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間的抉擇

張女權講於2013年1月31日星期四晚 萬佛城大殿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我的名字叫張女權,法名親權,來自台灣;2012年8月底到聖城擔任義務老師,主要負責高級中文的課程。

今天報告的內容主要分兩個部份:第一個部份是決定到聖城擔任義務老師的因緣;第二個部份是分享在教學上與學生互動的經驗。因為才來五個多月,所以內容有不夠客觀的地方,敬請指正。

我是在1998年皈依三寶,但平常忙於教學工作,所以在台灣每個月只是看看《智慧之源》,去道場隨眾共修的時候,也只求心境平靜而已,並沒有深入經藏,當然也不會知道為什麼要修行。只是覺得宣公上人很實在,想幫他做點事,但不知道能做什麼,所以在2001年暑假跟隨從台灣到聖城參加「夏令營」的小朋友一起造訪聖城。

因緣巧合跟恆貞師長談了兩次,主要想瞭解此地學生的背景,以及學校對老師在教學上的要求,以便作為將來退休以後,來此當義務老師的準備。

當時我的生涯規劃是繼續進修,目的不只是為了拿學位,而是因為遇到一位很好的老師。他好在哪裡呢?聽他的課讓我發現,我過去大學四年、研究所四年所唸過的書等於沒有唸過一樣。

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學術研究的高度,所以我決定一邊教書,一邊當學生。只要時間上能排除困難,老師在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的課,我全部都去旁聽,一切從頭學起,風雨無阻十多年。

相形之下,十多年的時間過去了,佛法上的學習就比較沒有動機、沒有系統;雖然沒有動機、沒有系統,可是卻有始料未及的結果。當初所堅持的學術研究,竟然在一念之間輕輕放下。於是決定提早退休,做自己想要做的事,以及到聖城實踐當初的諾言。

從去年八月到今天,五個月的接觸和觀察,高中生的課業比較繁重,但是不需要到補習班補習。相對於單純的學習環境,學校要求學生要有規律的生活作息、以及例行性的勞動服務、和富有傳承色彩的課外活動;緊湊的生活,消磨掉這些年輕人在課業學習以外多餘的時間與精力。相較於台灣學生的惡性補習,這種學習方式,我覺得比較有助於他們身心的鍛鍊。

因為中文不是主要的科目,所以我可以不必趕進度;但是學生在文化背景上,不僅有中西之別,也有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差異,所以我必須儘快摸索出他們的程度,並挑選出適合的教材。

最後,在男校我決定以盛唐時期著名詩人-王維的一封信做為我瞭解這些學生的試金石。

由於中國古文大部份是作者一生情感、志向、經歷的記錄,寫實的成份多於虛構,作品和作者之間很難切割,所以在解讀作品之前,一定要先進行作者的介紹。

為了顧及學生文化背景上的差異,作者作品的講解最好能深入淺出,以免學生消化不良。所以最後我對王維的生平,決定用下面的文字作開場白——

『王維-中國古代盛唐時期著名詩人,多才多藝;除了擅長創作近體詩之外,並且通曉音律,在繪畫、書法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

王維中年的時候喜歡佛理,晚年選擇在終南山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作品風格因為淡遠閒靜,故有「詩佛」之稱。』

原本以為簡單扼要介紹完王維的生平,接下來就可以直接講解作品本文,沒想到有學生舉手發問。「老師:半官半隱是什麼意思?」原本自己認為沒有必要解釋的地方,結果學生不明白,我心裡斟酌該怎麼解釋。

王維雖然生於佛教家庭,他的母親篤信佛教,長年持戒坐禪;但是王維年輕的時候,實際上是相當熱衷功名的。中年以後因為政治生涯的起伏,晚年又因為「安史之亂」的影響,所以選擇在終南山,過著「心懷山林,身在魏闕」的生活。

這些曲折的心路歷程,對於十五歲左右的大男孩而言,他們有興趣聽嗎?能明白嗎?更何況半官半隱是一種心境,在生活形態上應是不拘一格的。

沒想到一位同學不假思索地說:「半官半隱就是早上開車去上班,下午去拜佛。」我聽了嚇一跳!他的半官半隱是上午一半,下午一半。不過學生率真的答覆,讓我覺得很可愛也很有趣。

答案雖然不是很正確,可是我很珍惜他們給我的回應;因為從這些互動的過程中,我才能瞭解學生理解、思考這些文章的方式,以及他們遇到哪些困難?還有他們的潛力在哪裡?

所以做父母以及做老師的人,有時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急著把答案講出來。給孩子還有學生多一點的時間,教導他們學會用耐心、勇氣去面對挫折,我相信我們都會有能力走出自己的路。

最後我想說出我對學生的期勉——「學無止境」,「滿招損,謙受益」。以及感謝大齋堂的法師、居士對四眾飲食的用心。阿彌陀佛!

(近燈師:還有十分鐘)……因為是第一次在道場住這麼長的時間,對我來講最困難的地方,就是早上能夠很準時爬起來參加早課。但是只要克服心理上的一些障礙,其實早上四點起來,感覺真的是非常好。

第二件事情,感觸比較深的,就是聖城這裡不僅有出家人,還有常住的居士,另外還有許多的家庭。因為在高中教書的關係,所以接觸到很多學生的家長,他們真的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的期望很高、很殷切;他們很重視中文,也希望能夠把握機會學習中文。

我想要建議的就是孩子的興趣除了家長、老師、我們給他製造一些環境之外,實際上真的是需要他自己去摸索的。我想我可能分數打得比較嚴一點,但是真的不需要成績拿到一個C就太過於緊張跟擔心。

我剛才的報告裡面,你們應該可以很清楚的聽到,我自己在學習中文的過程當中,其實也不是那麼清楚地知道我的興趣在哪裡(因為中文的領域很廣,包括:經、史、子、集),只是我沒有放棄。

剛才提到的那個老師,其實我剛開始聽他的課的時候,是充滿了非常多的挫折感的。因為我聽不懂,但是我就是很有耐心的,一年、二年、三年一直聽下去。我從他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因為普通一個老師的學問,有的時候大概相同的學生聽個一、二年,學生其實就會很清楚我們老師會講些什麼樣的道理了!

但是那個老師的課,我聽了超過十多年,我最感動的地方就是他不斷的自我要求;所以同樣的課,他每一年都有不同的、新的東西。他不斷的充實自己,所以能給學生更多、更深的啟發。

所以在學習的過程裡面,自我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老師的啟發雖然也很重要,可是自己持續不懈的一個努力和堅持,我想這應該才是最重要的地方。

所以如果孩子對中文沒有興趣,不要太緊張。我覺得先把他自己的母語學好比較重要。而母語的學習也是一輩子的學習!一個人母語的程度,基本上也反映了他在外語學習上的成就。所以多給孩子一些時間跟空間,我相信他們會比較快樂。

近燈師問我說:「為什麼會放棄教職,來當義務老師?」我想那個一念之間就是∼因為學術研究是在研究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是在研究別人的貪、嗔、癡。

從事歷史研究的人必須要:有一分證據,才能說一分話。我覺得這種學術訓練,基本上有一個基礎就可以了,不必所有的研究都要成之在我。人生剩下來的時間跟精力,我想最重要的是要研究自己的貪、嗔、癡;因為這個是別人沒有辦法能夠幫助我們、能夠代替我們做的事情。

我想是這個觀念,讓我很勇敢地放棄那麼有保障的一份工作,我覺得自己滿有勇氣做這樣一個決定的。

在〈一念之間的抉擇〉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