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省--最好的改過方法

比丘近湛 講於2011年5月18日星期三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Bhikshu Jin Zhan on May 18 (Wednesday), 2011


諸佛菩薩、上人、各位法師、各位佛友:阿彌陀佛!這裡是近湛,今天晚上輪到近湛和大眾結法緣。

懺悔這個法門,在我們的修行中是十分重要的。剛才我們聽了《普賢行願品》中普賢菩薩十大願第四個願,即是懺悔業障。可見在佛陀的教法中,自古以來即有這一門的功課。

那懺悔法門在大乘佛教中是至為重要的一個法門。中國人歡喜禮懺這樣的法會,因此佛教傳到中國之後,衍發出禮懺這種修行的方法。例如說《梁皇寶懺》是誌公禪師應梁武帝的請求,為超薦皇后郗氏脫離蟒蛇身而作的。那《慈悲三昧水懺》則是悟達國師為超薦人面瘡之後,所寫的一個懺法。佛教以救度眾生為本懷,從己身因緣憫念眾生苦,而宣揚禮懺之法。

除了以上兩個懺法之外,其實還有很多的懺法。像我們現在拜的萬佛懺就是其中一個。或者是聖城平常每天都會拜的「大悲懺」等等。懺門十分地多,行之於中國已經有一千多年了。那中國人對拜懺特別有感應,特別有心得,形成中國佛教的一大特色。

我們在拜懺的時候,要如何悔過呢?要怎樣改過自新,怎麼做才是最有效的呢?在《論語》裡面,曾子說過這樣的話:「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可見盡職誠信,跟勤學,是曾子自我反省的課題,可是最重要的啟示,就是在每日每日這個工夫上面。

去年,近湛大概因為簽證的關係,在台灣六龜道場從二月份待到九月份。在那邊他們每個月都會拜水懺,近湛就有這個機會常常去參加他們的法會。在《慈悲三昧水懺》中它講到懺悔的心要,就是有七個方面來做到懺悔:

第一個就是慚愧心。第二個就是要生恐怖心。第三個就是生厭離心。第四個就是我們要發我們的菩提心。第五個就是起冤親平等的心。第六個就是要念報佛恩的心。第七個就是觀罪性空。因為時間的關係,這就不詳細地解釋。

那我們累劫以來造的罪業到底有多少呢?在《普賢行願品》,就是我們剛剛聽的裡面,有提到。就是說所造的業,幸好是沒有體相的;如果有體相,就會充滿這整個虛空了。

那我們造了罪業呢,當然就是靠懺悔能夠消除我們這個罪業。可是我們是不是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呢?我們是不是可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想辦法不要再造,就是盡量減少,或是不要再造這種罪業,或是犯這種過失呢?

因為我們都不是聖人,所以「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孔子就說過,有過錯要怎麼樣?「過則勿憚改。」其實不需要去害怕過錯,就只要去改過,這過錯就可以把它改掉了。

那孔子又說怎樣,「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意思是說,如果我們知道我們犯了什麼過錯,可是我們卻不去改正它的話呢,這個不去改正它這種心態本身,就已經是個過錯了。

這個說起來是蠻容易的,可是容不容易做啊?近湛個人認為是非常困難的。例如說,每天早上我們都知道三點半要起床,四點要來做早課。那如果我們今天遲到了,我們是不是從此都不會再遲到了呢?例如說,我們今天就偷懶睡到,譬如說睡到三點五十分才起床的話,那麼我們是不是知道「喔!這個是過錯。從此以後我都不會再偷懶,不會再睡晚一點了。」恐怕不是那麼容易的。

所以,說到這個改過自新,其實我們從許多古來的祖師大德,或是這些賢人聖人的言語行為,都可以找到很好的借鏡,從中來反省我們自己,看看自己有什麼可以學的,可以做的,然後慢慢把我們的過失改掉。

例如說,有一次魯哀公就問孔子的弟子裡面,有哪一個是比較好學的。孔子就回答說:「有顏回者好學」。孔子實際上只提出了兩個顏回好學,就是說顏回這個人的特殊的點。當然顏回有非常非常多的優點,可是在這裡孔子只提了兩個。第一個他就講說不遷怒,第二個就講不貳過。後來當然他就講不幸短命死矣,接下來就找不到像他這麼好學的了。

