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禪七的經驗

葉親法博士講於2013年5月6日星期一晚 萬佛城大殿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佛菩薩、上人、各位法師們、各位善知識:我是親法,今天晚上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上個月在全法師教的基礎禪班的一些心得。

全法師的課包括好幾個不同的因素:這個課每天早上五點二十開始,先坐禪;七點鐘我們開始做不同的運動,包括八段錦。另外一種是身體學,這個是用很多不同的工具。還有一種法國發明的運動,是推拿我們脈輪的。因為用了三種不同的方法,所以至少對我來講,身體很快就變得非常柔軟。做完這些運動我們再打坐,這支香完了,就是我們的第一堂課,早上的節目就完了。

下午,我們先坐一支香,然後到外面去,假如天氣不下雨的話。到外邊我們是做行禪跟站禪。我們這兩支香完成以後,可能繼續在外面,或者回來,這有選擇。晚上,我們先是坐禪,打完坐以後,第二堂課開始。九點四十我們這個基礎禪就結束了,也有很多人選擇再繼續坐下去。

在這整個過程裡,全法師非常強力地推薦我們每個人背《楞嚴咒》;有的人比較喜歡念佛,那也可以。經過這兩個方法,他希望我們大家選課的人,都可以把我們的八識田裡很多的髒東西,慢慢清理出來。全法師也設計了一套比較容易背《楞嚴咒》的方法──用不同的顏色來幫助如何容易記住《楞嚴咒》。

整體來說,這門課對一個初學的人,或者像我一樣年紀大的人,是一個非常平衡的教法。我們不但可以品味到不同行禪、坐禪或者站禪的心得,在每天的兩堂課裡,更讓我們對佛法有深入的了解。

因為這個很平衡的教學方法,所以我們本來的禪堂跟講堂,都慢慢的全部坐滿了。對我本身來講,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教法,初學者能夠真正體會到、品味到不同「禪」的方式。同時,也對佛法有由淺入深的了解。在這個課程裡,我們基本要念的東西就是《證道歌》。全法師並沒有一條一條給我們講,他只是問問題,譬如:永嘉大師怎麼修的、怎麼達到開悟的種種問題。

除此之外,他也請我們學子們提問題,提日常的問題、有困難的問題等等。他不直接回答,只是很有效地讓大家互相討論,一起回答這些問題。所以在問題跟回答中間,都是大家一起來問,或者一起來回答。大家用集體的智慧來回答一個問題,大家就對這個問題有更深的了解。至少在我過去教書的經驗,這種真正好的老師,對每一個題目都有很深的了解;因為有很深的了解,所以他可以輕描淡寫地把一個問題解答。他不用自己解答,他可以用不同的問題來問不同的人,得到解答。所以這個教法是非常非常有效的。

下面我舉幾個例子,是我們談的一些問題:真心的本性是什麼?《楞嚴咒》的能力在哪裡?為什麼要修行?什麼是我們六識的本性?我們要怎麼修行?我們怎麼能夠達到一個平衡?怎麼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面保持在我們的「需要」與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保持平衡?我們怎麼來真正地溝通?譬如說,《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講到觀世音菩薩怎麼跟大眾溝通;全法師也談到我們怎麼可以利用佛法的教法來溝通。氣是怎麼流動?在每一個脈輪,有什麼不同的作用等等。

因為時間限制,我不能講出所有我們談到的東西,我想就提以上幾件我們談到的題目,給大家有個印象吧!我現在回想起來,在這堂課裡面一共有十三堂課,我是非常地驚奇,我們談到了好多問題。至少對我來講,對這個《證道歌》有一個更深層的了解了。還有,為什麼修行是如此重要?及怎麼把佛法融入日常生活裡面?

全法師談了很多關於《楞嚴咒》對我們本性的影響有多麼重要,尤其是我們身心的性質,到底是什麼。舉一個例子,在講《楞嚴經》的時候,講到第一版跟第二版的翻譯裡邊,關於「見性」,有兩個不同的翻譯:

第一個就是「seeing nature」,這個當然對西方人來講比較難懂,因為在西方的culture(文化)裡面,你看到「seeing nature」會看不懂。第二版翻譯就變成「visual awareness」。他讓我們大家討論,這兩個版本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後來,Epstein博士告訴我翻譯這個非常難。因為第一版翻譯成「seeing nature」,大部分的美國人看不懂,但是翻成「visual awareness」,他是希望大家問,有三層不同的意思:第一層,就是說,視覺,你能夠感覺到你看到了,這是第六識。可是他希望讀者會問第二個問題:「什麼是視覺的本質?」那就到了第八識。然後第三層:「什麼是視覺的本性?」那就超出一般所謂的意識範圍之內,就超出意識範圍之外了。可是他也了解,這個非常難,因為需要讀者有比較深的了解。

在這個課裡面,因為談到意識;剛剛Ron Epstein談到翻譯的時候,第三層意思已經超出這個意識之外。所以我們也談到一本書,是《紐約時報》最近最暢銷的一本書,叫《死了才可以變成我》(Dying To Be Me),是一個印度女人Anita Moorjani寫的。寫的是關於她幾乎死掉的經驗,就是她經過四年跟癌症的抗拒,終於在醫院急救室裡面,她的整個系統慢慢地關閉下來;當她的系統全部慢慢停止的時候,她就基本上離開了她的身體。在這個過程裡面,她了解到是什麼原因使她得了癌症。

在她離開身體的這個經驗裡面,她完全沒有時空的限制;她覺得自己就是一團能量,而這團能量,在她已經不想,她就能知道許多事情同時都在發生。舉一個例子,她同時知道她的先生抓住她的手,希望她回來。她同時也知道,醫生在四十尺以外跟她的媽媽談話。在此同時,她也看到她的弟弟在印度搭飛機,臉色很沉重,飛到香港去看她。所以,她不但看到他們,她同時也了解這三個人的感受。她也覺得她自己有時向外一直膨脹,到無限大,跟所有的東西都合而為一。她的這個經驗,驗證了《華嚴經》裡面所說的「事事無礙」。

我們也談到很多其他問題。有一個問題我們談了很多,就是:「我們怎麼用佛法來幫助我們平衡生活中的事情?」譬如說你的父親要死了,他非常喜歡吃魚;他不吃魚的話,覺得這輩子沒有過。你是不是去釣一條魚給他吃?兩個都是犯戒,所以你怎麼做選擇?我們談了很多這些事情,也舉了很多佛教裡面的公案,來同大家分享。可是今天晚上我們沒辦法分享我們談的那麼多東西。

我的結語是這門課,對我來講,是非常有意義的課。從大家一起來問問題,一起來回答。全法師教得非常好。我希望全法師可以在明年年初的三個星期的禪七也教這個初級課。

最後,我覺得,像這一類的課,萬佛城應該公開給更多的人──不一定是常住在這裡或者是弟子的人。這門課,我覺得對矽谷的那些老闆們,或者工程人員,都會得到很大的益處。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