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寶懺心得

葉祖堯博士講於2105年5月25日星期一晚  萬佛城大殿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我是親法;今晚上輪到我練習講法,希望可以分享一下我在萬佛寶懺裡面的一些心得–分爲:準備,如何拜,經驗,及反思。

準備:因為我與同修已經參加過三次,這是第四次;我們這次希望可以達到全程參予。根據過去的經驗,我們了解需要有很好的休息,所以,我們中午一定要休息,十五、二十分鐘也好,晚上一定要早一點睡。

如何拜:我明年就要八十歲了。所以我們如果想跟年輕學生一樣,上上下下拜的很快的話,那就會搞得自己頭昏腦脹。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身,口。意一起拜。所以,我們拜的時候非常慢,就像打太極拳一樣,雖然我不會打太極拳;就是頭先慢慢地下去,然後一直不停地唸佛,我們基本上是唸兩次。當我的身體跟嘴全部都被佔有後–因為是不停地在動,不停地在唱,我的腦子也開始進入狀況,慢慢的越來越專住的跟著維那的唱聲。當這個三部份–身,口,意,都契合在一起動作的時候,好像拜也就比較自然與容易的多。

另外一點,就是我們決定在休息的時候,就待在佛殿裡面,不出去。很驚奇的是在我們這個年紀居然在早上三個鐘頭、下午四個鐘頭,有時候可以完全不需要上廁所。我想大概的心與身都靜下來的緣故吧!

經驗

  • 慚愧:常常是第一尊佛開始唱,我的眼淚就流下來;有幾次拜下去的時候我根本起不來,因為哭得很厲害。很多時候是被感動。但我也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從前做的事情在我腦海裡面出現。這些事情其實做的時候,我並沒有企圖傷害任何一個人,可是現在看到對方被傷害到了–也許只是一個眼神。那麼有的時候就是我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空間做的很多事情,在拜下去的時候同時出現。在這個時候,我常常覺得:「哎!自己怎麼可能是這麼差的一個人?」當這些事情出現後,我也開始一個一個的記住這些被我傷害的人。然後我就在拜每一尊佛的時候,就觀想一個人的名字。這樣一個一個做過去。這一天完了以後,常有輕鬆的感覺,覺得被清洗了。
  • 掃描式的記憶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有的時候,尤其當維那唱得很慢的時候,因為我拜得也很慢,唱得也很慢,腦筋好像也就停了下來。在這個時候,有時很長的佛的名字,我只要看一眼,就可以完全記住。有的時候別人都還沒有念完,我看了一眼就邊唱邊拜下去了。偶爾我會突然想到:「哎!我怎麼可能記得這麼長的名字」?這時候我就沒辦法再記住了;想要再去記,也不太可能。所以,在這個時候,我感覺到進入了一個幾乎是“無念”的狀況。我想這種掃描式的記憶的應是我們天性裡面本來就有的本能。在這種幾乎無念的狀況下就自動地恢復了。當然這有的時候只是十幾二十秒鐘的事情而已,並不是一直都有這種現象。
  • 不貪:前幾次在參加萬佛寶懺的時候,我每次唸到有些佛名,我總很興奮當看到持他們名的話,有多少多少劫的罪就可以消了;可是這次幾乎完全沒有這種感觸。這次看到自己幾十劫的罪可以消,可是並不覺得心動,完全是跟著維那的聲音走。也許在一個幾乎是無念的狀況下,好與壞,多與少已無分別!
  • 堅持:根據過去的經驗,我本來以為這次拜懺三天以後就可以過關;過了三天以後,就可以一帆風順。可是並沒有這回事。就是在中間,有時候我會覺得非常非常累;尤其是我有幾天我感冒了,在這個時候,我偶爾會覺得很失望,也沒有得到喜悅。可是基本上,我跟我同修決定全程一定要拜下去,繼續拜。所以有時第二天也就好了。
  • 有伴更好:大概拜懺第十天以後,有位翁居士,是從聖荷西來的,就站在我旁邊,也拜得很慢,也唱兩次。所以,我們兩個,有的時候我唱不動了,他的聲音就特別大;他唱不動了,我的聲音特別大,我們互相打氣。我非常感恩這位翁居士站在我邊上,法會完了以後,我們互相約定明年再一起拜。

