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境為境

魏果時講於2011年9月日7星期三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Joey Wei on September 7 (Wednesday), 2011 at Buddha Hall of CTTB


師父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我叫做魏果時。這個法會剛結束,法會期間就跟一些善知識討論了一點,現在就把自己的心得稍微講一下。當然,我的心得是很膚淺的,你們早都已經知道了,但是就是這樣稍微講一下,就請各位耐心一下。

這樣講好了,我想大家都知道,書上啊,還有一些高僧大德們都常提到:我們周遭的這些環境,其實就是我們的心裡所顯現,有時候說是我們自己心裡變化所成的,或是感應來的。乃至於這個山河大地、這些虛空世界,都是我們的妄想所造成的。當然,這裡頭牽涉到共業,我們也沒有辦法談得很仔細,只是稍微講一下我們自己的事情。

譬如說,這個環境周遭,有個人令我很不愉快,看到他呢,心裡就很不愉快,他的種種言行讓我很受不了。其實,有這種事情發生的時候,也很值得自己檢討,一定是自己往昔也有這種行為發生過,傷害到其他的人,或者不顧他人的感受,這是心裡所現。往昔的這些因果,還有這些自己的惡習,所以今生那個習氣一起來,就感應周遭的環境,就有這些事情發生。所以也就沒什麼不愉快了。

講這個好像挺空洞啊,所以基本上,我們說念經,一些高僧大德說:「你要思維經典裡頭的內容。」就是指它深一層的意思。我們說思維這些……,怎麼說呢?用舉例好了,這樣比較方便一點。

譬如說:在《易經》上,中國很久很久以前,佛教也還沒有進入中國,中國當時有一些有智慧的人,就這樣認為:「這個物相顯現的時候,你要能夠了解到它的內涵,是想要告訴我們什麼?」譬如說書上常講,我想大家都知道,就是說「冬行春令,夏必旱」,是不是這樣?然後「春行冬令,夏必水」。簡單地講,就是說冬行春令,冬天應該就是很冷的,但是冬天卻像春天一樣,也就是所謂的暖冬--就是不冷,像春天一樣,這就叫冬行春令;冬天像春天這樣子不冷,夏必旱--夏天一定會有旱災,也很有可能有火災等。

古時候那些有智慧的人這樣說的,就是說看到這個天相,他就想到裡面的意思,看到裡面的意思。所以如果冬天不冷,有一點像暖冬的時候,就已經發現到,今年的夏天很可能會有旱災,會有火災的。

那春行冬令。春天應該開始萬象復興,應該開始比較溫和了,結果卻行冬令;春行冬令,春天卻開始冷起來了。夏必水--夏天一定會有洪水,會颳颱風,會發大水。是這樣認為的,你同不同意?我也不曉得。那現在呢,氣候這麼改變,也許這個規則都已經被打亂掉了,也說不定。講這個,意思就是說:事情發生了,你要看到裡面的意思。讀經典,你就要看到裡面的意思。

再另外舉一個例子,就像我們所有的這個毒--三毒那個毒,就是那個poison這個毒。我們一談到、一看到毒這個字,認為就是毒嘛!可是以中醫的立場,他看到這個毒,他是想到毒後面那個意思。毒後面還有什麼意思呢?這個老一輩的中醫是這樣認為的,你姑且聽之嘛,是不是這樣?我也不敢講,你做參考吧!他就認為:看到這個毒,你就要想到裡面那一層意思,就是能量的一種聚集;毒是一種聚集的意思,你這種不好的能量聚集在一起,到最後就產生毒。所以毒這個字,裡面的意思就是聚集,就是能量的一種聚集。

那我們身體裡頭還有什麼東西好聚集?當然就是他們所謂的「情志」,就是我們這種心情。假設這個人一天到晚,有事沒事就生悶氣,悶著悶著……,這個肝氣就不通暢;肝氣不通暢了,就聚集在那邊;久了呢,肝的某一塊肉就壞死掉了,因為那些不好的能量聚集在那個地方,後來久了就產生癌症。你說:哎!我也吃長齋啊,也吃素啊,怎麼還有這些癌症呢?就是由這個「情志」所產生的,就是這個毒。

那講到毒呢,就又要講到非毒。我想大家都很清楚,我們這個「三魂七魄」裡頭有一魄,古時候的人給它的名字就叫做「非毒」。這個非毒,通常就是晚上在人睡覺的時候,它就開始工作。你有一些毒要聚集的時候,它這個非毒--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免疫系統」,就開始工作,就讓你那個想要聚在一起的那個能量,把它打散掉,所以是一種恢復健康的作用,就是我們所謂的免疫系統其中的一個。

當你的情志所聚集的力量太大了,或者太快了,或者太強了,造成你的這個身體裡頭那個非毒沒有辦法解開它;剛解開,你第二天又來了,然後越來越厲害,到最後它也無可奈何。講這個,就是說介紹一下這個「毒」後面的意思。這樣講,就是說了解它內在的意思。

