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聖城

The City of Ten Thousand Buddhas

中文首頁英文首頁

法語繽紛

中文│英文

離開孝道就沒有道

梁素芬
講於2009年4月2日星期五晚 萬佛城大殿

師父上人及各位善知識:阿彌陀佛!我的名字叫梁素芬。

我們聽到《華嚴經入•法界品》的部分,我將嘗試討論這部份經給我的啟示。總的來說,這品是說以身語意三方面來盡孝,就可以行出世的孝,證到不同的菩薩境界。在會有人可能有疑惑,為什麼這品和孝道有關呢?

根據字典定義,孝是子女對父母應該做到的適當行為。孝的同義詞包含尊重盡責任;把「入法界品」和孝道聯繫起來,要看孔老夫子所說的話:「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孝始於家庭,孝順父母的基本原則是培根;盡到做人的義務必須孝順父母,不能忘本。

我們的小學教育,學生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天地重孝孝當先」,子女盡孝,天地歡喜。在佛教中父母是在家的活佛;上人告訴我們,我們必須孝順父母,孝順父母諸佛歡喜。上人早晚禮拜父母,經常會用不同方法幫助別人行孝。上人出家時就是遠近聞名的孝子,母親生病時照顧;母親往生後守孝三年。上人曾說他不敢犯過;否則是不孝。

佛教教義也包含孝順的道理。佛陀父親生病他去看望;父親往生世尊也去扶棺。俗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上人教導我們行孝,提倡敬老節來行孝,讓子女有機會學習盡孝,從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行大孝。

當上人講解《華嚴經•十地品》時,解釋其中一個夜摩天王,叫普觀大名稱天王;他普觀世間眾生誰是最善人,誰是有道德,或有修行最孝順的人。孝順的人有大名聞;同樣的,有道德和有修行的人,也有大名稱。「入法界品」善財童子是個很好例子,是佛陀的孝順弟子。上人說,會講的不如會聽的,會聽的不如會行的,會行的不如會證的;善才童子非常尊重遇到的善知識,求道過程中,恭敬善知識,尊師重道,思維實踐,所以修行證入三昧,智慧解脫,得菩薩階位。善財童子是佛的孝順弟子。

為什麼善財童子能證果位?他求道過程中沒有一刻離開修道的目標,沒有一刻退菩提心,時時修菩薩行達到最終目的。

從關於孝道簡單討論來看,孝道是人的根本;這個道德在家就要培養,孝順父母,再自然孝順佛,成為孝順的佛弟子。圓滿孝道是很難的事情;如果我們能圓滿孝道,就能像善財童子、地藏菩薩等菩薩摩訶薩一樣證道。

《華嚴經.凈行品》中說:「孝事父母,當願眾生,善事於佛,護養一切。」

學習佛經戒律,我們看到一個重複的主題,就是孝道。在《觀無量壽經》裡,佛說明修凈業三福;三福之首是孝順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菩薩,是四大菩薩,代表圓滿,達到崇高地位。普賢菩薩每念都很圓滿,無量劫時間以佛陀的教誨修行,是佛陀最孝順弟子,是《華嚴經》的上首菩薩,請佛為眾生講《華嚴經》。他修孝道的行是無上的,無以倫比的。普賢菩薩發願照顧眾生,能夠奉事所有眾生如奉事父母,與奉事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入法界品」提到必須正確態度,是需要有孝子般心奉事善知識。修法需要善知識,在「普賢行願品」中說,要圓滿菩薩行,必須觀想所有菩薩都是如來。總之,行孝才可以成就佛道。

佛陀入涅槃時要弟子們以戒為師;我們守持戒律,就是佛陀真正孝順弟子,依佛所教受持戒律,依佛所教,行大孝時是清淨無染污的。孝子修道成功是能夠利益他的父母及祖先,這就是行大孝;行大孝就可以成佛。佛陀也曾上卅三天為母說法,這就是佛陀行大孝。《佛說梵網經》中說:「爾時釋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樹下。成無上正覺已。初結菩薩波羅提木叉。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名制止。」所以受持菩薩戒也是行孝。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用上人說的話來做個總結,上人說,所有的教法沒有離開孝道,離開孝道就沒有道;所有無量教法都可以用一個孝字講,孝包含所有的教法,我們行孝道圓滿了,道也圓滿。

 

法界佛教總會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