反思

  • 專注在這二十三天裡面,我們基本上是把所有的事情都放下,很多Email統統不回,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只做一件事。
  • 把過去放下這次法會我對我自己身體裡面的“黑影子”,覺得有很大的影響。這些影子有的是我做的對不起別人的事;或者是有很深的悲傷,沒有放掉;或者有很大的後悔,但已經沒辦法可以補救了–譬如被我傷害的人已經走了;這些事都藏在心裡面,是我心中的黑影子。可是在拜懺的時候,佛殿的能量非常不一樣。因為這些能量的存在,所以能夠讓我把很多這些黑影子放掉;雖然沒有全部放掉,可是放了很多。
  • 思想的轉變因為我們平常生活在“歷史層面” ;有時間,有前有後,空間也是很局面性的。 所以很難了解像梵法師剛才說的,「佛來這個娑婆世界八千次」,而每一尊佛中間都隔著很多劫,種種。譬如到彌勒佛來時是有五十六億年以後的事。這是天文數字。可是在這個二十三天裡面,我所覺到的,同名,同父,同一個侍者,同一個大弟子,種種,都是無量無邊。這些,幾乎在平常我們的眼光裡面,都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可是在拜懺的時候,有的時候碰到你自性的“終極層面”使我們有時明白:“哦!原來是這麼一會事。“ 我們的心胸因而大大的擴展。
  • 人生的目的是服務:基本上在《佛說佛名經》裡,佛告訴我們,菩薩道是一個為別人服務的旅程,就像佛說的:「為求無上菩提故,於一切眾生自生下心如僮僕心」。在過去幾年,每次我唸到懺悔文的時候,我都有一些困難;可是我今年唸的時候,我完全接受–因為假如我們都是一體的話,為什麼不能犧牲自己,成全大我?就像六牙象王,跟這打獵人說:「你不要傷害我的其他的象。你就把我的象牙拿去就好了」。可是,當然,當象牙拿掉的時候,他就會死去。這些對我的啟示是,我希望我以後跟每一位眾生相對的時候,我都是可以給一個禮物:可能是一個微笑,可能是肯定,可能是謝謝。當然,我也了解這個需要變成一個習慣。我希望我不會每次都覺得我是在「給」。
  • 感恩最後,我希望表達我能夠住在聖城極大的感恩;因為這裡真是一個寶地,寶藏多得很,一年不斷的法會,大修行者都在我們身邊。我也許可以借用王安石寫的一首詩來表達我此時的心境。這首詩也許是解釋一個風景,可是也可以表達我們在聖城的修行–在聖城裡面我們可以找到安然自在的自己。我把王安石的詩最後一句改了一點如下:

“飛來山上千尋[1]路,聞說雞鳴見日光,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心是真慚悔。“[2]

王安石的詩可以解釋說:如果你沒有被坎坷艱難的千尋路打倒的話,能夠堅強不懈地往前走,你就能達到安然自在的自己(見日光)。每一次法會中謙誠懺悔所帶來的沖洗,都能帶自己更上一層樓,慢慢的自己能「不畏浮雲遮望眼」;生命中帶來的不順,你都能越來越能承擔下來。這也許本來是解釋風景的,可是由它來做我個人在聖城學習的指標,我覺得也很恰當。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1] 注:「尋」是古代計量長度的單位。一尋等於八尺。

[2]王安石詩的原文是:飛來山上千尋路(塔)聞說雞鳴見日光(升)–你聽到雞叫的時候,你就能看到日光;不畏浮雲遮望眼–不怕雲擋住你的眼睛;自緣身在最高層–因為你假如能夠走過這個千尋路,已經到頂了,所以就沒有浮雲能夠遮得住你。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