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萬佛城在家菩薩戒講解──殺戒(一)

比丘恆律講於2000年8月31日在家菩薩戒課

師父上人及各位善知識們,早安!大家這次受戒,就是按照這本《傳授在家菩薩戒儀規》來受戒的,所以大家先要瞭解這裡面寫的是什麼,要花時間去讀,禮拜六給大家講解時,就更容易瞭解。

首先跟大家介紹一下在家菩薩戒。什麼是在家呢?大家看戒本第50頁名相解釋。在家者,未出家也,就是還沒有出家。菩薩是什麼?就是覺有情;上求覺道──佛道,下化有情的佛弟子,要發菩提心。

戒,梵文叫sila,中文翻作尸羅或波羅提木叉。簡單講就是防止我們身心有犯過錯的機會,也就是止惡防非。又可說是清涼,讓我們遠離熱腦。當然也有其他意思,如別解脫等。

我們要問一問自己,爲什麼要受戒?這是很根本的問題。「有人跟我說受戒好,我就跟人家糊裡糊塗來了。」參加法會受戒完了,還不知道爲什麼受戒。受戒以後才發現,「哦!這個戒我不能持!」後悔了。

所以我們要瞭解爲什麼那麼多人受戒,又那麼多人破戒?就因為根本上沒有瞭解爲什麼要受戒。現在問一問自己,受戒與不受戒差別在哪裡?有人說,「我不受戒也可以。我也做好事啊!爲什麼要跑到萬佛城來受戒?」

可是,我們問問自己,「我也做好事」,這個「好事」是怎麼判斷的?以「我」來判斷,以自己的意思來做決定。我認為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什麼是該做,什麼是不該做,都是根據自己的意思。那我們可以問問世界上那些為非作歹,大奸大惡的人,「你做這些壞事,你怎麼解釋?」他會說,「我做的不是壞事,是好事。」他認為那是他應該做的事,要不然他不會去做。所以這就是眾生的習氣,以自己的意識為判斷是非的標準,自己為自己辯護。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在六道輪迴,一直在造作更多的惡業。

今天大家來到這裡,發現如果再依照自己的習氣意識行事,而不覺醒的話,沒辦法離苦得樂。所以我們要學佛,因為佛得到眞正的解脫,眞正的自在。

那佛是怎麼成的呢?佛是依照戒律來修持,慢慢地得定,開智慧。那佛的戒律是不是佛創造出來的呢?不是。佛的戒律是我們每個眾生本來就有的,只不過我們染污了,迷失了,忘了,佛出現在世是來告訴我們的。就像昨天實法師講他學戒律,問上人說,「師父啊!這個戒律是不是可以指示我們的佛性在哪裡呢?。上人說,「戒律就是你的佛性。」

因為我們本來就是清淨無染的,只是我們迷失了。我們學戒律,就是返本還原,恢復我們本來的自性的清淨。所以,我們假如再以這樣染污的心來作主的話,那是永遠都沒法跳出這生死苦海的。因此我們要學戒,要受戒,就是要以佛的智慧,以眞正圓滿的智慧,作為我們的皈依處,也就是所以佛在滅度之前告訴弟子說,要「以戒為師。」

學戒要有道場、法師及種種善緣,才能讓我們將過去的善根發出來。各位,我們經常講善根善根,為什麼講「根」呢?你看一顆樹,你可以看到它的葉子它的莖,但是你看不到它的根有多深。我們善根有多深?不知道。我們想根有多深,也不知道。但是往往作惡以後,「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啊?」因為我們的惡根就這麼深,我們也不清楚。所以我們要讓我們的善根生長,要有好的環境。大家來到萬佛聖城,就是要利用這好的環境,在十方諸佛三寶面前,發大誓願力來持這個戒律。

要持戒,首先我們必須瞭解所持的戒律。第一,我們對佛的戒律要有信心。我們剛剛講的,要對三寶有信心,這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對三寶沒有信心的話,那沒有辦法持戒,因為我們不相信,所以第一,我們要相信諸佛所制定的戒律是眞理。我們也可以檢查一下是不是眞理,在我們身心可以做實驗。如果今天佛講的話,我們覺得不合乎眞理,那我們不需要信。但是佛今天講的道理,都是契合著眞理,我們就應該依法來修行,這點我們要認識。我們不是崇拜偶像,我們是崇尚眞理,這一點學佛的人一定要很清楚。

我們有了信心下一步該如河呢?我們平常講修行要有信、解、行、證,同理我們對佛的戒律要有信心,對三寶要有信心,這是信。

接下來就要解,瞭解這個戒律。「我到底發願受什麼戒啊?」這也就是各位在這五天當中,來學習瞭解所要受的戒是什麼?怎麼樣來持?什麼時候開緣或遮止?這就是我們要瞭解的。在信、解都能夠成就下,我們才能夠去受戒。這時戒體才能夠在我們心裡生出來。

