怪那個刀、那個劍。那你就要這樣去觀想,沒有一個敵人是故意來對你怎麼樣;因為從佛法看,這都是因果。這個因果是很科學的,所以你不用去怪那個人,他只是扮一個角色來實現你的因果,所以不能怪他。

他還說,一個喝醉酒的人在一個車上,車走得很快,他不小心就掉下去了;掉下去他還不會傷得那麼厲害,為什麼呢?因為他喝醉了,他不會緊張,他的肌肉就不會緊緊的,他就很軟,像嬰兒那樣子。如果醉於酒的人他都可以這樣子不受傷的話,何況一個人醉於天—就是醉於他自己的性,他更不會。所以說,如果我們找到我們的佛性的話,不管怎麼樣,我們在外邊被撞到或是被傷到,都不會真正地傷到。阿彌陀佛!

在〈佛法與莊子〉中有 1 則留言

  1. “If we could read the secret history of our enemies, we should find in each man’s life sorrow and suffering enough to disarm all hostility.”―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發佈回覆給「Chin Lan」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