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如海,唯信能入

陳思慧講於2013年12月5日星期四晚 萬佛城大殿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上人、各位法師和各位善知識:阿彌陀佛!我是思慧,今晚學習講法;如果有說得不如法的地方,敬請各位善知識慈悲指正。今晚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自己對「信」的一些理解;就是相信的「信」,還有信任、信心的「信」。

《大智度論》中有句話提到--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就是:「佛法如大海,唯信能入。」上人在一則開示裡提到:「學佛法要有信、解、行、證的功夫才能成就。」可見具有信心是學佛的原動力,也是成佛道的必備條件。

在這裡我們談的不是迷信;在佛教經典中,我們常常看到「淨信」這兩個字,就是沒有染污,很清淨的信心;沒有染污也就是沒有感情夾雜其中。上人說過:「有煩惱、發脾氣,那就是沒有清淨的心。」沒有無明、沒有妄想就是清淨,所以要有凈信,才真正能令我們入道。

那我們到底要信什麽呢?賢首菩薩在<華嚴經卷第十四賢首品>裡,有句偈頌是這樣說的:「深信於佛及佛法,亦信佛子所行道」,所以我們要對三寶生起堅固的信心。

首先就是佛寶,我們要相信十方諸佛是功德圓滿、智慧和福德皆具足圓滿的。而且諸佛皆有大威神力和廣大的、平等的慈悲心。所以諸佛一直都像慈父一樣在加被我們、護念著我們。

第二是法寶,我們要相信諸佛所說的法是真實不虛的,可以令我們得到解脫;我們要深信因果的定律。記得我聽過上人講: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是因,如是果;而不是種茄子就想要得到辣椒,種辣椒又想要得到黃瓜。因此我們今天所遭遇的一切,不管是善是惡,都是過去所造的業召感而得的。

再來,我們要相信本有的般若智慧,每天早課我們都念三遍「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其實就是念我們的自性般若。我們要相信佛陀給我們說的:每一個眾生皆有佛性。所以再惡劣的眾生,與我,與諸佛的本性是同等的。

如果我們相信我們本來具足的這個自性般若的話,而且也相信是與十方諸佛,還有一切眾生都相等的話,那我們就很自然地知道要往內觀照,而不是向外馳求。當我們相信自己的佛性,我們就不會再自卑;當我們相信,一切的眾生也有相等的佛性,我們就不會高傲:一切就會變得很平常。

第三是僧寶,眾僧人都是佛子,續佛慧命,紹隆佛種,都是僧眾的任務,令正法久住。所以我們一定要非常恭敬十方一切僧眾,因為一切僧眾都是我們的善知識。如果沒有僧眾,今天我們就沒有辦法聽聞佛法;因為沒有人來擔任弘法的任務,傳承佛法。

以上是對三寶生起的信心;如果一個學佛的人信念足,那一定再也不會退轉。舉個例子,佛陀給我們說實相般若的道理,我們不一定馬上就會明白。但由於對佛陀的信任,還有相信他所證的道,所以我們自然就會相信,只要我們如法修行,我們一樣可以證得。依著這一份信念,我們自然就會發出願:願我們可以盡早得道!這一份願力就會推動著我們去實行。

對這個,我又想到一個譬喻。比如在海灣邊住著一個非常慈祥、富貴的老人。有一次他看到一個失業的年輕人,窮困潦倒,於是生起了憐憫心,把年輕人叫過來說:「我知道一個方法,可以改善你的生活,你願意聽嗎?」年輕人聽到有好處,當然是想聽了。

老人就說:「從前,我和你一樣潦倒,可是後來我發現,從這裡出發一直往北行,有一座島;那裡什麽寶貝都有,取之不盡。只要你可以成功抵達那裡,挖掘寶藏回來,你就可以改變你的一生。」

