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慶祝浴佛節午齋講法

慶祝浴佛節午齋講法 2012年4月22日星期日 萬佛城五觀齋堂  The talks were given on April 22 (Sunday), 2012 at Dinning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比丘近巖:各位法師跟各位居士:大家午安!在用齋的居士們請繼續用齋;還在打菜的居士們也慢慢來,不用急。現在,我們就跟大眾結個法緣。

如果問大家:「聖誕節是哪一天?」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回答說:「12月25號。」那麼,對於全球的佛教徒來講,這個佛誕才是真正的「聖誕日」。很多地方、很多國家,他們都是在農曆的4月初8慶祝佛誕,今天是4月初2。

我們都說:人間的四月天,不冷不熱。在早幾天之前,我們在打禪七,那時候是春寒料峭,還非常地冷。如果再過幾天,天氣就會非常地熱,尤其在北加州這邊。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是在氣候非常宜人的情況之下,來慶祝佛誕。

有眾多的佛友、朋友們來自全世界各地:南灣區、北灣區、南加州、北加州、東海岸、西海岸的,乃至於來自明州、馬里蘭州等等,很多很多的州;還有來自澳大利亞、法國、其他國家等等,這個因緣可以說是非常地殊勝。有人會說:「有需要這樣子隆重,這樣子注重這個形式嗎?」其實,不管說佛誕是在4月初8,還是不在4月初8,佛出生是在公元2500多年前,還是公元3000多年前,這個日子上的差異、意見上的分歧,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握他的這種精神。那麼,這個精神是什麼呢?

昨天晚上,方丈和尚在佛殿講《浴佛功德經》,也講到說,這是我們佛弟子們盡我們的一份孝思。過這個節,是我們佛教徒本人的一份孝思,傳承的一種師道。所以我們才會講說「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在這個共同的基礎之上,我們求同存異,來促進社會的和諧,促進世界的大同,這才是其精神所在。我們通過慶祝佛誕,讓更多的人參與,接引更多的眾生來信佛、學佛。

我們也知道:聖誕節是一個節慶的假日,所以很長,有好幾天。目前香港,他們已經爭取到佛誕日是一個公假日。我們冀望在這個國家,於若干年之後,也能夠看到佛誕日也是一個公假日。

昨天晚上,方丈和尚講這個《浴佛功德經》。本來個人在準備這個講話題材的時候,無意之中,不知不覺也看到《浴佛功德經》,也準備了相同的材料跟內容。但是,有鑒於今天的時間非常緊促,我們還有眾多貴賓們會致辭,所以我想把這個內容壓縮,很快地就把它結束。

這個《浴佛功德經》,我不曉得是不是第一次在西方開講,這是很短的一部經,有一點像是《盂蘭盆經》,所以每一部經、每一部經都有它的眷屬經。這個講經說法,可以帶動佛經的翻譯、佛學資料的彙編。因為我們在網上查一下,現在有關於這個《浴佛功德經》的資料,講經淺釋,都還非常地少,非常有限。我們也希望之後有更多的資料,法師們可以講這方面的經,然後加以彙編、翻譯。

這部經其實很短,主要就兩個人物,一個是佛世尊,一個是清凈慧菩薩。主要講的是兩個問題,一個是清凈慧菩薩所問的「為何浴佛」,第二個問題是「云何浴佛」--為什麼要浴佛?怎麼樣來浴佛?這個答案在哪裡?在我們今天浴佛的所有程序上面,這個我就不用繼續講。

我們都知道,今天來的貴賓有我們Ukiah市的市長羅丁(Mari Rodin),有來自於華僑文教中心的蘇上傑副主任,還有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的汪會長等一行,所以非常地難得。我個人就講到這邊。阿彌陀佛!

*     *     *

瑜珈市市長羅丁(Mari Rodin):感謝大家邀請我來這邊演講!