我們也知道,這個萬物的現象是由我們的心所顯現,那在我們的這些經典是佛的心所現,是佛的話,對不對?佛講出來的話,是佛心裡所顯現出來的。譬如說最近一陣子,我也比較懶惰了一點,沒有去參加幾次這個《華嚴經》的翻譯。我想大家就算沒有參加翻譯,你也很清楚《華嚴經》的第一會第一品,就是講佛成佛了之後,大地就產生了變化--金剛為地,就變得堅固起來,樹也莊嚴了,又產生一個宮殿出來。然後,佛坐的地方本來是在菩提樹下,就生出了一個金剛座出來。有四個幢也就現出來……,就講這些境界。

當然了,你看經典這樣看,會覺得好像有點枯燥。但是你也要曉得,這真是很難形容,很難翻譯。譬如我們說:「好!我來到這個地方,這個東西環境很莊嚴。」然後等一下你到另外一個地方,又現出一個東西:「哦!這個地方更莊嚴。」那這兩個有什麼不同?你有沒有更好的東西來形容?好像言語有所限制。到最後,我們的言語已經無法用了,就用不到了:「哦!這個佛世界如何如何莊嚴!下一個佛世界呢,又更莊嚴。再來呢,特別莊嚴。再來呢……」你沒有東西說了,就是被言語給限制住了。

我們講到這個經典描述的這個環境,是佛的一種心所顯現。所以,當你讀經典的時候,你應該就想到佛的心裡。清涼國師是這樣說:「以佛境為境。」因為以佛這個境界顯出來,像是我們念《地藏經》哪:「放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綠毫大相光、大綠毫相光、紅毫相光、大紅毫相光……」這樣一路放出來,這些是佛的境界。那你現在讀這個經典,就「以佛境為境」,以佛的境界作自己的境界。清涼國師是這樣講,「以佛的境界作自己的境界,則五塵動不了你。」我們現在不是常常被外在的境界所影響嗎?當然,包括自己的習氣啦、因果啦,還有就是共業啦……,種種的東西摻雜在裡頭,造成我們不得不跟著這些境界轉。我們都是人家的棋子,就是業障的棋子,自己的業障的棋子,都是不得不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我們都被轉。

清涼國師就說:你以佛境為境,拿佛的境界做你的境界,五塵就動不了你。外面這些色、聲、香、味、觸,法呢是內塵,對不對?法稱為內塵嘛,塵必有所,你們念《楞嚴經》的人都知道,就是說這些外塵就動不了你。用現代的話來講,也許沒有那麼妥當,就類似一個防火墻。你念經,你也覺得說念經也沒什麼,其實你念經的時候,無形中就是以佛的境界做你自己的境界,類似於建立了一個防火墻。你念到心裡頭去,因為這個境界是佛心裡所現;你念夠了,佛的心裡就跟你的心就連在一起,這是念經的一個不可思議的一個地方。

這樣念經是非常的重要。以前有些祖師大德也講;我只是轉述:「出家人你最大的責任是什麼?」他是這樣講的:「就念經嘛!」他是這樣講哦:「你出家人最大的責任是什麼?修行人最大的責任是什麼?就是念經。」你聽起來好像覺得沒有什麼,你仔細想想是蠻有意思的:就是以佛的境界做你的境界。所以,你讀《華嚴經》的時候要很有耐心。因為以佛的境界做你的境界。你念《華嚴經》,無形中那個香氣呀,什麼什麼……,其實都是佛的境界,建立起來,就是所謂的一個防火墻。

譬如說,我們知道佛入楞嚴定講楞嚴咒。那你常念楞嚴咒,雖然念得不是很好,但是你常念、常念、常念……,無形中,慢慢地就入佛的那個楞嚴定。那有些人說:「我要怎麼樣才能入楞嚴定?」沒什麼竅門的,就一直念嘛,就是這樣子。

還有點時間,我再舉一個例子,聽了就算了,那是很怕人的事情,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不用講。大家就像一家人這樣說,聽了就好。我們心裡這個念顯現出來,還沒有做,那些高僧大德可能一看就看出你內在的意識了,都不用等到境界產生。

很早以前來萬佛城,那個時候師父在,尤其有法會時,當然師父都說:「向前站!全部向前站!一致向前站!」比丘站完還有空位,就叫沙彌也都「站上來!一個接一個,中間不許空!」誰留空位師父就罵。對不對?我們都很緊張,趕快就一個接一個,一個接一個,就這樣子。

那每次法會快上供了,師父就進來,從這個門進來,就走到出家眾的前面--聽了就算了,沒有什麼意思喔。就是你心裡想什麼,顯現出來,你也許不覺得顯現,可是師父就知道你在想什麼。師父這麼一走過去,這樣看一下,一個看、一個看、一個看……,那種壓力非常大,我相信給大家的壓力很大!走完了,我就聽見師父說:「沒出息,又想還俗了!」你心裡想什麼,馬上就現出來。

就是說這個你讀經,最好你能了解它背後的意思;你念咒,了解不到,你就一直念,念到哪天你就入它那個定。其實,法門就這麼簡單!

其實,給師父罵沒出息的也不是只有他,我也常給罵,對不對?也沒什麼。這裡頭給師父罵最多的大概是我,所以你不用太難過。我也給師父打過,拐杖往頭上一打,就打了下來。反正這裡頭,修行最差的還是我。所以說大家都不錯,你們都很好,都在我的前面。OK!阿彌陀佛!

在〈以佛境為境〉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