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因緣

郭親敬 講於2011年11月10日星期三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Chin Jing Guo on November 10 (Wednesday), 2011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是我第一次在聖城結法緣,談一談自己的學佛因緣,感恩大家的聆聽!這中間如果有講得不如法的地方,希望可以得到大家的慈悲指正!

在小學畢業那一年的暑假,我去姑姑家,看到《大乘無量壽經》的經本,當讀到「無量壽」這三個字的時候,我想:原來世界上真的有不用死的方法……,就這樣開始信佛了。那時候,姑姑就讓我抄寫《普門品》,念《普門品》和《大悲咒》。

那一年,我在姑姑家的佛龕上第一次看到宣公上人的法像。姑姑對我說:「這位是宣化上人,據傳他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他在美國創辦了萬佛聖城,但是他已經圓寂了。如果將來有一天,妳能夠去美國,一定不要忘記去朝拜萬佛城。」

那是一張上人結雙跏趺坐的,很古老的黑白照,他的表情非常的嚴肅。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依然有佛陀化身在人間!這可是高樓聳立的20世紀科技時代,依然有佛陀化身在人間!也就是在那一天,我得到一張印有上人法語的精緻書簽,上面寫著:「慈悲代天宣化,忠孝為國救民。」這是我第一次認識宣公上人,看到他的法像,讀到他的法語。

之後,我就常常在心中默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也經常去姑姑家,囫圇吞棗地閱讀各種經書和法師的開示。那個時候,中國還沒有宣公上人的開示,我所能接觸到的法師開示大多是來自民國時期,譬如虛雲老和尚、倓虛大師的禪堂講話;那時我所能接觸到的經典,也大多侷限在般若宗類,我並不能夠很好地領會其中的智慧,我常常去揣摩書中所描述的境界。但是,我的揣摩及理解帶給我對這個世界,還有我的人生很多的困惑。

我的整個中學時代的學佛,都是在閱讀中度過的。我後來發現:閱讀雖然讓我懂得了一些佛理,但是當內心真正有煩惱習氣來臨的時候,卻常常束手無策。而且我發現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內心在業障的包裹下,變得越來越自私,越來越封閉。

高中畢業,快上大學前,媽媽去九華山遊玩,帶回了一張地藏王菩薩的咒輪,這是我第一次認識地藏王菩薩。第一次讀《地藏經》以後,我被地藏王菩薩的精神深深地感動,因為地藏王菩薩為了母親的未來,甘願入地獄。地獄,是處在天地萬物間最底層、最卑賤、最痛苦的地方,地藏王菩薩卻發願:永恒地生活在那裡,和那裡的眾生成為朋友,為他們服務,幫助他們脫離地獄之苦,得生人天善道,直至成佛。

所以,之後在佛教課誦本裡,每當讀到「河沙餓鬼證三賢」這句話時,我的心中就覺得十分感動。我覺得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佛法的光明真正地照進了我的心田,我希望自己可以效仿地藏王菩薩的精神。從那時起,我對生活的態度轉變了,我想:活著的意義就是不論做什麼,都要奉獻自己,利益到他人。

2007年,我來美國三藩市留學。到了三藩市以後,就和同學相約去參觀中國城;進了中國城,看到金山寺的牌匾--「金山聖寺」四個字。然後看到窗口有一張上人笑瞇瞇的法像……,這些都讓我再想起了萬佛城。所以下午去同學的親戚家做客,就問他們:「美國是不是有一座萬佛城?」他們說:「是啊,萬佛城離三藩市不遠的,開車3小時就到了。」

我回家后就想從網上查一查CTTB的地址,看到主頁上寫著「招募義工」一欄。我覺得(自己)可以做一些工作,就填了申請表格。很快就接到了法師的電話,法師就關心地詢問:「有沒有皈依過呢?妳人是不是在三藩市呢?如果在三藩市,可以試著去萬佛城打彌陀七哦!」於是在2007年年底,我在法師的安排下先前往HQ(柏林根)道場,然後搭車第一次來萬佛城,打了人生中的第一個阿彌陀七。

打完彌陀七回家後,我想重新找一間房子,可以離學校近一點,但是沒有想到,新房子正好就在金山寺腳下;打開家門,一出來就是金山寺。從學校出來,穿過三藩市的市區,15分鐘就到中國城了。所以在選課的時候,我就盡量把中午的時段空出來,這樣就可以去金山寺參加中午1點鐘的《大悲懺》了。

