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想 ‧ 發願 ‧ 發大心

Brooks Hansard 講於2014年3月3日星期一晚 萬佛城大殿


各位善知識:晚安,阿彌陀佛!我的名字叫 Brooks,今天晚上我所講的是有關於行願,以及觀想的法門。我們是大乘佛法的修行者,有許多的教導,有關於發願、發大心和觀想,這些都是很重要的法門。

有一個偈頌就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個偈頌就是講,在法界裡,所有的一切都是由我們的心所造成的。我們的念頭可以影響整個世界,以及我們的生命。如果我們發很深、很誠心的願,這些願就會對我們自己的生命、整個法界,以及法界裡的一切眾生,會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們的心有改變實際的這種能力。也就是說,我們要發誠心的願,才能夠改變自己的生命,才能改變自己的未來。

因為有這個「一切唯心造」的教導,從此我們可以看到,要發大心是很重要的一點。我覺得發願以及發大心,這兩件事都是能夠互相幫助。因為當你發大心之後,就會讓你發願;當你發願之後,這個就會讓你在以後的這些生中,會發更大的菩提心。所以一種例子,可以在《地藏經》裡找到。

《地藏經》裡頭說,地藏菩薩在千萬沙數那麼多劫以來,一直在教化六道的眾生,以及一直在發願。這部經告訴我們,地藏菩薩在很多不同的例子中,發很多願來救度眾生。每一生中,都一直發這個願,重複發這個願。所以他不只是一生中發願就停止了,他是在一生又一生,一直發一樣的願。他是怎麼才能有這種生生都發一樣的願的動力呢?因為他有一個很大的菩提心。

為什麼他會有很大的菩提心?因為他在過去生中,曾經發過很大的願。所以我把這個叫做像一個輪迴的圈子,好像德行的圈子一樣。從這些發願和發大心的行為,使我們可以得到很多利益。在每一生中,我們想要成就我們自己的目的就會比較容易。所以地藏菩薩能夠讓他在過去生中所發的願,一直在修行的道路上往前進。

因為「一切唯心造」,所以觀想這個法門很重要。如果我們的念頭能夠改變實際的這些狀況;那就是說,如果我們觀想未來所要發生的事情,我們想要發生的事情,那我們就有可能改變自己的生命,來讓這個所想要的未來能夠實現。所以為了觀想我們所要實現的事情,從中就可以在我們的第八識裡種下這種因,以後這些因就會在我們的生命中開花結果。這也許就是為什麼佛陀在《觀無量壽佛經》中,告訴韋提希夫人,要觀想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在這部經中,佛說應該把念頭匯集在一處,真心地觀想淨土。淨土是由清淨的行為所造成的。

這種修行的法門,是從觀想和正面的念頭來改變自己的生命。即使在美國,也已經是比較受很多人歡迎的行為。所以在美國,從一八零零年開始,就有一種新思想的這種運動。也就是說,當這些人能夠將自己的念頭帶到未來,讓它能夠在他們的生命中實現,並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有這種的經驗。所以這些人教導我們說,要由觀想和正確的念頭來改變自己的生命。其實這種教導在現在社會中,也是很受大家歡迎的。

前幾年,有一部很著名的電影叫《秘密》。這部電影教一種定力,好像吸引的這種定力。它教我們,如果我們的心,能夠將我們生命中的一些經驗吸引過來,來和我們所想的,能夠在我們的生命中實現。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有正面的念頭,我們的心就會將正面的事情呈現在我們的生命中;但如果我們有負面的思想,我們這種負面的念頭也會將負面的事情帶到我們的生命中。這種教導其實和美國新思想的運動是一種比較相似的教導,它和佛教中的「一切唯心造」也是相容的。

但是我對這部電影有一些批評的地方。首先,這部電影它只講如果人有正面的觀想,這些觀想會怎麼去利益他們。這部電影從來沒有說,如果用這種觀想的方面來利益他人。另外一個我想要批評的地方,就是有關於這個吸引的定力。其實,雖然在這部電影中說,你必須要保持正確的念頭,並且要觀想你想要發生的事情,但是這種正面的結果,其實不可能是一定發生的。所以這個吸引的定力,沒有講說一個人是否有福報來使這個夢想成真。

