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怕它,它就怕你!

魏果時講於2016年5月9日星期一晚 萬佛城大殿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師父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我叫做魏果實。男眾很少,所以輪來輪去很快就輪到我。萬佛懺剛結束,就稍微講一下,我個人對這個萬佛懺一點點小小的事情。

大概在很久以前,有一對老夫婦要來萬佛城拜萬佛懺,我就載他們上來,在外面,那時候因為我還在上班,所以就萬佛懺開始的前一天就載他們上來,安頓好了,我自己可能拜一支香、兩支香我就回去上班,等到結束的時候——大概都是週末結束,然後再回來再載他們下去,回來的時候也許有機會,也就再拜一支香到兩支香,就是這樣子。

那早前來的時候呢,就是那時候聽到,我當然也不記得維那是誰,就在外面走的時候就聽見:「十方世界,三世能仁,悲聲濟物演洪名,長夜覺迷情」。聽到這裡,整個心,就像給揪了一下,糾結起來,那種感動實在講不出來,那也很想說有機會好好的拜一次全程;那也是菩薩滿願,這一、兩年來我個人都拜了全程,也很感謝法師、廟上有給這機會。有時候人很多、很擠,因為後面都已經站滿了,前面又不能走了,就卡在中央,你拜下去不是你踩他的衣服,就是他踩我衣服,不然就是我自己踩自己的衣服,站起來又跌跌晃晃的,有一點點心裡覺得不太愉快。但是想想,我還有個地方,廟上還有個地方讓我站,讓我去拜懺,我應該很滿足了,基於這樣心理,整個就放下了,就這麼拜完了這麼23天。

那有一點點的小插曲吧,當然也不是說就適合每一個人,就是那時候,那個老夫婦,因為早上,我想大家都有經驗,早上還蠻涼的,然後就會穿多一點;拜到下午又開始熱起來了,還有時候年紀大,拜一下就咳嗽就受不了,那受不了就要回去換衣服,在這邊換衣服不是很奇怪嗎?對不對?他就想回去。剛走出佛殿外面,沒想到師父(上人)就站在門口,他怎麼會那麼巧,就給逮個正著,那師父就說:「你要去哪裡?」那個老先生就說:「我一身都是汗,我要回去換衣服。」師父講了一句很妙的話,當然我想也不能說用這種方式來跟每一給人都要這樣子,師父講說:「你不怕它,它就怕你!」那你要怎麼解讀個人的事情。當然我們現在不能說有什麼困難,壓迫一個人,你不怕它,它就怕你,我們當然也不能用這種方式來對他人,但是師父那個時候教化這個人是這樣子。

有個地方讓我站,還能夠去拜佛、去求懺悔,我覺得就很滿足了,這是我個人的看法,這是萬佛懺個人一點點的小心得,也不能講心得了,就是這樣子。好,我們回到主題,就是《華嚴經》第三十九品,<入法界品>,第四十四個善知識。

我們基本上《華嚴經》的解釋,我們這邊一直來都是以《華嚴疏鈔》為主,上人以前在講《華嚴經》的時候,也是以《華嚴疏鈔》為主。我想大家都知道,講經的大德們,他們都會遵循前輩怎麼說,他們就遵循那種節奏、那種方式來解釋;可能其中自己可以有某程度的發揮,但是基本上是遵照前輩的方式。那師父自己有說,那時候他是在動亂,國內有動亂,他在逃難,實在沒什麼機會聽大德講《華嚴經》,沒這個機緣。所以,師父來這邊要講《華嚴經》,不知道以前的大德是怎麼說,那信不信就個人的問題了,每天晚上清涼國師都現身跟師父講《華嚴經》,讓師父明瞭他的意思,然後第二天師父去發揮,這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我們基本上都是以清涼國師所說的為主。