平時不論中國城怎麼喧嘩熱鬧,金山寺裡面永遠都是清涼寧靜。通常周一到周五中午的人很少,往往法師加居士也只有5、6個人拜《大悲懺》,所以我通常都拜得很專心。跟著法師的唱誦聲,有時候覺得冷熱的感覺;時間的感覺都沒有了,只剩下《大悲咒》在靜靜地流淌……。後來拜著、拜著,過去一些對佛法的疑問,這些疑問的答案都慢慢自己在心中浮現出來……。

法師說:「上人的法重在行,要知一分行一分,每天問問自己:有沒有跟人爭?每天問問自己有沒有貪?」我第一次看到上人的「六大宗旨」時,覺得這個範圍太寬泛了:不爭、不貪、不求,怎麼連一點界限都沒有給我們。單是兩個字「不貪」,那我吃到好吃的,多吃一口;我睡一覺醒來,再多睡20分鐘--我覺得都是貪,那做什麼事情自己不曾貪過呢?

上人說:「不自私、不自利」,我想:「天下的人不都是自私自利的嗎?做人有一點自私自利不是很正常的嗎?」我就在心中想:上人給六大宗旨給得真輕鬆,但是,如果我們要做到這幾個字,真是比登山還難!但既然是上人制定的規矩,就一定要去做。所以,我就把這六條宗旨分析一下,要找一個突破口去做,那就先從不自私、不自利開始吧!

所以,每天記住問問自己有沒有自私?自私,有時候是在行為上,有時候是在念頭上,有時候甚至念頭還沒有起,在起心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自私了。如果我覺察到我自己有自私的跡象,在當下就要把它改過。起了自私的念頭,我能夠發現得及時,還能再吞回去。但是,如果我當時心力不足,就會任自己的妄想二生四、四生六……地發展起來。

如果在動妄想之前,在起心的時候就已經覺察到自己的自私,就無處可逃了,只能靜靜地看著自己,我知道我在自私。之後慢慢地想到上人說的,煩惱即菩提,發現其實有自私心並不可怕,看到它輕輕轉一轉,轉成菩提心就好了。

可這還沒有結束,因為之後還會跟著執著心。我覺得執著心比自私心更可怕,因為我會去注意自己的惡行、惡心,會去注意並抓住自己善行、善心。所以我覺得佛法中的「放下」這兩個字,我已經聽了一千遍、一萬遍,但都是別人的,還不是自己的。

上人說不打妄想,我試着觀察自己的每一個妄想,幾乎所有的妄想都是來源於自私自利,就是對自己的執著--我的喜怒哀樂、我的煩惱、我的感覺、我的名譽、我的理想……,全部都是「我」。如果我可以把對自我的執著從心中拔出片刻,都可以獲得當下的安樂和寧靜;但是,「我執」是非常狡猾而且是無孔不入的,尤其是我的思維。所以,古大德教導我們:修行要守住方寸、戰戰兢兢。

而且有的時候,並不是我真的就很想打妄想,而是長期的妄想形成了一種慣性,剎不住車。如果這個時候我不能夠奮力念佛,迅速就會被業力淹沒,這樣就會想到上人說的:「莫道念佛容易事,業障來時一字難」,這是真的!

我經常感到很幸運,可以值遇上人的法、上人的道場和法師,如何來表達我心中的幸運呢?就是對我而言,上人把佛法簡單到了只剩下「相信」。因為相信,沒有絲毫的疑惑,我知道他說的都是真實的佛法,都是真理。所以我覺得堅信的力量可以使心安定,排除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和障礙。除此之外,就沒有語言再能描述我心中的幸運之感了。

所以,要感恩佛菩薩、父母和一切有緣善知識的教化。我還是有非常多的自私自利,我希望可以常常反省自己的過失,修正自己的過失,盡最大的努力,依教奉行。謝謝您的聆聽!阿彌陀佛!

在〈學佛因緣〉中有 2 則留言

  1. 如果您是不知如何從舊金山到萬佛城,請參看「朝聖路線」。
    如果您是想到萬佛城長住做義工,請點擊「加入義工」詢問詳情。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