今天我們慶祝浴佛節,同時也慶祝地球日,這是多麼巧合的一件事情!我很榮幸,能夠到這裡來跟大家講話。我跟萬佛城有三項因緣:第一次是在15年前左右,在你們非常好吃的這個餐廳裡頭用餐。第二個因緣,是恒音法師到Willits特許學校來參觀。第三個因緣,是在我準備做今天這個演講之前,我想到我的先生和我曾經在20多年前,參加過這裡的浴佛節。當時我們住在達摩鎮,離這裡並不遠。

從那時到現在,我的人生經歷過一段曲折的路程。我從聽障兒童教師,變成特許學校校長,然後變成建造商,現在我是民選官員。在我來到這裡之前,我針對這個浴佛節的儀式起源,做了一點研究及搜集資料--為了要準備我今天的演講。結果我發現:浴佛的目的,是要清凈我們的自心,讓我們免除貪、瞋、癡。

我也發現到:佛陀在當他接受到天龍的香雨,還有清凈雨的滋潤的時候,他其實是剛剛誕生到這個世界來。而他因為天龍的香雨滋潤,使他能夠免於這個世界上的許多毒素的侵擾。

我們所有的小朋友,我們未來年輕的公民,在我們今天這個世界上,也同樣可以免於貪、瞋、癡。同時,並創造一個慷慨、富有愛心,同時也引人入勝的世界。那要怎麼做呢?有些孩子非常幸運,能夠生到一個家庭裡頭,是充滿著愛心、尊重,和能夠引導他們好奇心的,這樣的家庭就是小朋友的第一個學校。

接著,這樣的小朋友到我們的學校裡去,學習其他的東西,讓他們能夠免於這個世界上有害、有毒的事物干擾,像這些的育良小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這樣的學校--謝天謝地--事實上是在增加當中。例如華爾道夫學校,有反應的、互動式的學校;還有另外一所學校,像優德陀奇亞這樣的學校。

這些學校都是在教小朋友慈悲,不要有暴力。同時,這樣的教育環境也是充滿了對深度思考,以及專心的這樣子的愛好。所以對我而言,一個良好的學習以及團體生活的教育,就是像天龍所降下的香雨一樣,非常的清澈,讓人很歡喜。同時也強化我們的力量,讓我們能夠對抗這世界的毒素,讓我們能夠找到真正的道路。

當然,我們還有很多的毒素要去面對,要讓我們可以保護這個地球,以及保護人類免於這些毒素的傷害。那麼,有非常好的價值觀的這些學校,可以讓學生有同理心,有好奇心,同時更能夠深入地探索我們的內在世界。這樣子的學校,可以讓小朋友的人生變成非常的豐富,讓他們可以變成我們未來的領袖,同時,也變成我們這個星球未來的希望。

在他們的清澈的眼睛裡,以及他們受過良好教育的心靈裡,我們都可以看到這個星球未來的希望。所以,再一次感謝大家邀請我來參加這個盛會。

*     *     *

陳果璞居士:今天我們還有其他的貴賓,包括北加州中文聯合學會會長汪昌泰、秘書長王進德,我們還有一群中文老師也在這裡,跟我們一塊兒慶祝這個節日。接下來,我們要邀請臺北駐舊金山經濟文化辦事處的官員來跟我們致辭。

*     *     *

臺北駐舊金山經濟文化辦事處蘇上傑副主任:方丈、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大家午安,大家好!

我今天非常榮幸,代表駐舊金山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金山灣區華僑文化服務中心,來參加今天這場莊嚴盛大的盛會,一同來慶祝我們佛陀的壽辰。這是我第一次來這個地方,對這周圍的環境,跟你們所做的一切,我覺得相當地印象深刻,也覺得非常地敬佩。

僑委會在海外,有提供非常多的中文學校的一些教科書和師資培訓的工作,我們知道,培德男校、女校長久以來在這個地方所展開的教育成效都非常地好。我想日後有很多機會,如果有學校需要我們的地方,請盡量跟我們合作,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來提供協助和支持。

最後,敬祝所有的大眾,所有的善知識,平安喜樂,諸事順利!