那從這裡,我們可以看看什麼叫不遷怒,什麼叫不貳過。不遷怒並不是講說他不會發脾氣,並不是說他不會有任何的瞋恨心,而是說他不會向錯誤的對象來生氣。舉個例子好了。例如說我們在公司上班的時候被老板罵了,回到家我們心裡很不高興,就對小孩子發脾氣啦,這就是所謂的遷怒。就是說你自己心裡不舒服,然後向一個無辜的對象來發洩你的情緒,這個就叫遷怒。

那不貳過呢,這其實就是剛剛講到的,就是說我們犯了過錯,我們知道它是過錯,我們就應該盡量去改過。顏回他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是,他絕對不會犯同樣的錯誤。就是說同樣的錯誤,他絕對不會犯第二次了。所以孔子在這邊只提出兩點來回答魯哀公這個問題,可見這個是多麼重要的一個美德。而這呢,也正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

在孔子的學生裡面,除了顏回以外,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子路。子路他其實也是比孔子還要早就過世了。所以孔子那時候,其實這兩個學生死亡過世,對他造成很大的影響。他非常地難過。

那子路他在這個改過方面,有什麼特色呢?他特色就是他聞過則喜。他只要聽到有人指出他過錯的地方,他就非常非常地歡喜。這個意思,當然不是說好心的規勸他或是怎麼樣,甚至有可能是在背後批評他,這樣子的話呢,子路也是聽到都非常非常地歡喜。因為,他覺得就是這樣子他才有這個機會,知道他的過錯在哪裡,然後他就可以把他這個過錯改正過來。

所以,這個就是我們應該要學的。就是說如果我們背後有什麼人在批評我們,什麼我們犯了什麼錯啊,或者是講我們不好的行為,或是什麼的時候呢,我們都應該心存感恩。因為唯有這樣子,我們才會知道自己的過錯。

上人也是這樣教導我們。他有一首偈頌非常有名,相信大家都很清楚。那首偈頌就是說:「真認自己錯,莫論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其實,我們如果真的去研究的話呢,我們就不會把它當成一個很普通的偈頌。這偈頌,其實我們如果知道怎麼樣用的話,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幫助,其實是非常非常地大的。

怎麼說呢?比方說,常常就說有人就會指責我們做錯什麼事情,或是有什麼不對的想法,可是這時候,如果那件事情真的不是我們做錯的時候,通常我們第一個反應都會說:「那不是我!」

這個呢,就是說上人教我們真認自己錯而莫論他人非。因為一旦我們開始辯解,一旦我們開始說那不是我,那是別人某某人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開始怎樣就開始講其他人的是非了。

那當然我們會想說:「那明明不是我啊!我幹嘛要承認呢?」上人第三句就講什麼呢?他非即我非,然後同體名大悲。其實就算是別人犯的錯,至少我們不用去說是某某人做的怎麼樣啊,或是某某人犯的什麼錯誤啊,是不是?我們不見得一定要說就是我的錯,但是我們不需要去評論別人,說他做錯了什麼事,又是他某某人怎麼樣什麼的,為什麼?因為「同體名大悲」嘛!

所以,我們就是說除了懺悔我們過去所造的業之外,同時我們也應該盡量再去避免犯任何的錯。然後最重要的就是每天反省自己,看有沒有犯什麼錯,可以把它改過來。今天就講到這邊。阿彌陀佛!

萬佛城的全民運動

比丘尼恆君講於2011年5月6日星期五晚 萬佛城大殿  Bhikshuni Heng Jyun’s talk on May 6 (Friday evening) in the CTTB Buddha Hall


師父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居士:我是恒君。剛才聽到上人提到高德福的故事,而高德福到三緣寺是哪一天呢?就是浴佛節這一天。再過兩天就是浴佛節,接著是萬佛寶懺法會,這是萬佛城一年一度的盛事。來參加浴佛跟拜懺的人,一個恭敬心、一個懺悔心是必要的。那麼恭敬心從哪裡來呢?懺悔心又從哪裡來呢?

