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關齋戒──為出家及成佛做準備

比丘近梵講於2013年11月29日金聖寺梁皇寶懺法會

今天早上你們求受八關齋戒,這是非常殊勝難得的,為什麼呢?戒為無上菩提本,我們要修行,一定要發菩提心,這個菩提心要有一個根本來做基礎,這個根本就是戒律。

釋迦牟尼佛要入涅槃之前,阿難尊者就來請問佛四件事情,其中有件事情就是說,佛住世的時候我們都以佛為師,現在佛要入涅槃了,那我們應該以什麼為師呢?佛就回答說:你們要以波羅提木叉為師。這個波羅提木叉就是戒。

所以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知道,佛住世的時候,佛的弟子有什麼事情,或有什麼不明白,做錯了,可以來請教佛。那麼佛不住世了,我們應該怎麼辦呢?當然在世間上有很多善知識,像上人就是最好的善知識。我們現在是佛弟子,很多人受了五戒、八關齋戒,那就是要以戒為師,這個戒就是一種準則,當我們在曰常行事當中,所行所做,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是不是合乎戒律,那麼用這個來做一個標準,所以戒律就可以做為我們的導師。

如果說戒律就像一把尺一樣來規範我們,那這把尺要來量我們自己,不要在別人身上量來量去,因為如果是這樣,那就像上人講的,我們變成了洗衣機,專洗別人的衣服,自己不乾淨了也沒辦法來收拾。所以,我們受了戒以後是以戒律來規範自己,然後迴光返照,當有任何事情,或是錯誤,或是別人指責我們,這個時候不要去反駁,應該像上人講的:「真認自己錯,莫論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這個意思就是說,因為我們有戒律做基礎了,有戒律做我們的導師,那我們心中就有一個尺度了,所以我們所行所做是不是合乎佛的教導,就要根據佛所制的戒律。

一般在家人能夠受戒的機會相當多,如果你受了五戒,你持戒清浄,沒有捨戒,當然只要受一次就可以了。那麼八關齋戒是常常有舉辦的,尤其在我們的分支道場,或是萬佛聖城,只要有大法會,我們通常都會傳授八關齋戒,因此受戒的機會很多。但是在家人雖然常常受戒,可是研究戒律的機會卻很少,所以對戒律的了解可能就相當有限。今天時間也是很有限,我只能很簡要的來跟大家介紹一下「戒律」。

這個戒呢,基本上分為四科:第一個是戒法,第二個是戒體,第三個是戒相,第四個是戒行。

這個「戒法」是誰所制的呢?是佛制的。本來佛成佛以後,在十二年當中,也沒有戒律的,因為佛弟子依止佛而住,所以他們在身口意三業上都很清淨,並沒有犯戒的行為,可是過了十二年後,很多佛弟子他們就開始犯戒,當然有些弟子犯戒是一種示現,是為了末法眾生,讓我們有所遵循,故意示現犯戒,讓佛來制戒。所以佛就隨犯隨制,就是某個弟子犯了甚麼錯誤的行為,佛就制那條戒。

佛制的戒律分成兩種,一個是菩薩戒,一個是聲聞戒。

菩薩戒像《梵網經》十重四十八輕戒,就是屬於菩薩戒。這個菩薩戒,當受戒以後這個戒體就盡未來際的,直到成佛為止,那麼現在一般出家衆都受了《梵網經》的十重四十八輕戒,上人住世的時候也傳授這個戒給很多在家人,因為那時候上人有這樣的方便。那現在在家人所受的菩薩戒已經不是《梵網經》的菩薩戒,而是從《優婆塞戒經》節錄出來的六重二十八輕戒。

很多人有一種誤解說,十重四十八輕菩薩戒是只有出家人所能受的,其實不是,在戒本上講的很清楚,這個天、龍、鬼、神等都可以受戒,即使沒有男、女根,或雙重性別的人,只要他們發菩提心,都可以受這個戒的,所以很多衆生都可以受這個戒。六重二十八輕的菩薩戒,因為是從《優婆塞戒經》節錄出來的,故只適用於在家人,基本上這部戒經還在聲聞戒裏頭,因此真正屬於菩薩藏所攝的戒律就是《梵網經》的菩薩戒。但六重二十八輕的戒文因有菩薩戒的精神,故被錄為《在家菩薩戒》戒本,戒子在受戒時若能真發菩提心,必能感得無作之菩薩戒體。

聲聞戒就是為聲聞所制的戒律。聲聞戒包括在家人所受的五戒、八戒,沙彌、沙彌尼的十戒,比丘的兩百五十條戒,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條戒,都是屬於聲聞戒。在我們受戒的時候,就會感發戒體,就像剛剛各位在受八關齋戒,在受三皈依的時候,就感發了八戒的戒體。以聲聞戒而言,你受戒了以後,這個戒體會有多久呢?除了八關齋戒是根據你所受的時間來決定以外,其他像五戒、沙彌(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它的戒體都是盡形壽的。所謂「盡形壽」就是盡你這一生的形體跟壽命。也就是你這一輩子,受了聲聞戒以後呢,到命終戒體就消失了,下一輩子要重新受戒才會有戒體。

