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闍世王的真心懺悔〈一〉

比丘近梵 講於2012年4月23日星期一  A talk given by Bhikshu Jin Fan on April 23 (Monday), 2012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上人、各位法師、各位佛友:阿彌陀佛!今晚由近梵跟各位結法緣。因為現在是拜「萬佛寶懺」期間,所以今晚講的這個主題,也會跟懺悔有關。內容是根據《大般涅槃經》的第十九卷,有關阿闍世王的故事來跟大家分享。

這個故事蠻長的,為了比較沒有時間的壓力,所以我準備不急著把它講完,講多少就算多少。下次還有機會,可以再繼續講。

我們都知道:這個《涅槃經》是佛要入涅槃之前,用一日一夜的時間講的;也就是佛在最後8年,講完《法華經》之後,用一天一夜的時間,來講這個《涅槃經》。

《涅槃經》是由一個三藏法師翻譯的,他叫曇無讖。有關阿闍世王在這經裏頭的故事,是在「梵行品第八之五」。這個阿闍世王,我們都知道他是犯了「五逆罪」。他為了做國王,就把他的父親關起來,活活餓死了,所以在佛教來講就犯了五逆罪。「五逆」就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還有出佛身血。如果一個人犯了五逆罪,那麼他最後唯一能夠去的地方,就是無間地獄。

阿闍世王他的個性很兇惡,喜歡殺人;他犯了很多口業,他也是一個很貪心、嗔恚、愚癡的人,他只看到現在,沒有看到未來。他都跟一些惡人在一起,所以這些惡人就成為他的眷屬,每天享受著財、色、名、食、睡這五欲的快樂。

因為殺害自己的父親,後來後悔了,所以心裏生出一種熱惱,就是像我們做錯事情的時候,心裏會很焦燥,感覺心裏頭發熱。他因為心悔熱了,所以就全身長出很多的毒瘡。當然很痛、很臭,臭到什麼程度呢?——你沒有辦法靠近。

他就想:我現在就受到這樣的花報,那麼離墮到地獄的果報為期就不遠了。他的母親韋提希夫人,因為疼愛自己的兒子,就用種種的藥來幫他擦,幫他敷。但這身上的瘡,擦過藥以後不但沒有好過來,反而更厲害。阿闍世王就告訴他的母親說:「我這個瘡,不是從我這個身體的四大地水火風生出來的,是從我的心裏生出來的瘡,所以沒有人有辦法來治我這樣的病。」

阿闍世王他有六個大臣,就分別來跟他說:「大王,您放心!您這個病,如果去找誰,就可以把病給治好了。」其實這六個大臣所介紹的人,是六師外道。這六個外道,雖然有一點本事,可是都是一些邪知邪見。

後來神醫耆婆——就是佛住世時候的那個神醫,他來到阿闍世王這裏,跟阿闍世王說:「大王,您能安眠否?」那阿闍世王就用偈頌來回答他。

第一個偈頌說,如果有人能夠永遠斷除一切的煩惱,不貪愛染著於三界,這樣的話,他可以睡得很安穩。

第二,如果能夠得到大涅槃——就是證得佛果了,演說最深的義理,這樣的人可以睡得安穩。

第三,身沒有做種種殺、盜、淫的惡業,口離開四種過錯:妄語、綺語、惡口、兩舌,心裏沒有任何疑網,三業清淨了,他可以睡得安穩。

第四,身心都沒有熱惱了,可以安住在很寂靜的地方,得到最上的快樂。這樣的話,可以睡得安穩。

第五,心沒有貪取,也沒有執著,遠離一切怨恨,或是有仇家。跟人和睦相處,沒有諍訟,這樣的人可以睡得很安穩。

第六,不造作種種惡業,常常懷著慚愧心,相信做惡一定有惡的果報,這樣就可以睡得安穩。

第七,恭敬奉養父母,不傷害任何生命,也不偷盜別人的財物,這樣可以睡得安穩。

第八,六根調伏,心裡不向外馳求,並親近善知識,破除了四種魔障了,這樣可以睡得安穩。

這偈頌後面還有,我就只舉這八個。阿闍世王又告訴神醫耆婆說:「我現在病得很重了,我對父親做了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即使現在有最好的醫生、妙藥,或是咒術都不能治我這個病。為什麼呢?因為我的父親是很如法地來治理國家,沒有任何罪過,而我卻把他殺害了,所以我這個罪孽是很大的!」

