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節的感言

朱果翔講於2015年5月24日星期日晚  萬佛城大殿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DSC_8163

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法師、各位蓮友,大家慈悲!今天有如來寺法師希望我來練習跟大家結法緣,因為時間比較倉促一點,自己沒有什麼準備,也沒有智慧。所以,一定有不如法,或者錯誤的地方,請大家慈悲指正。

今天晚間一方面報告,就說今天是浴佛節,浴佛節的一點點感言;那麼還有時間的話,就報告有關於百丈禪師他所提的叢林的要則。

今天浴佛節,我是晚一點去齋堂用齋,去了之後,大概法師們講開示都結束了,就要念三皈依了;那麼我就有機會先到帳篷這邊,自己先浴佛,然後到小齋堂去。我在小齋堂的時候,旁邊剛好坐一位男居士。因為大家都快散了,所以我們比較輕鬆一點,我就問這個男居士:「您今天去浴佛了嗎?」他說:「有啊。」我說:「那您浴佛,今天是佛的聖誕,您有沒有送釋迦摩尼佛什麼禮物啊?」他說:「沒有。」

我說:「即使您自己的父母親過生日,您都會準備禮物啊,那我們的本師釋迦摩尼佛的聖誕,您為什麼沒有準備禮物呢?」他說:「佛最希望我們做的就是好好修行,不一定要送他什麼禮物。」我說:「要怎麼修行呢?」他說:「我是希望所有的眾生都離苦得樂。」我聽了覺得很好,他講得有道理。

我說:「我坐在您旁邊哪,您有沒有辦法讓我離苦得樂?我很多煩惱啊!」他說:「您自己要不要離苦得樂那是您的事,我沒有辦法幫您忙。」我說:「那您自己有沒有離苦得樂?」他說:「要慢慢來!」

所以從這個對話,我覺得我們都有那個心,有一個心願,然後講出來,變成口願;口願還要去做,去行這個願,有長遠心慢慢去做,讓眾生離苦得樂。否則,我們只是講一講,沒有實際去做,很容易流於空談。

今天我們浴佛節,唱浴佛的讚偈四句,其實最主要就是最後那兩句,那個讚偈就是:「我今灌浴諸如來,凈智莊嚴功德聚,五濁眾生令離垢,同證如來凈法身」。這個核心目標,就是讓五濁的眾生都離塵垢;離了塵垢,讓五濁的眾生都能够證到法身,大家都成為法身大士。

其實就是那個居士講的,讓眾生離苦得樂,自己先要離苦得樂;讓五濁惡世的眾生能夠離塵垢。塵垢就是苦海,我們一出生就出生到苦海;怎麼才能回頭是岸,就是眾生在娑婆世界最難做到的。但是,只要我們能够求生淨土的話,土凈就心凈,環境清淨人心也就清淨,自然而然就離苦得樂了。

其實這個偈頌跟我們師父常常講的,就是我們要盡孝道。要怎麼才算是盡到孝道?要讓我們的六親眷屬,多生累劫以來的父母,包括我们看到所有的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的父母,要讓他們離塵垢。這樣,我們當子女的責任才算盡到。師父再更進一步講,要當子女的責任盡到了,就是要幫助我們多生累劫的父母親成就佛道,要「親得成佛道,子道方成就」,這樣才算數。所以我們浴佛節的意義,就是幫助眾生成就佛道。

今天我們整個萬佛城,上上下下這麼一天下來,我們從早上的浴佛、到上供、法師的講法、三皈五戒、放生、瞻仰舍利,我們都做得如法如律。這麼多人平平安安地來,平平安安地回去,這個可以講是非常的不容易。上人圓寂將近二十年了,我們四眾弟子大家扮演各人的角色,在我們的本分範圍裡頭,每一天都把佛事做得非常的圓滿。

前一陣子,有人問我說:「你以前跟隨  師父上人做事也有好幾年,你有沒有看過師父顯什麼神通?」我所回答的,就是如同今天的感受,其實我們能夠二十幾年來,每天都像今天這樣子過,這就是師父的神通妙用;不僅是師父,這也都是諸佛菩薩在護念著我們,讓我們能夠這樣子,二、三十年來,大家每天在菩提道上一起用功辦道。也許大家覺得不是很特別的,但是在默默中,這個就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接下來,就講百丈禪師的叢林要則,雖然是一千兩百年以前的,但是有一些值得我們參考。