但是剛講的梵網經的菩薩戒,或在家菩薩戒,它就完全不一樣了,你受完之後,它的戒體就盡未來際直到成佛。有些人會懷疑,我現在受菩薩戒,怎麼知道我前生有沒有受過菩薩戒,我這一生為什麼還要再受呢?如果前生曾經受過菩薩戒,今生如果再受菩薩戒,這個不是新受戒,叫做增益受戒,是讓你對戒更加了解,或是你持戒時會更細心來持這個戒。那麼很多人生生世世出家受了三壇大戒,還是會重複的受菩薩戒,那是增益受戒,不是新受戒。

第二科叫戒體。這個體呢,就是好像我們每個人有個身體,可是這個戒體,叫做無作戒體,無作就是無所造作,你不需要刻意去做甚麼。但是你在三皈時發菩提心了,你心中的善法生起來了,你的惡法就沒了,就是翻惡法為善法,然後,善法會湧現在虛空中,灌注到全身,如果我們發的菩提心越大,善心越多,感發的戒體就越大。戒體就是納無邊的善法為我們的戒體。

戒體有甚麼作用呢?它是無形無相的,我們看不到,但是有沒有存在?絕對存在。在《梵網經》菩薩戒就說,「如帶持浮囊,欲度大海。」我們受戒後的戒體就像一個浮囊,就像一個充氣的皮囊一樣,在湍急的河流中,你要度過河流;或是你在生死的大海上漂浮了,那怎麼辦呢?我們有一個戒體,這戒體就像浮囊,讓你不會沉到海裡去,因此戒體就是保護我們,能夠安然度過生死的苦海。

如果說戒體能保護我們持戒清淨,那怎麼做呢?你受完戒以後,時時要把這個戒「受之於心,持之於身」,就是要受持它。你念念不忘戒律,以戒為師,這戒體就時常會有作用,當你遇到快犯戒或是要破戒了,這個戒體可以來保護你,不會犯戒,也不會破戒。甚至在晚上睡夢中,那個時候我們做不了主了,即使遇到一些魔事,或是比較不正當的夢境的時候,這個戒體也是會發揮作用的,在睡夢中還可以持戒,是因為這個戒體的作用。

如果我們犯戒、破戒了,戒體就會被穿破,這穿破就像一個球被穿破一個小洞,或像腳踏車的輪胎穿破一個小洞,氣就會慢慢洩掉。可是如果這個洞穿破得太大,你馬上就覺得沒有氣了,這個車子不能再騎了,球也不能打。這個戒體也是一樣的道理,就是如果我們犯的戒是小的,比較微小,那穿破的洞就比較小一點,可是如果你犯的戒是很根本的,很重的戒,那整個戒體就會不見了。怎麼辦呢?有一個方法,就是要懺悔。懺悔就像把破了洞的球用膠補一補,這個球還可以繼續打;輪胎也可以補,補了以後,車子還是可以繼續騎的。但是如果破得太厲害,那你可能要再換一條輪胎。所以在小乘法裏頭,很多戒如果你犯了,就不通懺悔;可是在大乘佛法裏頭呢,還是可以透過懺悔,使得戒體恢復清淨。

這個懺悔也分成很多種,我簡略的講一下,就是在我們生活上,比較可行的,容易使用的。譬如說我們犯了小小的戒,很多人因為受了八關齋戒、五戒,踩死蟲子,心裏頭可能就有罣礙說:「我殺生了。」事實上殺生也分很多種的,在戒律上有很多不同的判定,有心殺,或是無心殺,故意殺的,或是你是無心殺的,你犯的戒就不太一樣。因此如果我們受了戒,你走路不小心踩死蟲子,怎麼辦呢?這個時候你可以作責心懺,叫做自責心懺,你自己責備你的心,對自己的心說:「我怎麼走路不小心,把這個蟲子給踩死了,我下次走路一定要特別小心。」這就是叫自責心懺,這種懺悔是在微小的方面。當然你也可以給這些無意被殺的眾生,念佛或是迴向來幫助牠們。

如果說犯的戒是比較大一點的,那就有另一種懺悔叫對首懺,對首懺就是你要找一個清淨的人,對著他來發露,你做了甚麼事情,講出來,如果你親近道場,當然可以找一個你所相信的法師,把你所犯的過錯跟法師發露,那這樣的話,懺悔後就會清淨。