但如果我們看佛教的話,一個人如果只是觀想一個結果,卻沒有福報來實現這個結果,這個結果就從來不會實現。所以這點有可能是為什麼在《觀無量壽佛經》中,佛教導大眾,不僅要去觀想阿彌陀佛的淨土,也要修行各種的功德和福報。因為如果我們沒有這些福報的話,不管我們想多好,不管我們觀想多麼認真,我們都不可能有這種福報來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淨土。

在巴利藏經裡,我們可以看到關於觀想法門比較詳細的地方。有一部經叫《Arising of Intentions》,在這部經中,佛說:譬如有一個比丘,他有信、有德、有學問、有仁愛,也有智慧,這個比丘他就知道,有一個梵王,有很大的威力,能夠統治這個大千世界,而且也有很長的壽命,也有美貌,也有很好的地方。所以這個比丘想說,我死之後也應該跟這個梵王一起投生。

他一直想這個念頭,把所有的念頭和精神都灌注在這個念頭上面,他最後因為這麼誠心,這麼專注,所以就能夠和這位梵王投生在一樣的地方。所以這個就是想要往生到一個地方的法門。佛繼續說,如果我們能夠在不同的法門上這樣修行,我們就可以有同樣的果報,能夠投生在我們想要往生的地方。

所以這個教導在巴利藏經裡,可以用來講解大乘經中所說的「一切唯心造」。因為在這部經中的比丘,他是因為發很大的心,想要在某個地方投生,因此他就一直把所有的念頭都專注在這裡。他一直觀想著,一心想要往生到這個地方。因為他能夠和這個地方有這麼深的緣,所以他最後就能夠往生到這個地方。

我現在想要講一個實際的例子,也就是我本人所發生的一件事情。我記得二零零三年或二零零四年那時候,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夠搬到一個寺廟裡,能夠教導法師英語。我心中一直保存這種念頭,想說我能夠做這種事情,白天也會想像我所做的這種情形。但是那時候我從來沒有想說,我的夢想能夠成真。現在我已經成為萬佛聖城的英語老師,所以這個夢想已經成真了。我覺得,這個是因為我在以前,一直在觀想著這種結果。因為我一直在想像,所以我在我的第八識裡,已經深深地種下了這個因。這個因開花結果之後,也就在我的生命中實現了。

現在回到剛才所講的,關於《觀無量壽佛經》中,佛教導大眾說,不僅要去觀想阿彌陀佛的淨土,想要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淨土中,而且也要去修行各種的功德。譬如說,要孝順父母,要對一切眾生慈悲,要皈依三寶,要修持淨戒,要讀誦經典,也要發菩提心。所以我認為,我們每一個在聖城的人,都是因為願力而來的。

有可能是因為釋迦牟尼佛,或者是宣公上人的願力而來的。或者有可能是我們自己的願力,不管是今生或者前生,或者今生和前生所發的願力,有可能是這些願力讓我們來到聖城。不管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願力、發大心以及觀想的這種法門,是能夠深深地改變我們的生命和我們的未來。所以我鼓勵大家能夠發廣大無私的願,能夠發大心,並且在觀想中把淨土變成實際,讓一切的眾生能夠一起共處在快樂之中。

我自己本人也知道,一直能夠發同樣的一個願來鼓勵自己,這個其實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幫助的。因為我就是因為發願,今天才能夠在這裡。這個願能夠帶動我們在修行中一直往前進,一生一生地,能夠一直在佛道中邁進。

※     ※     ※

問:為什麼你會在二零零三年或二零零四年,突然想像自己能夠在寺廟裡教導法師英語?
答:當時不止觀想,也就是想像,想說有一天能夠這樣子教導法師英語。因為當時想要去旅行,想要看看世界,就想說哪個地方最適合。本來想去中國或日本教英語,也就想到最好的地方是寺廟,因為在那個地方可以學到更多佛法,並且能夠修行。

問:你除了發願要教出家人英文之外,還有沒有發別的願?
答:我覺得發願之後,不應該公開來講,所以我不想要講其他的願。

問:有沒有覺得你發願想要在寺廟教書,有沒有有關於前生所發的願?
答:當然有關係。因為覺得前生所發的願,所以今生才特別對佛教有興趣,就是想要去更深地瞭解佛教。

在〈觀想 ‧ 發願 ‧ 發大心〉中有 1 則留言

  1. 尊敬的 Brooks先生,
    您的这篇文章真的很好!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力,不论我们在哪里,怀着一颗服务众生的心,就会常得安乐!
    南无阿弥陀佛!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