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涅槃的來源談壇經中的「空」

李佼講於2016年9月10日星期六晚 萬佛城大殿

諸佛菩薩、上人、各位法師、各位法友:阿彌陀佛!今天是親玉來和大家結法緣。最近法學開學後我的課程在學習《六祖壇經》,已經過了第三個星期。這個星期我們的討論題目就是,摩訶波若菠蘿蜜。在壇經裡是在波若第二章。其中六祖講到:「善知識,摩訶波若菠蘿蜜是梵語,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既然有彼岸就一定有此岸;此岸指的是娑婆世界,或者是六道輪迴,彼岸指的就是涅槃。

不知大家是對涅槃的概念是怎樣的。涅槃這個名相是我只有在佛教中接觸到的,對於這個的概念是非常抽象以及模糊的,之知道那是梵文的音譯,也知道是佛陀在覺悟以後,證到最圓滿的一個境界。

直到有一個機會我讀到關於涅槃的故事涅槃的原始意義,才讓我更多地瞭解涅槃什麼意思。

在三藏經典裡有記錄了一個故事,有一個婆羅門來問佛:「你修行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佛陀就用涅槃這個概念,來給他做比喻。在當時的印度,就已經有涅槃這個概念。在當時的意思就是指火熄滅了。比如說有一盞油燈,燈火一吹就吹滅了,這個火滅了概念就是涅槃。現在對火理解來說,火滅了就什麼都沒有了。但是在引度當時的文化中,對於火的概念是非常不同的。

當時印度有婆羅門教,有拜火教,對於當時人來說,火不僅是世間的一種現象,也更是一位神。我們楞嚴咒上有一位阿耆尼,就是這個火神。這個火神他是怎麼樣的?他在顯現他的時候,也就是有燃料讓他燃燒的話,他就會依附在燃料中燃燒起來,如此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當火滅了的時候,這個火神並沒有消失或滅亡或死亡,而是歸還到了一個潛伏的階段,在這個時候他其實是無所不在的。比如在任何一個地方,只要有燃料就可以起火;即使作為一個元素來說,這四大中就有火大,就像地大、水大、火大、風大,每個眾生裡面也有火大。

所以,因為這個概念已經在當時的印度人所皆知,佛陀就用這種大家已知的這種火的概念,所以說修行的這個的目的,就像是火滅了一樣,不再執著於任何的東西,不需要任何的東西來讓它燃燒。

所以當時佛陀以當時人人皆知的火的這種這種概念來教導眾生。但是佛陀把這個概念轉了一下,使修行人離開“有”的執著。他說既然這個火哪裡都有,那就是無處不在,你不能說它在任何一個地方。你既然說它哪裡都有,你就不能用任何一種相來定論它。你說它是圓他就不是方,你說它是這個顏色,它就不是另外一個顏色。所以它既然是所有的元素中都有的話,就一定是無相的。所以他當時把修行人對於“有”的執著就拔走了。然後就說他這個修行的最終的階段是離相的,你不能用任何事情,任何東西來描述。

這個故事對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為它就把涅槃跟許多其它的相似的概念聯繫在一起。比如說,在《六祖壇經》裡面,六祖講到關於空的時候,他就說什麼是空呢?那就是說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瞋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

所以,要想了解涅槃或空,與其有一個固定的概念不如從反方向來說,知道它們不是什麼。這樣子的話,可能會對就是在修行這個波若波蘿蜜的時候,應該會更有幫助。

基本上我們在法大課堂上就會對修行方法進行如此的探討–根據經文本身,每個人都可以好好思索一下,有任何的感想、心得,就在課堂上分享出來。每個人分享出來的都不一樣,所以從每個人的身上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學到很多。

接下來我想和大家分享幾個問題,這些問題是老師給我們每個人留的思考。好讓我們來更仔細讀地讀《六祖壇經》。我覺得同樣的問題也可以用來引導我們讀《心經》、《金剛經》或者是《涅槃經》。

第一個問題:從經文中了達經文是怎樣描述「空」,怎樣描述什麼不是「空」?

下一個問題就是就是如果根據對於「空」的描述,為什麼「空」被定為是修行的一個目標?它有什麼值得去修行的價值?

下一個就是在我們世間對於「空」的定義是怎樣的?這種世間的定義我們的修行有怎樣的幫助或是有怎樣的障礙?

希望這些問題,在細心的考慮以後,會對我們的修行有所幫助。阿彌陀佛!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