*     *     *

比丘尼恆輔:師父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

非常地高興,大家都能夠回到萬佛城來參加浴佛法會。師父曾經說過:佛是大覺者,是個真正明白的人。佛的身體是清凈的,並不需要我們來灌浴,那為什麼我們還要浴佛呢?浴,就是浴我們自己的心,使它能夠恢復清凈。我們舉行今天這個慶祝法會,是以慎重追憶的心思,這是一種孝道。佛出生的那一天,有九龍吐水,所以流傳下來這個浴佛的儀式。昨天晚上,方丈和尚已經跟我們講解了《浴佛功德經》,現在我跟大家做一點點復習。

在《浴佛功德經》裡,佛曾經告訴清凈慧菩薩說:諸佛世尊具有三種身,我們如果能夠以至誠殷重的心,佛就會現無量的身來讓我們供養。我們如果能夠做這樣的供養,就會有15種殊勝的功德。

因為時間的關係,請大家到布告欄裡去看,在男、女眾的布告欄裡面,都有浴佛的15種功德,我簡單地跟大家介紹5種:第一個是常見諸佛,就是你常常可以看到佛菩薩。如果生在人中,你就會生在大姓、尊貴的家庭裡面,而且每個人都非常地恭敬你,看到你都能夠生歡喜心;你如果生在人中的話,很自然地你自己就會念佛了;還有一個,就是能夠在末法時期你就會來護持正法,所有十方的諸佛都會加被你。

清靜慧菩薩還問佛:要怎麼樣來浴這個佛像?佛就告訴他說:一定要對如來要起正念心,就是不要用邪心。我們的心也不要迷於「空」或是「有」,還要能對眾生起大慈悲心,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佛的三種身。

我們今天大家都來浴佛了,浴了佛以後,你就可以讓人、天大家都能夠受到福樂,而且沒有病,可以延你的壽命。你所求的所有的願都能夠滿你的願。而且你家裡的親友眷屬都能非常地平安。我們會永遠地離開所有的苦的根源;尤其是女孩子,就不用再受女身了,我們也很快地能夠覺悟成等正覺。

今天,大家都已經很誠心地浴佛了,所有的功德,我們不去求,也都會得到。接下來,我們要開始拜萬佛寶懺,但願大家都能夠善根增長,同證菩提。阿彌陀佛!

*     *     *

比丘恆律:師父上人、各位貴賓、各位法師們及各位善知識們:

我們很感恩,剛剛聽到各位貴賓及法師們給我們精闢的演說和開示,相信我們都獲益良多,有所啟發。

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來到這個世間來顯示:雖然我們有身份、地位、年齡、性別、教育程度,乃至膚色的種種不同,但是我們都有成佛的潛力,那也是我們經常所說的,眾生皆具有佛性。

佛性是什麼呢?在哪裡呢?有一首偈頌是這麼說的: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那麼,談到靈山,靈山是不是我們世尊在印度靈鷲山講《法華經》的道場嗎?不是的。靈山就是我們每一個眾生本具的清凈的自性,或者是我們的覺性,每一個眾生都具有的,只是我們不認得它,而離它越來越遠--所謂的背覺合塵。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追逐五欲短暫的刺激,我們跟著這五欲的刺激,越跑離我們清凈的覺性越遠,我們感覺到越空虛,越不滿足,甚至憤怒。所以,我們需要一個靈山塔來指引我們,回到我們清凈的靈山--自性,祥和的覺性當中。這個靈山塔是什麼呢?就是萬佛聖城的六大宗旨: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

如果我們以此六大宗旨來修行的話,我們就回到我們清凈的靈山。換句話說,我們會發現:釋迦牟尼佛的靈山法會儼然未散!釋迦牟尼佛正在放大光明,轉妙法輪,而我們的心中會充滿著祥和的喜悅和智慧。所以,這偈頌說「好向靈山塔下修」,也就是說我們要互相鼓勵,來修行這六大宗旨。

今天,我們除了來慶祝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聖誕,同時在無言堂,我們也有一個難得的機會,能夠瞻仰佛陀的舍利、虛雲老和尚的舍利,及宣公上人的舍利,從現在到1點鐘為止。在1點鐘,佛殿我們有舉行放生法會,歡迎大家隨喜參加。最後,祝我們大家佛誕節快樂!

