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梁皇寶懺心得—— 懺悔功深,釋罪愆

李果嫦  2013年3月15日寫於台灣


節慶從古代中國至今台灣,皆與人民生活密不可分,節慶有其意涵與文化歷史背景,經由代代傳承,覓尋與記憶習俗變遷的軌跡。不變的是它意味慎終追遠,更是一份凝聚。儘管歲序遞邅,物換星移,由稚齡而老朽,身處故鄉或漂泊,無以忘懷早早前,曾經擁有來自家鄉那份淡淡而深遠的雀躍回憶,是家人共聚一堂,由家庭擴及對社會國家的認同與團結,年年經由過往歲月曾有的喜悅,再次的當下期待與迎接那饒富多樣的日子來臨。

於今西風東漸,現代人忽略節慶背後前人設立的態度,民間習俗將節慶轉化紀念性少,趨於表相的造勢喧嘩,吃喝玩樂。更多人藉節日之名,行個人放逸享受,遑論一窺究竟不同節慶背後的意義,對於遠古存在的文化多一分瞭解省思,把握當下,珍惜得來不易的人身常懷惕厲。

台灣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慶是過年,假期最長,是家家戶戶團圓的日子,一般人過年期間活動,除了探訪親友、戶外踏青或長途旅行,更多人利用此假期大吃大喝,終日盯著電視螢幕消磨時間。美好時光就此被享福濫用佔據,假期很快結束,日子被耗盡於無意義而傷身心的外境聲光可惜至極。

佛法教導我們把握當下,珍惜分秒,所謂享福是消福,受苦是了苦。念茲在茲修行足履不歇,心不狂。對於不同節慶,佛教以積極禮佛懺悔、誦經方式,將功德迴向一切眾生,甚而我們七世父母,祈福他們消災離苦,國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世界和平。

上人各分支道場的年度盛事,農曆春節皆舉辦系列活動及法會。台灣分支道場也不遑多讓,積極投入。如隸屬高雄六龜法界聖寺的高雄分會,舉行為期五天的拜《梁皇寶懺》已行之有年,今年亦不例外。春節二月十日~二月十四日(農曆正月初一~初五)拜《梁皇寶懺》,時間 8:00am~5:25pm。法會期間,近霈師當維那,悅眾是近湛師,恆江師為主法。每日法會結束後,法師們開示,時間7:00pm~8:10pm。

年前,氣候相當不穩定,冷氣團一波波接踵而來,南部天氣雖不似北部濕冷,但已較往常感受冬天的威力。承蒙龍天護法菩薩護持道場,法會五天,天氣出奇暖和,陽光普照,白天從紗窗透進的光線仿若佛光加被,一片吉祥。近霈師高昂宏亮的聲音,加上神采奕奕的唱腔撼動全場,我們許久蟄伏冬眠的心靈隨之被喚醒而振奮。溫文不疾不徐,唱誦字正腔圓,近湛師以他獨特磁性的嗓音加入奮戰的行列,與我們同舟共濟。拋下繁瑣寺務,難掩倦容的恆江師屹立道場主法,法師於大殿中央雙腳一蹬,擔待多少眾生業力,期使因捨身發揚正法,師志己志。大眾因三位法師的帶領,五日法會大眾齊聲和合,融入《梁皇寶懺》優美絕倫的音調,雖然疲憊,法喜之情溢於臉龐。

《梁皇寶懺》[1]是南朝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緣起皇后郗氏在往生後的數月,一日;梁武帝正將就寢,聞外面騷亂聲。外出一探,發現一條大蟒蛇睜大眼睛望著他。此時武帝大驚,不知如何是好,對蛇說:「朕的宮殿嚴警,不是你們蛇所生之地,看來你必定是妖孽。」蛇對武帝說:「我是你的皇后郗氏,妾因為生前喜歡爭寵,常懷瞋心及嫉妒心,性情慘毒,損物害人,因此死後墮入蛇身。如今無食物可吃,又無洞穴可庇身。且每一片鱗甲 有許多蟲咬,真是痛苦萬分。由於深感皇帝平日對妾的厚愛,才敢顯現醜陋的形貌在您的面前,希望祈求一些功德,脫離蟒蛇之身。」蛇說完立即消失。

