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法會的一點體驗

葉祖堯博士講於2016年7月24日星期日晚 萬佛城大殿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法師們、各位善知識:我是親法。今天輪到我練習講法。

我們剛剛聽完 上人對《六祖壇經》的解釋。昨天也完成了觀音法會。上人與兩位菩薩都有很深的因緣,個人也很幸運在六月中跟著全法師去南華寺參拜了三位祖師的金身-六祖(1300年)、憨山大師 (900年),和丹田大師的真身(400年)。能在一、兩尺距離之內瞻仰,拜見祖師們,感到莫大的榮幸!

今天晚上想分享一點自己在這觀音法會裡面體驗到《普門品》的一些啟示可以應用在這個快速變動的世界中。末學擧以下三點供大家參考:

  1. 做一個坦蕩的人;
  2. 學習深深地聽;
  3. 把佛法用科學的語言翻譯出來用。

第一點:為甚麽要做一個坦蕩的人?

因爲要學觀世音菩薩做一位施無畏者。假如我們能坦蕩的話,那麼當我們跟別人交往的時候,別人不會怕我們,因為我們心裏沒有藏甚麽。可是坦蕩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至少對我自己來說。因為坦蕩有代價。可是不坦蕩代價更高!

個人過去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情,我會一輩子責備自己。這個代價非常,非常高,不值得!當然要花一點時間,我們才可以把自己的防衛放下來。可是當我們越來越坦蕩的時候,我們會覺得,當我們跟別人在一起的時候,別人也會把他們的防衛放下來。

記得1984年去巴西時有機會與巴西天主教的樞機主教對話。記得問他“甚麽是愛?”他的囘答令我震撼。他說:“我從小在教會長大,所以“愛”總是挂在口頭。但是我並不知道甚麽是愛。直到有一次我有一個大的車禍後,在大家對我的關懷中,我才了解到甚麽是愛。”記得當時我的念頭是:“這是一位坦蕩的人”。他的坦蕩令他周邊的人對他只有敬意。

所以當我們坦蕩的時候,別人對我們也就不會有“怕”的感覺。我想這就是觀世音菩薩「施無畏」的一種表達。如我們能慢慢的減少急躁與擔心、慢慢的放下對一些事物的執著,我們就能欣賞身邊一切的“人,事,境” — 像秋天的落葉、春天的花開,嬰兒的無邪,等等,會感到喜悅常在心中。當我們愈來愈坦蕩時,我們的能量會散發出一種安寧的訊息。在這快速變動的世界,大多數的人都没有安全感。在我個人慢慢的體驗裡面,雖然我們並沒有故意去“施”,但是我們周邊的人已減低了他們心中的不安了。

第二點:為甚麽要深深地聽?

因爲要學觀世音菩薩做一位 “尋聲救苦”者。但是假如不能把自己的意見放下來的話,我們不可能真正的去聽。汽船發明者Robert Fulton,有一次他去法國見拿破崙,跟拿破崙說:“你假如用我的汽船來裝備法國海軍的話,你就可以打敗英國海軍。”但是陸軍出身的拿破崙自己有很深的成見,因為他對海軍不太懂。所以他說:“你在說什麼?你要我把船逆著風開,然後在甲板下燒火,你發瘋了!我可沒這個時間跟你廢話“。歷史證明了拿破崙失去了一個歷史性的機會。

另外一個故事是一位印度的醫生退休以後,因為憐憫印度窮人--窮人瞎眼的人很多,因為太窮了,沒有辦法去就醫。他就發願要把印度的盲人全部復明。所以他開設了一個醫院,這個醫院你來就診的時候有兩條線:一條是付錢的,一條是不付錢的。他們不會問你的經濟情況,你只要往那一站就行了。他的醫院又把“麥當勞”的流水線思想搬進去:一個醫生邊上有兩張床,他在一邊開刀的時候,另外一邊就在準備下一位病人。他動完一個手術後,轉過身來就為另外一邊的病人動手術。所以非常有效率,因此非常便宜。

以上兩個故事表明了如果我們能放下自己的固執,用心的聽/看,我們就能在混亂中找到一條好路。

第三點:為什麽要把佛法用科學的語言翻譯出來?

因爲要學觀世音菩薩度不同的人。不同身份的的人可能說不同的語言,所以要用不同的語言來與他們溝通。法總翻譯了很多的經書給不同語言的人看。基于近20年來科學界在不同領域的快速進步。末學認爲今天的科學界在世界上已形成一個新興的龐大族群。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把佛法用科學的語言翻譯出來?

我想介紹幾本科學的書來談談個人的看法。一本書是心理學方面的,中文翻譯為《前世今生》。作者 (Brian Leslie Weiss )是一位心理醫生,書是根據他一位年輕的女病人的病例而寫的。這位病人從小就怕水,所以他就用催眠的方法追蹤她小時候的記憶。可是她一直被催眠到三歲,都還沒有發覺任何可疑的事。醫生認爲這個很不尋常,所以他想再試一次,是不是可以把病人催眠到兩歲或者一歲。結果在那一次這病人開始講述她前世是一個埃及人,講得非常地仔細,那是四千年以前的事。

在以後的催眠中,她記憶起許多前世的事。最後發覺,在她前幾世被淹死,那個就是她現在問題的根。所以他這個文章發表以後,大家都很驚訝。這也把佛法中”輪迴“之說擡上了桌面。

另外一本書是一位“腦神經“科學家(Brian Leslie Weiss )寫的。在這本書裡面他談到“意識在宇宙中是無所不在”,正如佛法所說。當然很多物理學家的書都已“量子糾纏”的基礎上了解佛法中“互切互入”的理論。

即使在管理學上,也有好幾本書談到在一個網狀的社會裡面,我們只能讓個人或小組,在一個整體價值觀的構架下,主動的去發揮他們的創造力。也許這可以説是佛法中“理事無礙”的一種解讀吧!

從近年來不同部門科學的快速進步中,個人覺得可能有一種“新科學”會浮現。這個新科學的理論就是佛法。而理論的證明則是由各行不同的科學,用他們的方法做實驗來證實佛法的内涵。但同時也包括以佛法內在修行的體驗來證明。這是末學個人的一個大假設。請各位善知識指教!

阿彌陀佛!

在〈觀音法會的一點體驗〉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回覆給「明源:)」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