一是戒法。因為我們對三寶有信心,所以來學佛的戒律。什麼戒呢?在家菩薩戒。在家菩薩戒有很多,我們受的是《優婆塞戒經‧受戒品十四》裏的所說的六重二十八輕菩薩戒。

這《優婆塞戒經》是北涼時代曇無讖法師翻譯的。其他的,因為時間關係沒辦法給大家一一介紹它的因緣及特殊之處。但是,最起碼大家有概括的瞭解,菩薩戒的種類是很多的。

今天我們來學戒,相信佛的戒法,學戒以後就要受戒。受戒時,我們根據這本儀規,根據大乘法的授戒法來傳授。到時候三師會請十方諸菩薩來給大家證明到了萬佛聖城受戒。

在《受戒儀規》上講到無作戒體。菩薩戒法師云:「諸佛子等,既能發此十四種深弘誓願,我當起座,為汝等頂禮,仰啟十方現住諸佛及諸菩薩感發汝等圓宗戒體。」這就是戒體了,這是各位來這裏受戒最重要的時候,就在這時候,你要感發你的戒體。

所以這內容大家一定要讀,在那個時候如法觀想我能夠得到上品的戒體。

我們剛剛講到,戒體經過「信」和「解」以後,在受戒的時候我們眞誠懇切地把六重二十八輕戒法,領納於我們心中,這產生了一種止惡防非的功能。我們對這個戒律該行的,就去做;不該做的絕對不做,乃至做夢要時都能告訴自己說,「這個不能做。」這就是「戒體」的力量了,這是啊正領納戒體。有了戒體,在我們身口意就發出力量來了。我們的行為、氣質就變了,乃至做夢,我們的思想行為都跟以前不一樣,這就是「戒行」。

戒行當中又有開、遮、持、犯;有時候應該做,有時候不能做,有時候可以開緣,有時候在開緣當中還有不能做的地方,這都是「戒相」,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簡單歸納,我們因為對戒法的信解,得到了戒體,進而發生作用於我們的身口意,就是戒行,證得中道圓融無礙,是名戒相圓滿。所以佛法講的信、解、行、證,在戒律上都可以用得到。

現在各位來求戒,就在「信」和「解」的階段,所以各位對三寶一定要有恭敬心;惟有恭敬,你才能得到這份法益。接下來就要去思維它,瞭解它,這樣在受戒的時候才能夠得到真正圓宗的戒體。

「戒本」兩個字放在一起,就是說「戒」的誦「本」。我們剛剛說有很多種的菩薩戒,那是不是每一種菩薩戒都有戒本呢?有的有,有的沒有。我們用的菩薩戒戒本,是根據蕅益大師從《優婆塞戒經•受戒品十四》中摘錄出來的。其中一些錯字我們根據大藏經勘正過來了,所以可以說是從蕅益大師所摘錄出來的《優婆塞戒經》的戒本,重新校正過。現在把《在家菩薩戒手冊》的內容介紹一下,方便大家使用這本手冊。

這本手冊的第1到12頁講的是戒文,也就是我們應該持戒的內容,第50頁是基本名相解釋,為了學習和受持的方便,依照在家菩薩戒的性質分為八大類,請看58頁。

第一個是不殺害眾生,這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不殺害眾生有一條重戒和七條輕戒;第二是不盜,有一條重戒和兩條輕戒;第三關於淫欲方面的戒律;第四關於口業;第五關於酒和麻醉藥品;第六個是供養三寶及尊長方面;第七個是恭敬三寶及尊長方面;第八是慈悲方面。大家或許會說,「怎麼第八是慈悲,其他戒都不慈悲嗎?」每一條戒都慈悲,都是佛大慈悲心所流露出來的,只是第八項特別把它列出來。講到這裡,我們再講第一部份的「殺戒」,有一條重戒和七條輕戒。

我們會有系統地介紹每一大類,從開綠及遮止,還有果報,然後再討論有關的重戒及輕戒項目。之後,我們討論在日常生活上的應用,在身、口、意方面、基本態度方面,和環境方面,我們該如何防護才能保護我們持這些戒。

在本手冊後面,有四種附錄。

附錄一,從146到153頁是上人對戒律的開示,大家應該讀一讀。我們大都是上人的弟子,應該瞭解上人告訴我們如何學習戒法。

附錄二是幫助我們持戒修行的方法。譬如說如何發菩提心,或當我們布施財物時,該如何放下對財物的執著。同時也要知道什麼時候該布施,什麼時候不該布施;學習如何對治我們的憎恨心,因為憎恨心會遏抑我們的慈悲心;如何修四念處觀法及節制我們的欲望,瞭解念佛和持戒的相近關係等等。