事後武帝告知誌公禪師,禪師說:「必須要禮佛懺悔才能洗滌罪業。」武帝遂請誌公禪師搜尋佛經,摘錄佛的名號,誌公禪師依佛經與高僧十人所集,撰寫懺悔文,共十卷。武帝依照懺本為皇后禮拜懺悔,一日,聞到異香遍滿室內,久久不散。武帝仰首,見一人,容儀端麗,對他說:「我是蟒蛇的後身,因承蒙皇帝為我作功德,現在已超生忉利天,今天特來致謝。」言畢不見。

《梁皇寶懺》是中國流傳最久,感應最多,內容最長的一部懺,素有「懺中之王」的美稱,自古即為備受尊崇的寶典。由梁武帝之妃郗氏脫離蟒身,得生忉利天,証明懺法修持的靈驗。

梁武帝蕭衍[2](公元464 ~公元549 )南蘭陵人(今江蘇省常州市),是魏晉南北朝梁代(公元502 ~公元557 )的開國皇帝,在位四十八年(公元502 ~公元549 ),享年八十六歲。[3]是一位「齋戒不廢」」精於佛理極為虔誠的佛教徒。

天監年間(公元502年~公元519年),梁武帝大規模的翻譯、編纂、注解佛教經論,提出菩薩思想,揭示深遠的菩薩行,形成「佛教國家」政策的理論典範。天監十八年(公元519年),梁武帝於自撰的《在家出家人受菩薩戒本》所規範的受菩薩戒法會上,親受菩薩戒,成為主導佛法、世間出世間神聖的「皇帝菩薩」。

梁武帝精於史學、文學、宗教,所涉獵音樂、書法、繪畫、棋藝亦有很深造詣。其著作甚多,其中佛教作品有《大品般若經注解》、《大涅槃經講釋》、《淨名經義記》等一些佛經注釋,並親自講經說法。在佛教史上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梁武帝曾四次捨身寺院,其臣下四次花巨額將其贖回,這在中國佛教史上絕無僅有。

甚且梁武帝以其政治力量介入僧團的修行生活,專門頒布《斷酒肉文》,集眾僧於佛前發願,立誓“永斷酒肉”。由於他的強力倡導,漢傳佛教僧尼改變了原來食“三淨肉”的習慣,戒酒茹素,清淨口業,素食成為漢傳佛教的一大傳統。梁武帝大力推廣載有斷肉戒條的《梵網經》菩薩戒,因為《梵網經》中的四十八輕戒的第二、三條明令禁斷酒肉。經過梁武帝的積極努力,終於成功推行了佛教的全面食素。自此以後,素食遂成為中國佛教的特色。及至今日,食素、獨身、僧裝依然是漢傳佛教僧團需嚴格遵守的叢林規矩。

佛教思想對梁武帝影響甚深,史書上記載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梁武帝的生活甚是節儉,日一蔬食,過午不食,草履葛巾,羅綺不染,中年不近異性。雖然他把儒家的“禮法”,道家的“無”和佛教“因果報應”融合,創立了“三教同源說”。[4] 但他發誓“寧在正法之中長淪惡道,不樂依老子教暫得生天”,他要求王公貴族乃至平民百姓都信仰佛教。[5] 梁武帝晚年對佛教更是尊崇有加,

不僅大興佛事,啟建水陸法會、拜懺大法會、盂蘭盆會,也親自編纂《慈悲道場懺法》,流傳至今。

恆江法師於每日晚間開示:《梁皇懺》原名《慈悲道場懺法》,俗稱《金山御製梁皇寶懺》,為當來下生彌勒佛在夢中託夢,給這部懺法取的名字。拜懺,是修慈悲法門,度眾生,修菩薩行,也是自利利他的慈悲行,故稱《慈悲道場懺法》。《梁皇懺》根據大乘經典(涅槃經、法華經、楞伽經、華嚴經…等經典)裡邊的經文,以及經典裡記錄出來佛的聖號,編輯而成。眾生非常愚癡,常在不知不覺中,犯錯,傷害人、傷害眾生。業力讓我們傷害的眾生找上我們,因此就有種種災難與病痛,來阻礙自己。拜懺,有個人對自己內心行懺悔,有對被我們得罪的人當面懺悔,或我們犯了過失對團體大眾懺悔,而我們更需要在諸佛菩薩面前懺悔,由諸佛菩薩幫我們證明懺悔。