如果犯的戒更重的,像四種根本重戒,那懺法又不一樣了,就要當眾發露懺悔。不過在一般佛教徒,都作一種比較方便的,像梁皇寶懺,或是三昧水懺,或是萬佛寶懺,透過禮佛、拜懺,然後在佛前,發露懺悔,很多人也有很好的感應,如果你在懺悔、拜佛的過程中,能夠見好相,就是見光、見花、見佛,或是佛來摩頂,這樣你造的業一般都會消滅了。

這就是當我們受完戒,感發了戒體,萬一我們犯了戒或是破了戒,就是要做這種懺悔,來恢復我們身心的清淨,同時讓戒體來繼續保護我們持戒。

第三科叫戒相。像剛剛在傳八關齋戒,我們就會聽到宣戒相,相就是相貌,每一個人有一個身體,但是有不同的相貌,所以你看到某個人就知道那是叫張三,或是李四,根據他的相貌就知道他是誰,所以我們受了戒,也有了戒體,可是,我們要怎麼來持這個戒呢?這個戒必須要有一個相狀,我們才知道第一條受的戒叫不殺生,就有一種準則了,就是不去傷害所有這些有情眾生,那就是不殺生,因此你知道第一條戒應該怎麼去受持。每一種戒有不同的戒相,像你們受的八關齋戒,它的戒相就有八個,跟五戒的戒相很類似,不能說完全相同,因為在五戒,第三條戒叫不邪淫,可是在八關齋戒是不淫,不淫是夫妻之間這種關係都斷絕了,所以是不一樣的。

第四科叫戒行。就是根據你所受的戒法,所感發的戒體,然後依照這些戒相來受持;受持在我們的身口意方面,依據這個戒相來行持。我們知道身、口、意,它是造善業跟造惡業的工具,我們的身可以造三種惡業,就是殺生、偷盜、邪淫;我們的口可以造四種惡業,就是妄語、綺語、惡口、兩舌;我們的意可以造三種惡業,就是貪、瞋、癡。

我們受完戒以後,就可以把這個惡法,翻為善法,把這個邪的行為,翻成正的行為。怎麼翻呢?很簡單,把每一個惡法加上一個“不”,身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的四惡就變成不妄語、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那麼意的三惡就變成,不貪、不瞋、不癡,這就是持戒。所以這個「戒行」也可以解釋成,把我們所受的戒法,發揮在我們的身口意三業方面,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正當行為。

我想利用最後的時間,跟大家介紹一下八關齋戒,顧名思義,「八」就是一個數目字,就是來規範我們有八種事情要做得如法,這八種事情就是八種戒相,比如說不殺生、不偷盜、不淫,到第八條戒──不非時食,那這個就是八關齋戒「八」的意思。

關就是關閉、禁閉。關閉甚麼呢?就是我們的身口意不要再造惡了,我們要把這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要收攝起來,不要向外馳求,這就是一種關閉。如果我們這樣做以後呢?本來我們三業不清淨的時候,就造作種種惡業,或是我們的六根也會向外馳求,對著六塵也會造很多惡業。可是,如果我們持戒,不造作惡業,就會怎麼樣?會把三惡道的門給關閉起來。就是因為你持戒,就跟三惡道絕緣了,這個門自動就關起來,不會到三惡道中輪迴。

這個齋呢?中國字的「齋」很類似整齊的「齊」,本來這個「齋」也是「齊」的意思。齊什麼?齊整我們的三業,就是讓我們的三業能夠守規矩,不犯種種的惡業,有一種的則可以遵循。另外齊也是齊聚的意思,就是說因為我們受了戒,我們就把這個善法聚集起來,這樣可以止惡防非,就是防止我們去造惡業,那我們身心就能夠整齊了。

現在很多人認為齋就是素,吃素,其實是不正確的,因為齋本身並不只是侷限在素,這個齋以我們所受的戒裏頭呢,它只是不非時食,這一條戒是跟這個齋有關的,就是過午不食。受完八關齋戒,過了中午就不吃了,到晚上肚子餓,可能很多人就要開始喝水,到明天早上才能再繼續吃,明天早上甚麼時候可以吃啊?明相出了,所謂明相,不是說等太陽出來,是早上你能看到屋頂上的瓦片,你看得清楚了,或是把你的手伸出來,可以看到你的掌紋,看得清楚了,這個時候就是明相出,可以開始吃早餐了。

為什麼要過午不食呢?第一個減少對食物的貪心,另外一個原因,是一種慈悲。因為,在吃的方面,早上是天人吃飯,中午是佛,下午是畜生,晚上是餓鬼,所以如果在晚間吃飯的話,這時候,餓鬼看到有人在吃飯,或是聽到碗缽聲會很飢餓,他腹大如鼓,可是咽喉很細,像根針這麼細,事實上,任何東西只要吃到嘴巴裡面去就會變成烈火,把他這個嘴給燒破了,所以很痛苦。可是,餓鬼晚上看到有人吃飯,當然也會想吃,因為飢餓。