那有時候有些地方這樣解釋也通,那樣解釋也通的時候。師父有他自己的解釋,但是基本上都跟清涼國師所說的疏鈔都是一個脈絡下來的,一個主軸,一個方式這樣走的,基本上是這樣。我們大家也知道這位清涼國師很不可思議。我沒有記錯的話,很早前看到的,他四十五歲的時候,他入五臺山顯通寺,大顯神通那個顯通寺,他在那邊閉關三年,有些傳記說是五年,我不敢肯定閉關幾年,但至少是三年。閉關三年之後,出來開始寫疏鈔,就一路這樣寫,寫了三年。他剛開始寫「疏」,寫完之後,「疏」就是解釋《華嚴經》。但是大家看了他的「疏」發現:大哥啊,您的注解比《華嚴經》更難懂!那怎麼辦呢?他再注一個「鈔」來解釋這是「疏」,兩個合併在一起就叫《華嚴疏鈔》,基本上是這樣來。我們講這些四十二字母啊,還是《華嚴經》解釋,不管我們講的很不入門,還是怎麼樣,基本都以疏鈔為主。

各位要知道,上臺在這邊,真的猶如驚弓之鳥,心裡慌慌的、怕怕的,講完了都不曉得在講些什麼,只能說想到哪兒講到哪兒,所以說不如法的,當然都很歡迎指正,一定很感激,不會有任何嗔恨心。我翻譯有錯了,笑一笑也沒關係,都不介意,反正是龍樹菩薩所著,鳩摩羅什大師翻譯。

清涼國師也解釋了很多,龍樹菩薩也說了一些,《華嚴經》的經文也說了一些,你要記那麼多,我相信不想記了,乾脆就會想到放棄,是不是?不想要了。好,把它濃縮化繁為簡,就是兩個字,各位大德麻煩你記一下,只記住這兩個字就好了——不生」,當你聽到「阿」字,你就要想到「不生」,在佛教裡還有什麼不生嗎?當然就是一切法不生,諸法不生;你想到一切諸法都不生,你就應該想到菩薩得到這個無生,他就知道一切法都是空,對不對?他不生自然自然就是這個法是空,它既然是空,就是能夠除一切障,斷一切惡。

我們說有業障啊,如何如何,這業障也是法,不管你是善法、惡法都是法,他因為都不生,所以能夠斷這個障。所以菩薩威神力故,以菩薩威神力,能夠入無差別境界。一切法都不生,自然就沒差別了。我們想看看,我們說每天你打坐的人也好,修行的人也好,念佛的也好,你修什麼法門的都好,你那個妄想不斷,我當然不是那個講「你」,當我講「你」的時候,意思是指我自己。這個妄想是不斷,業障是不停地出來,莫名其妙的嗔恨,莫名其妙地討厭這個人,討厭這件事,對不對?這個無明煩惱是不停地出來,停也停不住,那你若聽到這個「阿」字,你就想到說「不生」,馬上有一個東西,「不生」就放到你的心裡頭去。

你若常常這樣子,這個「阿」字呢,我們晚課結束「哆姪他唵阿那隸毗舍提……」「唵阿那隸」那個「阿」字,「阿彌陀佛」也是那個「阿」字,菩薩一聽到「阿」字,就想到一切法不生,你要記那麼多字記不來,對不對?好,你只要記住兩個字「不生」,你不生你就想到佛教裡還有什麼不生,當然就是一切法不生,因為這個一切法不生,一切法皆空,因為菩薩威神力故,他能夠斷這個惡。所以入無差別境界,所以你記住這個「不生」,你就能夠推演出,龍樹菩薩所說的話,你也能夠推演出清涼國師所說的話,你也就同時推演出《華嚴經》上經文的話,你掌握住三個大德的話,這個「阿」字的精神,你應該掌握住了。

再把下一句話,把它講完好了,再來翻譯。我們的業障不停地生出來,你在裡面種一個「阿」字,就想到這個「阿」字一切不生,你有沒有想過,你不停的在種著不生,你的業障一樣出現出來,哪天不生生出來的時候 ,我相信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情況啊,是不是這樣講。

我們也知道這個經典上有很多是講教理,也有講行門的地方,這個教理呢像說<十地品>啊、<十迴向>啊、<十行>啊,這些都是教理。教理必須要懂,你記不記得,好像也沒什麼人責怪你;但是行門你最好要記得,這教你怎麼去實踐。那你《楞嚴經》的行門,就是念那個《楞嚴咒》,對不對?這個《華嚴經》的行門也是有幾個,其中一個不可思議的威神力就是這一個華嚴字母,化繁為簡,就是一個「不生」,第一個字就是「不生」。