一般人都知道,齋天、供天的時候,一國之君向上天祈福,先要齋戒沐浴。我們是佛教徒,在浴佛、拜懺之前,首先要打理好自己,先要清淨自己的身心。所以在浴佛之時,希望大家都能夠身心清淨地來參加法會。身,就是你事先沐浴,換上清潔的衣服,這是一個身恭敬的表現;心,是用一心恭敬的心來到道場,心裡面沒有雜念,一心為禮佛而來。

浴佛節,對佛教徒來說就是聖誕節。因為佛出世,這個世界上的眾生終於有了光明,有了希望,有了學習的導師。今年的五月有很多「末日」預言,截至目前,今年大的災難已經發生很多了。在這個時候,我們好好的把握機會,發大誠心來拜懺;為這個世界祈求和平,為我們自己祈求平安,這是很重要的。

很多人是一年一度來到萬佛城,參加法會;在萬佛城常住的人,除非有特別因緣,參加法會是必然的。可是我們想一想,今年的我跟去年我有什麼不同呢?像我,當然有所不同了,體重又重了一點,很慚愧!這表示我業障又多了,各位很幸運沒有我這種煩惱。我從來沒有為我的體重求過佛,去年浴佛節我就發了心願,跟佛說:「佛,您太慈悲了!那麼也請慈悲慈悲我,希望我能夠減肥。」眼看一年過去,這個願望似乎是越來越渺茫,不是佛不慈悲,是我自己的業障太重了。

在拜萬佛懺的時候,大家都非常認真。我常說,拜萬佛懺是我們萬佛城的全民運動,所有的人老老少少都來參加這個法會;有的時候沒辦法參加全程,自己也找時間補拜,大家真的是一心都在拜佛。可惜,中間休息十五分鐘,有的人講話就心散了。講完了閒話,又回來懺悔;這樣一邊懺悔,一邊又造業。所以建議各位,如果不是有特別狀況,休息時間儘量在大殿打坐,打坐正是佛光注照你的時候。因為拜佛的時候是動,這時你靜坐,動變靜,更能體會到佛的智慧與慈悲,因為佛光正照耀著你、加被你。

拜萬佛懺的殊勝,《金剛菩提海》五月號這一期,刊登了上人有關於萬佛懺的開示,各位可以到流通處去請這一期的雜誌看看。在午齋的時候,也會聽到上人有關於萬佛懺的開示。上人不斷地告訴我們要珍惜拜懺的時間,要好好珍惜這個機緣,因為拜萬佛懺的功德是非常殊勝的。

在拜懺期間,你可能有種種情況。第一種是想哭或者常常哭,也不曉得哪來那麼多的眼淚,就是要哭。曾經有一個人就是這樣,上人跟他講:「你去給你的祖先寫牌位,他們求超度。」你在這段期間哭的原因,有一個是祖先求超度,你要給祖先寫牌位。

第二種也是哭,但是哭得心裡非常地歡喜,感覺清淨、安寧。這個就是在佛光注照中,我們真心的懺悔,業障逐步地消融,這是一個非常可喜的現象。

第三種就是非常昏沉想睡覺,我曾經有過這種狀況。我記得那時候一九九五年戒期,每拜下去就在睡覺,而且在做夢;別人已經拜兩、三拜了,我才站起來,可是再拜下去,我又在睡覺又在做夢,那真的是業障深重啊!業障深沉地讓你昏昏噩噩的。人在大殿拜佛,可是常在睡夢中;醒過來又睡著做夢,輪番上陣,真是苦不堪言。

第四種就是很煩,非常想發脾氣,常有狀況讓你不高興,你很想離開大殿,「唉!出去真是鬆了口氣,一進大殿煩死了!」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業障現前。

還有一種狀況,就是法會期間生病、受傷這是我們業障現前,重罪輕受。不明白的人會說:「哎呀,來這邊還受了傷,無端端就發病了,早知道我就不來了。」其實是業要了了,藉著大家一起共修的力量,果報輕受。