附錄三是有關儀規。譬如我們為什麼要誦戒?如何誦戒?譬如受八關齋戒,如果不能到寺廟去求受的話,該怎樣受戒呢?如果犯了戒,應該如何懺悔,這是有關儀規方面的。

附錄四告訴我們菩薩戒的殊勝,及菩薩戒的相關資料和編者的話。這是簡單分析報告《在家菩薩戒手册》的內容,希望大家研讀時能掌握方向。現在我們談有關不殺害眾生方面,這一條第一個重戒是殺戒。佛教談「同體大悲」,有人說這個調子太高太遠了。「他是他,我是我,怎麼同一體?」「我的錢是我的,他的錢是他的,這怎麼能同一體呢?我的錢不給他用,他的錢給我用還可以。」好!我們不談同一體。

既然你是你,我是我,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執著,就是愛護自己的身體。你愛護你的身體,他也愛護他的身體;你把他的身體傷了,你心理會好過嗎?不會。被你傷害的人會高興嗎?會願意嗎?不會吧!眾生還是多少有憎恨心。這樣的話,那冤冤相報是沒有了的時候,這就是為什麼有這麼多戰爭的原因。

講到究竟圓滿之處,我與眾生同一法身,為什麼要互相破壞?殺害對方,也就是殺害自己圓滿的法身。就近而言,我們將心比心,我們是製造敵人了。這是持不殺戒的基本態度。

現在請看殺戒的果報。

第一短命報。我們念過《地藏經》,經中光目女的母親以殺害、譭罵兩業受報,只活了13歲,這就是短命報。其他經典上也講得非常清楚。

第二多病報。大家知道佛陀背痛。為什麼?這個故事我講一下。在無量劫以前佛陀是勇士,功夫非常好。當時的國家就像古羅馬有競技場一樣,勇士們要比武,贏的得獎品或勛章。佛陀當時是第一勇士,沒有敵手。一天外面來了一個勇士,也號稱天下無敵。一山不容二虎,國王叫他們倆比賽,誰贏就得獎金,於是他們倆就在擂台上比賽。

一交手,外來的勇士發覺佛陀(即無量劫前的勇士)功夫非常高。當即小聲說,「你不要打敗我,我們打個平手,私下我把獎金給你,你給我留個面子。」佛陀當時也很慈悲,大家都是朋友嘛,於是就放水打了平手。但是外來的勇士沒守諾言,沒將他那一半獎金還給佛陀,私下就用了。佛陀當時很不高興,但也沒有理由要回來。

過了一段時候,國王一想,一山還是容不下二虎。到底誰贏呢?便叫他倆再次比武決勝負。

兩人一上擂台,那外來的勇士又說,「老兄老兄,上次我不得已,因為我有些債沒還,這次我一定給你。你放我一馬,我絕對不忘你的大恩大德。」佛陀想一想,「好吧!既然你這麼求我。」於是又放水打了平手,獎金各分一半。結果怎麼樣?這外來的勇士又沒把錢給佛陀。佛陀心裡真是很不高興了,心想,「你騙我。」但又不好公開說出來。這是欺騙國王啊!可能要砍頭的,只好不講了。

不久這國王又想了,「奇怪!這到底誰是第一呢?」又把他們倆找出來比賽。這時侯外來的勇士又故技重施,又說,「這一次我絕對不說謊,絕對把獎金給你。」這個勇士--佛陀的前生--信不信呢?不信了。

他心裡的火就像夏天的乾草著了火,全身毛孔都燒了起來。「你騙了我兩次,還想騙第三次啊?」所以在開始競技時,把外來的勇士一把抓起來,往地下一摔就摔死了,背摔斷了。

這個外來的勇士是誰?就是後來的提婆達多。所以在過去生中他們就結了怨,等佛陀在無量劫後成了佛,他的背還是痛,就是往昔造的因。

下一個果報是貧窮。有人就講了,「奇怪了!這殺生跟貧窮有什麼關係啊?」大家喜歡聽故事,還是講個故事比較有趣。為什麼貧窮?

有一次佛陀帶弟子出去遊行,天氣很熱,大家都很口渴。阿難尊者是佛陀的侍者,看見佛很渴,自己也渴,就自告奮勇地說,「前面有一口井,我去取水來給大家喝。」佛陀就說,「你去試試看吧。」這話是有伏筆的,佛陀不好明說,只好叫他去試試看。

阿難尊者也沒聽懂,心想討一砵水有什麼困難的,就帶著砵過去討水。不想那人看了他一眼,就罵了,「你憑什麼要我拿水給你?你有什麼功德?我在這兒累得要死,你還來跟我……」,一直罵下去。阿難說好好好,不跟你要水了,就走了。心想,「我也有三十二相好,比佛陀年輕,堂堂一表人才,怎麼一砵水都要不到?」