這位年輕人對老人所說的堅信不疑,於是他決定出海尋寶。老人給他島上的寶藏圖,又給他指示說:「只要你一直往北航多少里,你就會看到一座燈塔;你再繼續往北,越過了幾千里,你就會抵達寶島了。」老人很細心地叮嚀年輕人抵達海上哪一個地方要注意一些什麽;比如說,哪裡常常有暴風雨、哪裡會有海獸出沒、哪裡靠近冰山,要遠離。

雖然知道大海是非常危險,但年輕人並不畏懼,他不惜生命,為求得珍寶。年輕人找到了幾位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出海尋寶了。同伴當中有一位船匠、有一位武功高強的大力士、又有一位是通達航海天文學,很會解地圖,夜裡又可以辨認方向星座;而年輕人自己因為協調能力很好,所以擔任船長。

在尋寶航海的途中,他們依照老人的指示,一直往北行,成功避開冰山,也打敗了無數的海獸;又繼續往前航了一段日子,終於,他們有一天見到老人所說的燈塔在遠方,估計再過四五天就可以航到燈塔那裡。然而,第二天晚上一場暴風雨侵襲,大風把浪捲得好高。年輕人的大船被海浪捲得不知東南西北,大雨也把大家的視線模糊,看不到燈塔了。然而,他們冷靜地掌舵,相信只要保住船,還是可以抵達目的地,所以他們就耐心等待暴風雨的結束。

經過一日一夜的支撐,暴風雨終於散開,天空又晴朗如初。大家同心協力把大船破損的地方修理一番,再度找回方向,繼續前行。最終,大家如願抵達寶島,尋得了無盡的寶藏。

這個尋寶航海之旅,就好像我們菩提大道之旅;我們的老師--師父、善知識,就好像這一位慈祥的老人一樣,是過來人,所以他們給予我們正確的指引,走入正道。

寶島就譬喻我們自性寶藏;學佛就好像挖掘我們自性寶藏的一個旅程。而我們就如年輕人一樣,在沒有知道有寶藏的存在以前,我們也是窮困潦倒;學佛以後,知道有這個寶藏,所以我們就開始去挖掘,透過八萬四千種種的法門,我們一點一點地接近寶島。

然而,在這過程中,難免會有魔障、障礙等等考驗,就如海上的海獸、大浪、暴風雨一樣。這些考驗都不會是永久的,只要我們冷靜處理,耐心度過,不要起敵對的心態,那麼終究會如暴風雨一樣散去,雨過天青。

而一起啟程出發的夥伴,就如同我們的同參道友一樣;船上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就好像我們現在每一人個別在法門上也有不同的研究和認識。比如,有一些很會參禪、有一些研究經典、有一些研究戒律等等。我們當中也有一些很會下廚、有一些耕種、有一些執事、有一些做維修、有一些很有語言天分、有一些很有藝術天份等等;我們各展其技,共做佛事,一起來成就佛道,一路上我們彼此互相學習。

這個譬喻裡的年輕人,最初爲什麽會開始這一段旅程,完全是由信心開始。首先,他相信老人所說的話;第二,他觀察到老人的富貴,所以,他對自己也很有信心,相信只要自己做的跟老人一樣的事情,他也一定總有一天跟老人同樣地富貴;第三,在航海途中遇到考驗時,他也信任他身邊的夥伴的能力,所以才會齊心渡過難關。

如果三者當中,只要缺少一份的信心,我們都沒有辦法成就。所以,如果我們的凈信不足,當在修行的路上遇到困難,或者諸方考驗的時候,我們就會因為怕吃苦,心不堅固;當心不堅固的時候,就容易退縮。尋寶的年輕人,信念堅定,所以當他遇到頻頻的考驗時,他從來都沒有想過要放棄尋寶的旅程,反而一一面對,一一應付。還有我們也要相信,只要我們有誠心,諸佛菩薩都會加持。

最後,彌陀七快到了,希望大家對阿彌陀佛和阿彌陀佛的願力,同樣充滿信心。再來,我們要發願和依照祖師大德的教導,一心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這樣依著三寶的力量加持,相信將來我們可以往生西方極樂國土,得見阿彌陀佛如來。阿彌陀佛!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