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煩惱的察覺

隨喜講於2014年2月25日星期二晚 萬佛城大殿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阿彌陀佛!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輪到随喜和大眾結法緣;如果有講得不如法的地方,懇請大眾慈悲指正。今晚我的題目是:對一個煩惱的察覺。

兩個月前,在聽經的時候,法師在講法的時候的一句話,幫助我察覺到自己一個煩惱的來源。法師大約是這樣說:「第七識是執我,就是你想要你自己塑造成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個識就會幫你達成這個目的。它塑造自己的方法,比如我要成為一個樂善好施的人,還是要成為一個慈悲和善的人。」當我聽到這句話時,一個曾經困擾著自己的煩惱,在心中呈現出來;雖然這個煩惱,是非常非常幼稚的,但它卻是我心中的煩惱。

打個比方,有一天,我打破了一個正在使用的漂亮杯子,雖然平時我一直挺喜歡這個杯子,但內心裡我並不認為自己對這個杯子有太多執著。所以,現在它碎了,我就再去換一個新的。我不認為自己對舊的杯子有多少留戀;這個時候,朋友出於關心,前來安慰我說:「杯子打碎了,妳不要難過。」這時我回答:「沒有,我沒有難過。」朋友想想不放心,繼續安慰我說:「沒關係的,杯子雖然打碎了,還可以再買一個新的。」到了這裡,我的心裡可能就會生起少許煩惱,我會這樣想:「我本來就不曾在乎這款杯子,我並不難過,我不需要被安慰。」朋友學佛,想想不放心,繼續用佛法安慰我們說:「一切事物都有成住壞空,隨因緣起,又隨因緣滅,所以,杯子打破了沒關係的。」到了這裡,我就會更加缺乏耐心了,因為我自認為自己並不在乎這款杯子,我不需要被安慰。

我和朋友之間,有很多次這樣的互動,我為自己的這種自以為是的心態而苦惱,我覺得我的心太不謙虛了了。為什麼我就不能心平氣和的去接受朋友的幫助?為什麼我會自認為自己不需要?

直到這一天,聽了法師的這段話,第七識就是執我,就是你想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個識就會幫助你達成這個目的,我的心中好像有了些答案。

我試圖用這段話來解釋我的現象,為什麼當朋友作為第三方,在數次認為我對杯子有執著的時,我會起煩惱?起初,杯子碎了,沒有執著,什麼事也沒有;最後,朋友的一句問候,讓我開始意識到,我對杯子沒有執著這層狀態。這個時候,我的我執就開始在塑造一個我相--我是一個對杯子沒有執著的人。

在最初,這層我相還是比較輕微的,但是我並沒有及時覺悟,所以之後朋友反覆問候,更加深了我對這個我相的捍衛。我只是以為我沒有執著杯子這件東西,但並不知道,其實我正在強烈地執著「我沒有執著」這層概念。

這樣分析下來,我的煩惱幾乎都是來自於這裡。第七識把我塑造成一個自認為對杯子沒有執著的人;這一點一旦堅固下來,我就不能容忍這樣的自我被他人否定。

這讓我慢慢回想到一年前,有一段時間我心中常常起煩惱。有一層的煩惱是來自於與他人的互動,當思考模式完全不同的人在一起時,我不能忍受自己被誤解。我以為我明明就不是這樣的想的,為什麼會被誤解成其他意思;第二層煩惱,是來自自己的所行所為,不能副合對自己的期許;我所期待的自己,應該要成為怎樣,但卻沒有達到,我對自己是有些失望的。

這兩種情況,都可以嘗試用上面第七識--我執的原理來分析我的煩惱的起源。同時,也直到最近才慢慢學習體會上人的這句話:萬事萬物無不是在為我說法,無不是要令我覺悟,所以事事要反求諸己。

打一個比方,譬如在和人的互動中,我覺得有煩惱;其實這個時候也正是外在境界要令我覺悟。首先,是由於我內在的警覺程度不夠,我的第七識已經塑造了無數個我相、人相、眾生相,我都不能夠自己察覺到;這個時候就需要依靠外界的力量令我察覺。外界只需要用相反的思維來測試我,我立刻就會起反應。譬如「我沒有」、「我沒有這樣想」、「我不是這樣的」…….等等。

這讓我想到,曾經看過的一個卡通片裡的可愛角色,就是邪惡的國王的角色。邪惡的國王他最大的心願,也就是他對自己的期許,是成為天下最惡的人;如果別的小卡通告訴他:「大王,你真是世界上最惡心的人,你是個大惡人!」他會非常高興。但是如果有人輕輕地告訴他:「您真是個善良的人啊!」他就會飽受打擊。想到這個卡通片,我覺得自己和這位邪惡的國王還是蠻像的,所以這個卡通片也是在為我講述佛法:我執是這樣的,煩惱是這樣的,兩者都是沒有自性的。

所以,現在會覺得自己的心相比起從前,會開放一點點,過去的我對自己採用的是一種比較高壓的方式。首先,在我的內心深處,我害怕和他人不同的觀點、理念起衝突;其次,在我的內心的深處,我害怕自己起煩惱;最後,當我發現自己起煩惱時,就會苛責自己。

近來我的想法開始有一些改變,首先我不想用第七識繼續塑造自我。比如,我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尤其是我曾經認為,我要通過修行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我要通過修行,成為一個擁有淵博知識的人嗎?我要通過修行成為一個擁有很好儀表的人嗎?我要通過修行成為一個德高望重的人嗎?或者是,我要通過修行,成為一個證悟的人嗎?好像都不是的。

雖然這些自我的願景,看上去都很美好;但是它們是不是繼續把我束縛在三界裡?也許,下輩子我會繼續成為一個美好的眾生,但是不能讓我得到解脫,因為我還是在自己的五、六、七、八識裡做著夢。

我現在還不確定我的理解,我還是需要時間去體會,但是,至少已經不想再繼續塑造自我。只是把第一層先卸下了,接著再往自己的內心觀察,我還是有很多很多的我相,存在在自己的意識中。如果我自己可以察覺,就將它化解;如果不能察覺的,外界會幫助我察覺。

記得最初閱讀宣公上人開示錄的時候,我只是覺得上人只是在教導我們不要打妄想;但是現在我覺得,有很多時候,我並沒有意識到我在打妄想。曾經我對妄想的理解是比較粗的,但是最近再次閱讀上人開示錄的時候,為什麼我的耳朵燒了?我的臉紅了?我感到自己在流汗。也許是因為在道場常住的這些歲月中,慢慢地自己更多的妄想浮現出來,所以上人的話就開始像藥一樣,產生了作用。

就比如前段時間,再次閱讀上人講白居易的那個故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三歲小孩雖懂得,八十老翁行不得。這個故事以前聽了很多遍,我也沒有感覺到有什麼。可是這次再讀這個故事,我感到真的是不容易。上人說:諸惡莫作,你真的是一個惡念都沒有嗎?我在想,我雖然喜歡看《楞嚴經》,但是為什麼有的時候我不敢看四種清淨明誨?因為在我的內心中,殺心、盜心、淫心、妄語心,還是存在,所以我不敢看清淨明誨。這感覺就好像我已經遲到了,我就不敢再看時間了那種感覺。

感恩大眾聆聽,阿彌陀佛!謝謝!

在〈對一個煩惱的察覺〉中有 2 則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