有些人說:「我拜萬佛懺拜好幾年了,什麼感應都沒有;沒看到光,也沒聞到香,也沒看到佛。我就看見那幾個我最討厭的人,站在我前面而已。」實際上,你每一年能來參加萬佛懺,你都應該為自己慶幸。在這個世間,在這個時候有多少人能夠來拜萬佛懺呢?你是眾生幸運代表之一。所以來到萬佛城,不要生氣,不要動不動就生煩惱,要用感恩歡喜的心來拜懺。

在法會期間,我們常常看到牌位,紅的延生牌位,黃的超度牌位。有些人常問我:「這個延生牌位跟超度牌位,我到底寫哪個好?」我就做一個比喻,也許不夠成熟,各位有更好的見解也可以提供給大家。我的看法,這個延生牌位是「賺錢」,超度牌位是「還錢」。佛光注照你,增加你luck,增加你福報,這是「賺錢」。那麼超度牌位,是過去生我做錯事情,不論是對人或對事,我深深地發懺悔心,我原本可以用這個錢來供養三寶,也可以求佛光注照自己,但是現在我要用這個錢做功德來懺悔罪業,來彌補我過去所做錯的事情,這就是「還錢」。

可能是一九七七年左右,上人曾經指示,要弟子超度自己無量劫以來的冤親債主,希望他們到極樂世界,不要擾亂修道的人。上人說:「你們要好好觀想,自己無量劫以來的父母祖先,還有冤親債主,願他們早早超度,往生極樂世界,這樣子每個人的身心都會清淨,修行無上菩提也會容易多了。」什麼叫做業呢?上人說:「這個業,就是讓你不高興,讓你總有無量無邊的煩惱,這就是業,也就是魔業。所以想要超度父母祖先,想要超度冤親債主,就要拿出誠心來,有誠心才有感應。」有很多人雖然學習佛法,卻從來沒有超度過冤親債主;因為他覺得:「我每天拜佛,這個功德已經夠大了,我自己迴向就可以了。」所以他從來沒有立牌位超度過自己的業障。

也有人說:「法師,你們要信衆寫牌位,主要是你們靠這個維生;如果沒有牌位,你們就沒有生計,生活就不能維持了。」我告訴他,牌位對一個靈魂來說,如果他還沒到極樂世界,是他靈魂暫時依靠的地方。寫了牌位,他等於有了VISA,有了護照,可以進入萬佛城,跟大家一起拜佛修行。雖然他跟你有仇恨,但是眾生都有佛性,這麼殊勝法會他也願意拜佛。只要他肯修行,加上你很懺悔,你們之間的恩怨化解不難;尤其當你在聊天,當你在睡覺時候,你的冤親債主他也可以來拜佛;平常他是你的隨身包,因為你跑了,他想拜佛也不行,只好跟著你跑來跑去。如果他今天有牌位,他可以跟著大眾一起共修,在三寶的加持、大眾共修的功德下,他很願意快點被超度,早日離苦得樂的。

有一個人在萬佛懺的時候,給亡父寫了牌位,她媽媽不知道這件事。萬佛懺之前是母親節,她忙得沒時間跟媽媽說母親節快樂,啟懺不久,她打電話到臺灣問候媽媽。媽媽告訴她:「昨天我夢到妳爸爸了!」「噢?妳夢到爸爸,爸爸怎麼了?」「我看到你爸爸往一個很亮的地方跑去,我就叫他:『你要去哪裡?』你爸爸說:『我要去拜佛。』『拜佛?去哪裡拜佛?』『去萬佛城拜佛。』」這是她爸爸在夢裡邊跟她媽媽講的,她想:「我給爸爸寫牌位,想不到爸爸真的來了。他也來拜佛了?!」所以拜佛的殊勝,萬佛懺的殊勝,不止是人知道,連幽冥眾生都知道。希望我們能夠珍惜,好好地拜懺。阿彌陀佛!

※※※※※※※※※※※※※※※※※※※※※※※※※※※

高德福砍手救母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四月初八浴佛節,二十多歲的高德福因母病心急,到三緣寺準備砍手,求佛垂憐令他母親的病早日痊癒。因為他的孝心,感動二十六歲的上人親到大南溝屯,為他母親治病。上人用「寶印手」(四十二手眼之一)急救,不醒人事的垂死病人奇蹟地清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