回去見到佛陀,不講捱罵只講那位居士很忙,沒時間拿水給他。事實上那居士也是很忙,阿難沒打妄語,但是捱罵的事他就沒好意思說。佛陀就對大迦葉尊者說了,「你去拿水,給大家解解渴吧!」

大迦葉尊者走到井邊,那居士看到了趕忙把水舀好,跪著把水交給尊者。阿難這時就想了,「這個迦葉尊者這麼老了,講話都口齒不清,相貌這麼醜,怎麼拿得到水呢?我這麼文質彬彬一表人才,怎麼一滴水都拿不到?」就問佛陀。

佛陀就說了,在過去生你跟迦葉互為兄弟。一天出去玩,看見一隻死貓,周圍蒼蠅飛來飛去。這時阿難–當時的弟弟–就說,「好臭!這死貓!不要管牠,我們別處去玩吧!」當時的哥哥比較慈悲,覺得這貓死在這裡也不好,就幫牠念佛號,可能也念了往生咒,之後就把牠埋了。那哥哥就是迦葉尊者,死貓就是那居士,當時還沒死多久,魂識還執著在身體上,記得誰對牠好,誰對他不好。你看!眾生對自己的身體執著就這麼重!所以今生再相遇,他就覺得阿難尊者很討厭,因為以前罵牠死貓臭貓,也就罵回他一頓;那迦葉尊者,當時貓雖沒看見他,神識裡是知道的,所以就對他感到很親切。因為往昔種的善因緣,所以就很恭敬地供養水給迦葉尊者。

水,就是財物,我們到任何地方都需要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餐費,大迦葉尊者往昔已經付了。    我們如果不殺生,離殺生的善報是於諸眾生,普施無畏。布施不一定要布施實際的東西,我們布施無畏,讓眾生不害怕得到心安。一砵水也算是財物,那阿難尊者連一砵水也得不到,是不是很貧窮啊?如果我們像迦葉尊者那麼慈悲不殺生,那我們到什麼地方去都會受到歡迎,到哪都會得到充裕的財物。

第四是心常苦惱的果報。第五是多冤家。第六多瞋,會讓我們吃不下睡不著,整天就像火燒心一樣,所以是一種惡報。

第七多惡夢。第八常為鬼神擾。舉例:我們這本《在家菩薩戒本手册》就是從《優婆塞戒經》來的。我介紹一下《優婆塞戒經》的因緣。

這是曇無讖法師在北涼沮渠蒙遜王時譯出來的,他同時也譯出了其他的經典。曇無讖法師是印度人,精通三藏及一切世間法—文學、繪畫、星象,乃至兵法,他都瞭解,非常聰明。他在北涼時來到中國,受到當時國王沮渠蒙遜非常的歡迎,拜他為師,給他地方翻譯經典。這位法師是大乘法師,他不只求個人解脫,也想把佛法完全帶到中國來,但是中國文字和印度不一樣,必須要翻譯。

他開始翻譯《涅槃經》時,發現中國的梵文《涅槃經》不全,於是決定回印度去取後半部《涅槃經》,回來再跟中國的法師合作,翻譯完整的《涅槃經》。他知道自己過去的業因,這次回去會被國王暗算。當時中國很紛亂,像軍閥一樣擁兵自據,各自為政。北涼是其中的一個國家,國王沮渠蒙遜知道曇無讖法師懂兵法,已經來了這麼久,瞭解國家的兵防布置設施。曇無讖法師回去後,如果被其他國家所用,來攻打北涼,北涼所有的資料都完全暴露了。

所以他表面送了曇無讖法師非常多珍寶,但又送殺手過去,在中途就把曇無讖法師暗算了。曇無讖法師知道那是他過去的果報,安然受報。沮渠蒙遜這個國王暗算了他師父,又把給師父的錢財拿回來以後,他每天白天晚上都看到有個鬼,拿著劍要殺他。他每天過得很可怕,不到半年就發狂死了。為什麼?因為你失去正念,造了殺業,當然就沒有護法善神來保護你了,所以第八個果報就是鬼神來擾。

第九多橫死,不是壽終正寢。第十常墮三塗。前面講的第一個殺生果報就是短命多病,相反的,我們如果離開殺生的話,果報就是長命,少病無病。

這殺戒持得最好的是佛陀的一個弟子,他得到水火不入,都殺不死他,就因為他過去持殺戒持得圓滿。為什麼有的人多病?這就是過去犯殺業太多;有人沒有病,就因為過去沒犯殺業。

接下來這些善報就不再講了。各位自己看一下,你不犯殺生,沒有這些過犯,你就得到這些善的果報。(待續)

在〈千禧年萬佛城在家菩薩戒講解──殺戒(一)〉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