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為何送子?

比丘尼近祥講於2013年3月14日星期四晚萬佛城大殿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法師、各位佛友:今天是近祥練習說法。

這是我對觀音菩薩靈驗事蹟的研習,我提供我的報告給大家參考;假如講得有不對的地方,請在我講法時或之後提出不吝指正,或給建議。

「普門品」介紹了觀音菩薩用善巧方便,來幫助眾生到達解脫的彼岸。我想世代以來,很多人求子的時候,都會毫無疑問地向觀世音菩薩求子或求女。我一直在思考這種特殊的善巧方便,並且認為這是似非而是的論點,有違背佛陀的教導。佛陀告訴我們,應該破執著和擺脫欲望;在這裡,觀音菩薩似乎是在提倡執著和欲望。

可能有人想知道,這難道不會令世界人口增長嗎?換句話說,假如所有人都向觀音菩薩祈求賜子、賜女,而且真的得到滿願,這難道不會令世界人口增加嗎?所以我用這個問題來反問自己:求子,除了讓人念觀音菩薩和令他們歡喜之外,觀音菩薩為什麼要送子呢?

現在我要講袁了凡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個故事。袁了凡是明代的學者,在各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袁了凡教誡他兒子的家訓--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了凡四訓》。最初,他認為命運是注定的,因為算命先生替他推算了他終身的吉凶禍福,都非常靈驗。

後來,他遇到了一位禪師告訴他,君子有立命之學,立功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他接受了禪師的指示,並且認真記錄他的善功德。根據算命先生的推算,他到了53歲那年就應該壽終正寢,但他卻活到74歲。

他命中不應該有兒子,所以他反省他過去所作所為;想了很久,才知道他不應該有兒子的原因是:第一,他過份地歡喜清潔,有潔癖,就變得不近人情;第二,他常常生氣發火,沒有一點和育之氣;第三,他只知道愛惜自己的名節,不肯犧牲自己去成就別人,積一些功德。仁愛是生生的根本,心懷殘忍,沒有慈悲,是不會生養的根;第四,他多話,容易傷氣;第五,他愛喝酒,容易消散精神; 第六,他喜歡熬夜,不肯睡,不曉得保養元氣精神。

後來,袁了凡發願做三千善事來求兒子;他花了三年多,才把三千善事做完。功可抵過,這要看一個人的真誠,以及是否肯廣泛地利益他人。有一次,他許下了做一萬善事的大願,以求科舉考試成功。後來他中了進士,當了縣長。他的妻子認為在衙門裡沒有什麼善事可做,沒有太多的機會去幫助別人。但他做了一個夢,看到一個天神,天神說:「只是你當縣長減稅這件事,你的一萬件善事已經足夠圓滿了。」

從這也可以看到,一個人在高位,可以輕易地積善和造惡。因此,要從小就栽培未來的優秀領袖,去做年輕人的好模範。《了凡四訓》中說明了八對善,那麼做善事,有真的,有假的;有直的,有曲的;有陰的,有陽的;有是的,有不是的;有偏的,有正的;有一半的,有圓滿的;有大的,有小的;有難的,有易的。假如你想了解得更多,你可以去看《了凡四訓》。

下面是一個大善的實例,從前有一個叫魏仲達的人,在翰林院做官。一次在夢中,被鬼族把他的魂魄帶到陰間。陰間的審判官,吩咐手下把他在陽間所做的善事、惡事兩種(記錄)冊子送上來。等冊子送到,一看,他的惡事冊子多得竟鋪滿了一院子;而善事的冊子只不過只有一卷那樣小罷了。主審官又吩咐拿秤來秤秤看,結果他滿院子的惡冊子反而比較輕,而小卷的善冊子反而比較重。

因此,魏仲達就問這善冊子裡記的是什麼?主審官說:「皇帝有一次要興建大工程,修一個地方的石橋,你上奏勸皇帝不要修,免得勞民傷財。這就是那份奏章的底稿……。雖然皇上沒有聽你的建議,但是你這個念頭目的是要使千萬百姓免去勞役;倘使皇帝真的聽了,那你的功德就更大了。」