簡單地報告一下,百丈禪師是唐朝的一位高僧,同時也尊稱:大智禪師,懷海禪師。他是一位得道高僧,是福建人,俗家姓王。他因為有很長的時間,在江西百丈山住錫,所以後人稱他為百丈禪師。他二十歲的時候出家受具足戒,在馬祖道一禪師的座下聞法開悟。

大師為禪宗建立了一些制度,叫「百丈清規」,他每天都要做工;年紀大的時候假如沒有做工,身邊的弟子把他的工具收起來,他就不吃飯。他說:「無德焉可勞役人?」所以,叢林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佳話,就是跟他這個故事有關係的。他的座下包括有溈山的靈佑禪師,就是溈仰宗的祖師,溈山禪師就是跟他學習過。他世壽九十五歲,戒臘七十五年。這是簡單地介紹,叢林要則有二十條。因為時間的關係,只能稍微講一下。

第一條是說:叢林以無事為興盛。這個聽起來不太容易了解,為什麼「無事」呢?「無事」是不是大家都不做事情?什麼事情都放著不做,這樣叢林就會興盛?這應該不是他的意思,這個「無事」也不容易了解,我只能用猜的。大概就是說:不著相,不惹是生非,離相度生;這樣子的話,大家都認清自己的角色,守住自己的本分,把事情辦得圓滿,自然地成就了,每天就是這樣過,這就是「無事為興盛。」

宣公上人也講:我們不怕麻煩,同時我們也不會去找麻煩。我們修行就是盡量莫惱一切諸有情,同參道友不要給別人生煩惱,不要去給別人製造不必要的麻煩。所以,以前廣老–廣欽老和尚的弟子問他:「師父,請您教我怎麼不倒單?」廣老跟他的弟子答復:「你只要不搗蛋就好了。」當然,要修不倒單最好,最起碼先要不搗蛋,就是不要給別人製造麻煩;假如不給別人製造麻煩的話,大家相安無事,在道上用功,不是沒有事,而是所辦的都是勤修戒定慧的事。所以說,叢林以無事為興盛。

第二條:修行以念佛為穩當。百丈禪師他是參禪明心見性的,是禪宗的祖師。在唐朝的時候,有時候禪宗、淨土宗互相格格不入,彼此不是很贊成彼此的修行法門。但是,他能夠有這樣的高度,有這樣的見解;其實,參禪也就是念佛,念佛也就是參禪,兩者是圓融無礙的。

在《地藏經》裡頭經文就說:「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可見我們一離開了念佛的心,只要離開一下子,心裡馬上所生起的,就是地藏菩薩講的,無非是罪,也就是種了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的業因了。所以說,修行以念佛為穩當。

還有三分鐘,就分享一個很短的故事,有一位也是皈依我們法總僧團的聯合航空公司的駕駛員,他是西方人叫馬克‧羅倫斯。他自己念佛,在他的父親臨終的時候,兩三年前醫生跟他講,大概只有三個月到六個月的生命;他就跟航空公司請假,說暫時不飛飛機了,他要陪父親。

陪他父親的時候,他問父親:「您要在家裡去世?還是在醫院去世?」他父親說:寧願在家裡去世。所以他就有兩三個月的時間陪他父親。他父親原來也沒有信佛教,但是臨終的時候,就聽他這個孝順的兒子,介紹他要念佛。怎麼念呢?他跟他父親講,說要“be mindful of Buddha” ,他父親完全沒有觀念,怎麼去念呢?心裡嘗試要去憶念佛,就是沒有辦法念佛。他後來就想,請他的父親將心裡充滿了佛 our mind full of Buddha,就是把mindful(憶念) 分開成為 mind(心裡) 與 full(充滿),就說您的心好像一個容器,讓您這個容器充滿了佛菩薩,充滿了阿彌陀佛。以這個比較具體的形容方式,他父親能夠在臨終前的兩三個月,心裡經常充滿了阿彌陀佛,所以,他臨終的時候,就很安詳的念佛走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