我記得蓮池大師在沙彌律儀裏頭就講到:「餓鬼聞碗缽聲,咽中火燃。」就是這些餓鬼即使他不用看到食物,只要聽到你在吃飯發出的碗筷碰撞聲,因為太飢餓了,咽喉中的火就燒出來了。所以如果我們在晚間不吃呢,是為了慈悲,讓餓鬼道眾生不會因為看到我們在吃飯,引發它食的慾望,甚至會把食物給搶了,而受火燒的痛苦。

記得目連尊者拿一缽飯給他母親,他的母親躲起來去吃這一缽飯的時候,一到口中,化為火炭,吞不下去了。所以很多餓鬼,即使它有食物,因為業障障著他,這食物就變成猛火,或是火炭;這時候,餓鬼會生瞋恨心,認為這人一定用甚麼法術來加害他們,因此這也是為什麼佛要制這樣的一個戒律。

那麼也許大家會懷疑,晚上不要吃怎麼辦呢?我相信在中國佛教的叢林裡,晚上也有很多有吃飯的,他們就叫「藥石」,就是把吃晚餐當吃藥,或是吃石頭,沒有味道的,這種方式就是說,我並不是在享受這個美味。同時我們知道這樣的原因以後,如果你不受八關齋戒的時候,最好吃晚餐時就存慈悲心,當你在吃東西時,能夠希望餓鬼道的眾生,不要再墮到餓鬼了,或是它們也有食物可以飽餐一頓。我們知道在道場晚上放蒙山,放蒙山時有做法,所以很多餓鬼因為蒙山施食,它們就能飽餐一頓。

我們來看看為什麼佛要制八關齋戒,在《十善戒經》就講到說:「八戒齋者,是過去現在諸佛如來,為在家者制出家法。」就是說這個八關齋戒是過去的佛,還有現在的佛,為在家人所制的出家戒法。為什麼這麼說呢?你沒有出家,為什麼叫出家戒?因為八關齋戒雖然說是八條戒,可是他跟沙彌十戒,其實只差了一條戒,因為其中在八關齋戒裡頭把兩條戒合併成一條,所以只比沙彌戒少了第十條,叫「不捉執金銀生像寶物」,也叫做持銀錢戒,譬如說手不去碰金銀財寶這一類的,其他的就跟沙彌戒是完全一樣的。那佛制這個戒的目的是甚麼呢?因為佛知道很多在家人也想出家,可是可能還不能習慣這種出家人的生活,所以就制了這個八關齋戒,只有一日一夜,讓你嘗試這種出家人的生活。

如果你時常受八關齋戒,或是今天你受戒的時候,覺得可以受一個禮拜,你就受七日七夜,或是一個月都可以的。在萬佛聖城如來寺,我們有一個叫沙彌先修班,這沙彌先修班的人我們稱他們叫學員,就是有些男眾,他想要發心出家,就先受八關齋戒就變成一個學員,就跟出家人一起,每天同起同作,過著跟我們一樣的生活。過了半年,或是一年以後,他們都能夠適應了,道場考核他們也都能夠持戒清淨,再給他們做出家的法會,剃度成沙彌。所以,他們受這個八關齋戒,跟各位是不太一樣的,他們所受的八關齋戒是盡形壽,也就是說他受這個戒到他壽命終了為止,表示他下決心要出家了。所以你看這八戒裡第三條戒是不淫,夫妻關係都沒有了,這完全是一種出家生活。

如果你也想出家,最好能夠常常受八關齋戒,先習慣出家人的生活。為什麼要出家呢?因為唯有出家才能夠真的出離三界,脫離六道輪迴。因為根據小乘的經典,在家人只能證到三果阿羅漢的果位,但是,這三果還是在四禪天裡頭,可是四禪天還在色界天,出不了三界的,一定要證到四果阿羅漢才能出三界,若你要證四果阿羅漢一定要出家修行。你看佛到我們世間來,他示現八相成道,八相就是從兜率天降、入胎、出胎、出家、降魔、成道、轉法輪、入涅槃。其中就有一個是要出家的,每一尊佛一定示現一個出家相,最後才成佛的,所以呢,你要成佛也必須要出家。因此,你受八關齋戒就是為出家,還有將來成佛做準備。

在〈八關齋戒──為出家及成佛做準備〉中有 7 則留言

  1. 八關齋戒方便行,接引在家入佛門
    身處戒場同結夏,身不外行減殺因
    內念佛戒斷殺意,不殺生戒圓心行
    長養慈悲為第一,同因亦斷淫盜酒
    口業四惡非食時,高廣床臥觀聽歌
    改行八正去惡行,以此善心行戒法
    心行漸改趨佛鄉,同登極樂並龍華

    阿彌陀佛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