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如何應變

葉祖堯博士講於2016年3月14日星期一晚 萬佛城大殿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法師們、各位善知識:我是親法。今晚練習講法。

現在工業革命4.0的序幕已經拉開。工業革命4.0是德國提出來的,一般是指製造業的全部自動化:一個通過連接所有的機器工件系統及具有自我意識跟自我調解的整個價值鏈的智能網絡。在這整個價值鏈裡面,因為這些網路可以互相監視,互相把機器的健康情況存起來,所以它們可以達到及時維護和接近零的停機時間。顯然的,工業革命4.0的時代,大部份的工人都會被淘汰。

沿著機器智慧的快速的進步,它們可以協助各個專業領域。IBM的「沃森(Watson)」智慧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在醫學方面可以幫助醫生在幾秒鐘之內閱讀成千的案例,然後根據它存儲的醫學知識,它也可以在幾秒鐘之內,就把所有這些病例很快的解讀,然後告訴醫生,有幾種可能的処處理方案。所以,顯然的是,許多上班的白領族也會慢慢的被智能機取代。

現在大學生畢業以後四年內他的知識就被淘汰了,而這個時間也在縮短。我們每個人需要如何準備這種日益快速變化的衝擊?我謹在此提供三個應變的原則。

第一點: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成終生學習者。

我認為大學教育將會有很大的變化。教育的模式將是在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獲取需要的知識。所以有很多的教育會在線上完成。考試將不是測量一個人獲得多少知識,而是如何能單獨或與一組人來解決問題。

我相信大多數的文科大學,在未來會被淘汰;這並不表示文科的不重要而是我們必需囘到西方文藝復興時期,人文學者提倡「通識教育」(Liberal Education)的原意—跨領域的思維,一種全人教育–目地在培養多才多藝的「完人」(Homo Universalis)。當時的傑出領袖,幾乎通曉各領域。達文西 (Da Vinci),是藝術家、科學家、醫生。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是雕刻家、畫家和建築工程師。萊昂·巴蒂斯塔·阿爾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是建築師、詩人,也是密碼學家。文藝復興通才人才的崛起終結了文明的黑暗時代,造就了歷史上一段輝煌的文化。跨界的力量在文化上能如此磅礡。

我相信未來將有更多的高等教育機構是沒有太多的教室,可是有很多實驗室,和非常低的學費。為什麼?科技將能夠支持學生獲得知識和用”虛擬現實”的環境,來幫助解決問題,就像學習飛行,應該用飛行模擬器。那麼學生的許多作業,可能都是工業界或社會中實際的問題;因為他們的問題在學生作業中得到解決,因此這些參與的行業或社會組織會供給學校資金,減低學費。

工業革命4.0最大的含義將是我們文化模式的改變。我們先回憶一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高效率的管理樹立了“層次”的理念,顯著地改變了我們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裡面隱含的文化價值是“統治”,也是過度的自我主張權利的膨脹,因此它創造了一個到現在還基於競爭和以經濟增長為導向的世界觀。

在數字革命廣泛地使用的互聯網中,世界變成更平坦更連接,所以分層式的結構開始崩潰。但是更重要的是,網路擴展到整個“價值鏈”,而這些價值鏈也是相互關聯的,因此管理的觀念,慢慢地允許網路各個“節點”有更多的自主權;而同時節點與節點之間,有互相監控的能力。因此權威不再單純是來於“上面”。在一個網路結構中,當地行動通過其連接和它的影響波及,可以影響到整個網路;它改變了工業革命2.0衍生的“關鍵質量“ (critical mass) 的整體觀念,到一個新的”關鍵連接” (critical connection) 的觀念。

那對我們所有人來說,當今重要的問題,是必需發現一條新的途徑來共處–不管是在家庭,工作,社團或者作為一個民族國家。我們必須改變從一個「自我張揚」的價值觀到一個「深層生態學」的綜合價值體系,承認一切眾生都是一個生態社區的成員,在相互依存的網絡中結合在一起。因此我們需要有一些新的指導原則,來開發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一個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會降低其他在這生態社區的成員或我們後代人的幸福前景。