這是我個人很粗淺的看法,沒有說一定是這樣,你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解釋都OK。第二個字那時候就講到這個「多」,這個「多」字就是「入無邊差別門」,在《大智度論》裡頭就是「離垢」,一切法都離垢,這是很不可思議的。所以第二個字講很多,你忘了都沒關係,但是你只要記住「離垢」這兩個字,你就可以一路推演上去「無邊差別門」。

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差別門太多了,各位你還沒生出以前,已經有無量法生生滅滅,不是這樣嗎?你出生之後,還是無量的法生生滅滅;你往生了,你死了,這個世界就停了嗎?不會的,對不對?這個世界照樣生生滅滅下去,你要把每一個生滅的法都把它轉為光明,你想是不是很不可思議的?你如果一個修行人,你自己去打坐、去參,看你怎麼把這些生生滅滅的法把它轉成不生滅,很不容易吧?今天在這個《華嚴經》這個42字母第2個字呢,就教你說怎麼把它轉為光明,每一個法你都把它轉為光明。還有1分鐘,好,要趕快講一點,講一個大劫都講不完。第三個字就是「波」,英文他寫pa,【波】你去查一下這個《華嚴大義》就是這個,法總出的那個《華嚴大義》,是1997年還是1998年出的,我看到的是很老的那個版本,現在可能有更好的印刷還是怎麼樣。那裡就有中文、還有英文、還有梵文字都寫出來的,各位要參考那一個。

第三個字就是「波」,「波」呢,這位龍樹大師呢,他就是說「入第一義」,一切法都入第一義。什麼叫做「第一義」?我們世間法有真有俗,對不對?有真有妄,有正有邪,你能夠把一切法,萬法把它歸一,把它合二為一,這很不可思議的一個方法,也很不可思議的一個修行。你把萬法歸一,那你說一,剩下一,一也是一個法,沒錯。

清涼國師說:一無第一義,連第一義都沒有,就是變成零了。這個怎麼講,假設這個學物理的,我相信這邊有很多科學家,這物理來講,你把一變成零,你一定釋放出很多能量,是不是這樣子?我無法證實。但是理論上你把物質,有的東西你把它變成到無去,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你爬到那個竹竿爬到一百尺了,已經到頂點了;更進一步,更進一步你要進到哪去,掉下去了嗎?不會掉下去了,更進一步就融入虛空去了。你由一變成零,釋放出很多能量出來,所以它的解釋《華嚴經》裡頭講叫「普照法界」;你釋放出很多光出來的,會普照法界,不可思議的,我當然沒有做到,那各位去做看看,做成了再跟我們講境界是怎麼樣,我們是依經文所說。上一位好像有講到,師父以前講經呢,說一說:啊,有什麼問題大家都可以問。就有人問:請問上人,什麼是前三三,後三三?師父一聽就說:「是誰問的?」哇,那個人嚇得手想舉起來都不敢舉,舉了一半,怕得要命說:是我,是我,嚇得半死。師父看了他一眼,師父講:「這個要自己參!」答案是這樣。

好,我們在這裡也是不懂,我們就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解釋,最簡單的方式去理解,你理解之後,你有更深一層的瞭解,你自己去體會。我們說一個人向前走三步,再向後走三步,你走去哪?就是走到原點,原點就是一個零。所以他說前三三、後三三,其實就是一個零,一個零就是「大圓鏡智」。上人以前講這個「寶劍飛光透三三」,這個寶劍的飛光都能把三三都能穿過去,把你的大圓鏡智都能穿過去,這是厲害就厲害在這一點。所以說很明顯的,「前三三,後三三」的意思就是一個大圓鏡智,那這是最淺、最淺的想法,你有更深層的體會是最好。好像時間到了,再講下去各位起煩惱了。

在〈你不怕它,它就怕你!〉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回覆給「寶印琉璃」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