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步與退化

沙彌尼近安講於2016年1月30日星期六晚 萬佛城大殿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Dew-Drops-15_GH-1

諸佛菩薩,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阿彌陀佛。今晚輪到沙彌尼近安和大家結法緣。如有講得不妥之處,敬請慈悲指正。

一年一度的禪七是萬佛城最安靜的一段時間,我的思緒也由此而漸漸安靜下來。時間似乎停止了。我不禁想起許多童年時的小事情,它們顯得那麼遙遠,卻又是那麼親切。

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家裡唯一的電子產品就是一臺小收音機。我的父親有時會收聽一些新聞和天氣預報。後來,家裡買了第一部電視機。從此,寧靜就被打破了。

這是一個小小的,只有十二吋的黑白電視。它的正面有兩個大大的旋鈕,一個控制頻道的轉換,另一個控制聲音的大小。每一次旋轉旋鈕,它都會發出不太令人喜悅的咔咔聲。

在這臺小電視的頭上,有兩根可以伸縮的天線,用來接收信號。每次颳風下雨的時候,電視的圖像就會模糊不清,發出難聽的噪音。

通常這時候,就需要有人用手扶住天線,來改善接收的效果。但是手一鬆開,圖像和聲音就恢復原狀。

因為沒有人願意一直站在那裡扶著天線,所以父親想出一個辦法,將一根長長的鐵絲,一頭綁住天線,另一頭垂在地面上。這樣既可以收到信號,大家又可以一起看電視。

那個時候我完全看不懂電視裡面在演些什麼,但我仍然喜歡和全家人擠在這個小機器前面,看一群一群的人跑來跑去。這是我接觸到的第一個用來娛樂六根的電子產品。

短短幾十年後的今天,一臺電腦,或者一個巴掌大的手機,就可以帶給人足夠的訊息和娛樂。現在的我,已經不會去翻一本厚厚的詞典來尋找一個詞彙,也不會用鋼筆和信紙來手寫一封信,郵寄給遠方的家人。

在任何一個場所,我們都能看見人們低著頭,忘我地擺弄著電子設備。甚至在昏暗的禪堂裡,也能看見那一個耀眼發亮的屏幕上,飛快移動的手指頭。不知是不是在尋找唸佛的是誰。

在一些佛教故事裡,常常可以讀到,某一位祖師聽見一句話就進入某種三昧或開悟了。每當這時,我都覺得,過去的人真好修行。我聽了一百遍,也還是老樣子。

這除了累世修行的原因以外,還要歸功於他們單純的思想和生活環境。孟子說,『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是說,人丟了雞和犬要去找,而自己的良心泯滅了,卻不知道去尋找。

同樣,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知道要把家門鎖好,以免丟了財物,但卻把六根敞開,讓無數令人炫目的新聞、娛樂和各種數不清的資訊,搶劫我們寶貴的精氣神,讓這個無形的賊在家裡常住。那個天線上掛鐵絲的年代,再也不會回來了。

在我大概四五歲,還沒有上學的時候,我的父親仍然是大學裡一個年輕的老師,所以他工作並不忙。只要不上課,他就會在家照看我,或者帶我一起去買菜。

我們總是提著那隻竹子編製的小菜筐,去附近的一家商店和一個自由市場。

那時,從市場買回來的菜,都粘著泥土,統統放在一個筐裡面,我們從來也不覺得這有什麼不方便的;只記得,菜有菜的味道,水果有水果的味道。

那時的商店還不是自選市場。商店裡的玻璃櫃檯非常高。我因為太小了,所以只能眼巴巴地透過玻璃,望著裡面並不豐富的商品。

如果我想要什麼,父親總是溫和地告訴我說,它只是看著好,其實裡面並不好。這樣就輕鬆地把我打發掉。

有時,父親會把我抱起來,讓我看看櫃檯裡面的樣子。我記得,那位售貨員態度總是很冷淡,令人不想在那裡多留一刻。

當然,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商店門口那位賣糖的老伯伯。從他那裡得到幾顆酸梅糖,這基本上就是我全部的零食了。