所以,一個人立志做善事,目的在利益天下、國家百姓,那麼善事縱然小,功德卻很大。假使只為了利益自己一個人,那麼善事雖然多,功德卻很小。

《了凡四訓》第三篇「積善之方」提到,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善的家庭,一定會有很多福份和喜慶的事情。例如,從前一個姓顏的人家,要把女兒許配給孔子的父親,就將孔家所作的事情一件一件提出來,覺得孔家祖先所積的德,多而且長久,所以預知孔家的子孫,將來必定會大發。後來果然生了孔子。孔子的父母在附近的山上,祈求神明賜給他們一個兒子,所以現在孔子的教誨,使世世代代的人受到莫大的利益。

另一個例子是憨山大師,十天前有人在這裡談到了憨山大師,他是和袁了凡同一個時代,也就是明朝的人。憨山大師的母親生平敬奉觀音大士,一天,夢見觀音大士攜一童子走進家門,從此以後就懷了孕。因此,通過一個有道德的人的影響,道德水準就會提高,人們會有機會變得更善良,而世界也就成為一個更美好的地方。所以,從這方面來說,送有福德之子,對這個世界是有利益的。

在《了凡四訓》中他舉了一個例子,在福建省蒲田縣的林家,他們上輩人中有位老太太喜歡做善事,時常用米粉做粉團給窮人吃;只要有人要,不管多少她都給。有一位道士每天早晨向她討六、七個粉團,每天都是這樣;一年……三年,那麼道士就對她說:「我吃了妳三年的粉團,要怎樣報答妳呢?這樣吧,妳家後面有一塊地,若是妳死後葬在這塊地上,將來子孫有官爵的,就會像一升麻子那樣多。」

後來老太太去世了,她的兒子依照道士的指示,把老太太安葬下去;林家的子孫第一代發科甲的就有九人,後來世世代代做大官的人非常多。因此,福建省竟有這麼一句話:「無林不發。」這是一個善人如何可以造福後代子孫的案例。

上禮拜是持法師系列講座的最後一次課,結束時, 她強調隨著一個人修行而得到神通,也帶來責任。而有道德比有神通更重要。

最近新聞報道上說,有人正計劃推出一種電視遊戲,有一種可以檢驗腦電波的耳機,可以移動和粉碎電視遊戲中的物體。假如這個電視遊戲推出的話,我看到它對人智力潛在的傷害,有惡企圖的人,可以在世界上許多方面製造不少的麻煩;即使沒有惡的企圖,只是玩遊戲,那麼,在玩這種遊戲的過程當中,已經種下了不善的種子。

這個世界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動蕩不安,觀音菩薩為求子的人,賜以有德的男孩和有德的女孩;假如有道德的人,他們在這個世界上就可以促進和維護道德,並且教化群眾,可以一代又一代地維持世界的安全,這是觀音菩薩的陰德。我希望我們都把自己的心照顧好,把我們的善念回向給宇宙所有的眾生。

(近祥師:今天的講法就到這裡,假如大家有問題的話,請提問題。)

補充一下,講個小故事:這是關於道德的故事。以前我在西雅圖上班的時候,在美國公司有這一種習慣,就是會罷工,通過工會來申請一些褔利,譬如加薪,或是其他的福利,通常是在聖誕節的時候就罷工。有一次,一些技術工人通過工會罷工了很多天,我聽說是為了要加薪。那麼工程部也效法技術工人,但是他們只罷工一天,就恢復上班了。

那麼我在想,這是不是工程部的教育程度及道德水準有連帶的關係呢?可能他們的教育水準比較高,所以這些工程師們就想繼續做工,把工作完成。那麼,我也知道有為了加薪的案例,就是有工程師們願意屈就當技術工人,就是為了要賺更多的錢。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到這裡結束。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