共用經濟的誕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共用經濟描述了一個建立在資源共用的業務類類型,允許客戶在需要的時候向供給者拿到需要的貨品。譬如說:現代家庭大多數人可以出租他們的房間、個人的車子可以當“出租車“,或者在很多地方有腳踏車,你拿起來就騎,騎到另外一個可放車的地方。雖然共用物品一直是家人、朋友之間的做法,可是現在根據共用的觀念,已經在一個可連接的經濟體中,從一個社區實踐進入了商業模式。下面是工業革命4.0的另外兩個應變原則。

點:開發一個足夠的心態

「足夠」與「豐盛」不一樣;「豐盛」意味著過剩,而「足夠」意味著不需要更多。當一個人放下試圖去獲得更多不需要的東西的時候,他可以釋放出很多能量來做有意義的事情。從這個觀點來說,虛空是充滿了可能性;當我們裡面更充滿時,我們看到外面有更多的機會,來做有意義的事。這種新的心態可以幫助我們,在這個快速的變化的世界,創造一個全新的文化,來衡量成功是根據我們如何「分配」已有的資源,而不是我們如何「累積」財富。

而足夠的心態的含義是簡單的生活,「簡單」幫助我們在快速變化的背景下更容易管理好自己。就個人來說,我一直在尋求豐盛的生活,直到我來到萬佛聖城。在這裡,我通過體驗出家人簡單的生活方式,讓我深刻地改變了我的看法。當一個人覺得他足夠了,他可以無條件地奉獻。

點:在任何關係之中,以「陪伴」的心態來做我們行為的準則。

菩薩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就是生生世世陪伴有緣的眾生一起走,直到他們都成佛。譬如地藏王菩薩的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如果我們考慮以光亮來代表一個網路中每一個節點的影響,我們可想到“因陀羅網“中每個寶石在發光,它可以幫助其他的寶石也閃耀著光亮。假如我們每個人做一顆寶石,願意在幫助別人的意願下發出強烈的光芒,那麼當其他所有的寶石也開始發光,你這個寶石,通過實際反映到其他寶石的發光,會更加燦爛。這是一個“正反饋的循環”--你願意幫助得他人,更多人將回報你的青睞。因此,世界變得更明亮因爲珠珠相照時,返回的青睞更多。這類正回饋的迴圈是在一個迅速變化的世界中任何“關係”必要的新思路。

開明的組織已經認識到每一個員工是大家庭裡完整的一員,可是「陪伴」的理念更深一層,因為你願意跟你相伴的人,風雨無阻地一起走下去的意願。這個觀點將幫助每一個家庭或組織變成更和平,因為它的成員都會感到不管外面環境多麼快的變化,他們後面有一個堅固、安全的支持網在那裡。請注意:我們先要有“足夠的心態“,才能提供真正的陪伴。

但是陪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我們要陪伴 “整個人”,無論我們是否喜歡該人的某些方面。就且試問那些陪伴年老的父母,患有癡呆症或著嚴重殘疾的成年子女,你會發現,多少愛心家庭分崩離析痛苦的故事。

從廣義上講,「陪伴」,認識到我們是在相互依賴的網絡結合在一起許多生態社區大自然中的一部份。因此,我們必須從我們目前成長型的世界觀,轉移到陪伴彼此的世界觀,包括我們的後代,以及大自然中所有的生命。因此「陪伴」的理念建立了一個新的倫理觀念,那就說,我們必須意識到,並承認我們對森林的破壞,污染我們水域的種種責任。

我深信如果我們每人盡自己的力做到以上三點,個人會心安,世界會更美好。請記住,在網路的世界中,每一個人都可以影響全局!

阿彌陀佛!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