不多年以後,自選超級市場出現了,所有的人都高興極了。人們地購買慾,或者說貪慾被充分地激發。既可以任意挑選商品,又不用面對態度冷淡的售貨員。

物資變得越來越豐富,有時,吃進去的還沒有扔掉的多。如果你口渴了,櫃檯上有幾十種飲料在扮演水的角色。

產品包裝也越來越複雜。過去買一包餅乾,只需要一個小紙袋,現在可能你需要先打開一個紙盒,再開裡面的大塑料袋,然後露出二三十個小塑料袋。最後,在這最小的袋子裡面,那一個珍貴的餅乾才露出頭。

超市裡面更是掛著整卷的塑料袋,你想要拿多少,都沒有人在乎。小朋友也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拼命地丟進購物車。我長大以後,買東西已經不是因為單純的需求,很多時候是出於喜愛。

進來的多了,出去的也就更多。十幾年前,我曾經住在一個二十多層的公寓裡。每天早上,都有一輛巨大的卡車把整座大樓的垃圾運走。我常常想,每天這麼多垃圾都去哪裡了呢?

兩年前,在一位法師的講法中,我得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人類不斷向海裡丟棄垃圾。那些不起眼的小塑料瓶,塑料蓋子,很多被錯誤地當作食物,進了烏龜、海鳥或大魚的肚子裡,卻永遠都不能被消化。

沙灘上,小動物的屍體已經慢慢腐化,而擠滿在肚子裡的塑料仍然如如不動,等待著下一個無知的生命。

在我搜集資料,準備這份稿子的時候,我很清楚,我會看到那令人不悅的殘酷現實,那一場每天都在發生的悄聲無息的殺戮。

海洋是如此寬廣和深遠。所以人們自認為,無論向海洋裡傾倒多少垃圾和化學品,結果都是可以被忽視的。支持這種觀點的人有一個標語,『對汙染的解決方法就是稀釋』。

然而,大海不容死屍,自然也很難容納人丟給它的廢物。讓我們看看位於密西西比三角洲,好像紐澤西大小的,每年夏天形成的死亡地帶。再看看位於北太平洋,那條千餘英里寬的溶解塑料漩渦,就可以想象,這個稀釋的理論,已經把一個曾經繁榮的海洋生態系統,推向崩潰的邊緣。

這個巨大的太平洋垃圾碎片帶,也被稱作太平洋垃圾漩渦。它橫跨北美洲西海岸,至日本的水域。陽光將海中拋棄的塑料分解成非常細小的顆粒。這個垃圾碎片帶,幾乎都是由這些細小的塑料顆粒組成,它們被稱作微細塑膠。

這些微細塑料和其他的垃圾,停留在海洋表面附近,阻擋陽光照射到浮游生物和海藻。如果浮游生物和海藻的存在受到威脅,整個食物鏈就會被改變。最終,動物的食物將越來越少,然後慢慢走向滅絕。

丟棄在海裡的大塊垃圾,對海洋生物也極為有害。譬如, Loggerhead海龜,總是將塑料袋子當作最喜歡的水母吃掉。我們更不用說,全球變暖,北極冰山融化這些更嚴峻的話題。

貪婪和自私已經把人類文明推到了邊緣。垃圾桶裡,有很多可回收的垃圾,或幾乎全新的東西。我們可以在一秒鐘內,瀟灑地丟棄一整套不喜歡的塑料碗盤,而它們在這個世界上,也許還要繼續存在一千年也不會被分解。因此,在期望得到一個新的之前,最好想想,那個舊的要怎麼辦。

上人曾經講過,現在的世界就好像是一座用雞蛋壘起來的雞蛋山,稍一不小心就會崩塌。

我們可以責怪現代科技給人類造成的汙染,也可以想辦法把垃圾回收做得更好。

然而,如果我們每個人不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不能用道德來約束自己,學會少欲知足的話,地球還會面臨新的挑戰。我想,這也就是為什麼永恆不變的佛法,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阿彌陀佛!

在〈進步與退化〉中有 2 則留言

  1. “物資變得越來越豐富,有時,吃進去的還沒有扔掉的多。”…..的確如此,現在的我們擁有的太多,應該做的是控制欲望,這是保護自己也是愛護地球。

    完全無法想像《覺海慈航》裡上人在物資極度缺乏的情況下建立道場的那種艱困。。。。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