法師說:「 當我們懺悔的時候,拜懺能夠解怨釋結,除病消災,超度亡靈。虔誠拜懺,除愚癡得智慧,除瞋恨得慈悲。自然心開意解,逢遇折磨、挫折、困難、病痛或者順利時,能夠自己化解心中的憂愁和痛苦。產生力量多做功德,多出錢,護持三寶,這是自己盡力而為的事。如果自己能來參加拜懺,那功德更大;感應力更強、更多。」

法師詳細列舉,《梁皇寶懺》共分10卷,40個項目。每一卷的開始為十種供養(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回向時以十地菩薩為目標。

一.香供養,象徵意義:戒香。

二.花供養,象徵意義:微妙萬行開花結果。

三.燈供養,象徵意義:光明。

四.塗供養,象徵意義:甘露水,撫慰眾生煩惱。

五.果供養,象徵意義:出世聖果。

六.茶供養,象徵意義:清醒。

七.食供養,象徵意義:禪悅妙食。

八.寶供養,象徵意義:法寶。

九.珠供養,象徵意義:摩尼寶珠。

十.衣供養,象徵意義:柔和忍辱、出離生死。

本部經內容從懺悔的十二大因緣,法師分析《梁皇寶懺》重點,在於發菩提心,學習諸位菩薩的行持,「佛說餓鬼報應教化經」的因果故事,地獄的景像,造業的因緣。自慶能遇三寶,故能解冤釋結,為六道眾生發願,並為六道禮佛、發願、回向,終至菩薩的發願,希望六根清淨,以及學習普賢菩薩的願力。懺悔的目的不只消災免難,而是積極地學習菩薩的精神,發菩提心,六道眾生同度彼岸。

拜懺時常因經文殷切告誡心驚又感動,我們不止皈依盡虛空界三寶,報恩父母師長,更需同菩薩心善待利益一切眾生。明瞭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古德因果偈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顯果報與出地獄的經文令人心生畏懼,[6] 文中剖析我們今生所受其來有自,諸現世報,及地獄道形骸受諸楚毒,無有間斷。唯應努力,勤行懺悔,改過遷善。更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得三明六通,如意自在,出入遊戲,諸佛境界,等與菩薩,俱成正覺。

卷八又言:一切煩惱皆得斷除,一切緣障,皆得清淨,一切罪障,皆得消滅,一切眾苦,皆得解脫。於卷九發願金剛心,決定諸法。堅固心,眾魔外道不能沮壞。蓮華心,一切諸法所不能染。捨離生死,速出三界。悉施一切供養,皆悉滿足。隨心自在,等與如來,俱成正覺。

五天法會,道場師兄姊們各司其職,分工合作,期許法會功德圓滿。雖然大眾各自從家中備菜上供,及午齋大家一起享用。香積組仍一如往常洗手做羹湯不休息,於已經豐盛佳餚再加分,備極辛勞。暖暖的氣候,大眾肅穆的眼神,彼此低聲問候,節制的舉止,表露對法會至深虔誠恭敬。

感恩法師們不辭辛勞領眾禮拜唱誦,成就眾生心願,更於夜間精闢說明《梁皇寶懺》由來及內容。法師們帶動道場大眾精進溫馨的氛圍,由燭台、香花、檀香、梵音、唱誦音繚繞不絕,殊盛祥和景象宛若置身淨土。出室外,又再度進入五濁惡世,藉假修真之處。春節假日;公共場所大多人聲沸騰,難保被聲光吞噬,過度的喜怒哀樂染污原有自性,難怪我們不能出離。過年,參加法會禮佛懺悔,散亂的心於拜懺得安穩,馱著因準備過年疲憊的身誠心頂禮,願盡未來際所行無漏,得智慧真明了,蒙佛授記。

 


[2] 顏尚文,1998。“梁武帝注解《大品般若經》與「佛教國家」的建立”,

頁99~128。

http://ccbs.ntu.edu.tw/cbs/jcbs/n3/084503.htm

[3]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0%A7%E8%A1%8D

[5] 大公網,梁武帝對中國佛教素食的推動

http://bodhi.takungpao.com.hk/ptls/wenhua/2012-12/1348337.html

[6] “金山御製梁皇寶懺”,顯果報第七~出地獄第八,P183~341,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三~慈悲道場懺法卷第四,和裕出版社,2005年最新修訂版

在〈拜梁皇寶懺心得—— 懺悔功深,釋罪愆〉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