他又繼續說:「我曾經聽過有智慧的人這樣講:『身口意業如果不清淨,這個人將來一定會墮地獄的!』我就是這樣子的人。所以我怎能睡得安穩呢?何況現在世界上,也沒有無上的大醫王來演說法藥,祛除我的病苦。」

耆婆就回答說:「善哉!善哉!大王您雖然做了很多罪業,但心裏生出很殷重的懺悔心,而且您一直懷著慚愧的心理。大王,這個佛常常說:有兩個清淨的善法,可以救眾生。第一個叫慚,第二叫愧。慚呢,就是自己不去做罪業;愧呢,就是你不教別人去做罪業。

「慚,就是自己內心覺得羞恥;愧,是做錯了,就向別人來發露。那麼有慚的人,他看到人就覺得自己很羞恥;有愧呢,就是他看到天也覺得很羞愧,這就是慚愧。其實,當自己做錯事了,看到人或看到天地,我們自己會覺得很慚愧。如果沒有慚愧心的人,不能稱為是一個人,是叫做畜生。

「因為有慚愧,所以能夠恭敬父母、師長;因為有慚愧,所以有父母、兄弟、姊妹。現在大王您已經有慚愧心了。我曾聽佛說過,有智慧的人有兩種:第一種是他不做任何的惡業;第二種是做了惡業他會懺悔。這就是有智慧的人。愚癡的人也有兩種:第一種是造作種種罪業;第二種是覆藏,就是做了惡業不讓別人知道。

「如果做了惡業,能夠發露出來,悔過後有慚愧心,不敢再做。那就像在渾濁的水裏放了一顆明珠,因為這個明珠有威力,所以這水就變清澈了。也像月亮上有煙雲,若煙雲飄走了,這個明月就顯現出來了。

「所以做惡的人也是一樣,如果能夠悔改,也是可以得到清淨的。如果大王你現在懺悔,懷著慚愧心,你的罪就可以除滅,就可以回復你的清淨。」

為什麼懺悔有這麼大的功用呢?這個耆婆又說:「佛曾經講說,我們只要修一個善心,就可以破除百種的惡。就像很少的金剛就可以把須彌山給破壞掉。也像一根火柴,就可以把一切都燒燬。也像毒藥,一點點的毒藥就可以毒害眾生。所以,我們修少少的善,也可以破除大惡。因此這個少善,你不能看它小,其實是很大的,就像前面的這個道理一樣。」

耆婆又繼續說:「這個佛說,如果我們覆藏我們的罪過,就有漏;不覆藏的,就沒有漏。如果我們發露、悔過就會不漏。若做了很多罪,你不覆、不藏,這個罪就變成一個小罪了。如果再懷著一種慚愧心,你這個罪就會消滅。」

耆婆又舉例說:「就像水滴一樣,雖然很微小,但是你用一個容器裝起來,慢慢地也會裝滿水的。我們的善心也是一樣,一點小小的善心,就能夠破除大惡。如果我們覆藏罪過,這罪就會再增長。如果我們發露,生慚愧心,這個罪就消滅了。所以佛說有智的人,他不覆藏罪過。」

因此,耆婆再對阿闍世王說:「如果能夠相信因果、相信業報,大王您就不需要懷著憂愁恐怖的心理。如果有眾生他造作了種種的罪業,但他覆藏,也不懺悔,心裏無慚無愧,他看不到因果以及將來的業報,也不去跟一個有智慧的人請教,也不親近善友,那這樣的人,就無可救藥了。」

所以能夠來拜懺,是因為我們有善根。你不要想說,我造了那麼多罪業,這樣拜懺,要懺到什麼時候才能夠懺完呢?剛剛你們就聽到了,這個小善可以破大惡;而水滴雖微,漸盈大器,所以你慢慢懺、天天懺,總有一天,你的罪業就可以懺完了。

這個故事還沒有完,我們下次再繼續。阿彌陀佛!

在〈阿闍世王的真心懺悔〈一〉〉中有 2 則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