《冥報記》的醒世故事

孫海麗 講於2012年4月13日星期五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Sun Hai Li on April 13  (Friday), 2012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上人、各位法師、各位佛友:阿彌陀佛!這裡是孫海麗,今天上臺來跟各位分享兩則我所讀到的故事。

這兩則故事都是有關偷盜的,它們有兩個不同的結局跟果報,是摘自於一本書,叫做《冥報記》--幽冥界的冥,報應的報,記載的記,《冥報記》。這一本書是我從祖師殿請到的。所以我相信有人也許已經讀到,或者是聽到過的話,就只好再聽一遍了。

其實,我很高興能夠閱讀到這一本書,因為裡面講到很多有關因果報應、輪迴的故事,還有講到有的人死了以後,沒有多久又回到陽間來,訴說他們在陰間所看到的或是所遭遇到的一些事情。看了以後,讓我更深深地覺得,應該每天都要謹言慎行,而且要多多反省自己。

這書裡面有一則故事,我以前也曾經聽上人講過,所以這書裡面的故事,我相信每一則故事都是真的。第一則故事;這些故事都是很久遠的時候了,所以不曉得是什麼時候:

在中國有一位學者,他心地非常正直。有一天,在陰曹地府的第七殿缺人,那玉皇大帝就請這位學者來補這個缺--暫時補這個缺。每隔幾天,他就必須要到地獄去處理一些事情。他的工作也只是檢查登記簿,並不需要做判案的工作。

在地獄裡面,他看到每一個人,因為各人所造的業不同,受的果報也不同。所以有時候,他會看到有人自動地往刀山劍樹上走,他就會呼叫他們,想要找人來幫忙救他們。但是,每當他想要救那個人的時候,那個人就會往刀山劍樹上走得更快,所以幾乎是無法挽救那個人。

有一天,他在那個登記簿上看到有關於他的太太的一條罪狀:他的太太偷了鄰居的一隻雞;這隻雞以及雞毛總共稱起來是一斤十二兩。當他看了之後,他就把這一頁折起來,做一個記號。

當他回陽了之後,他就問他的太太:是否她有偷鄰居的雞?首先,他的太太還想要抵賴,不承認。後來當他告訴太太,在地獄裡看到的事情之後呢,他的太太就承認了,自首了。她說:因為這隻鄰居的雞吃了她曬的食物,所以她就不小心把牠打死了。她又害怕這位鄰居的婦人會很兇悍地對她,會責罵她,所以她就把這隻雞給藏起來了。

所以這對夫婦就把這隻雞給拿出來,一稱,真的是不多不少,就是一斤十二兩,他們非常地驚訝:這個登記簿上實在是太準了!所以他們就折合了市價,連同這一隻死雞拿去賠償鄰居,並且謝罪。

沒有多久,當他又回地獄去上班的時候,他就把這一本登記簿又打開看,這一頁仍舊在,但是他太太的罪狀已經消失了。這個就是第一則故事。第二個故事呢,是關於一個小男孩偷盜的故事。

在隋朝,有一個州叫濟州。濟州的城外有一個13歲的小男孩,他經常偷鄰居的雞蛋煮來吃。

有一天早上,當村子的人都還沒有起床的時候,他的父親聽到一個人在敲門,叫他兒子的名字,他就叫他的兒子出去開門。當這個兒子開門以後,見到門外有一個他不認識的人,跟他說:「有人告你偷東西,官府要傳喚你。」這個兒子就向他的父親說:「哦,他們是叫我去服勞役的。」所以他就進屋內,準備要帶一些衣服和乾糧。這位使者就說「不用了」,於是,就帶著這個小孩子出了這個村門。

那村子的南邊本來是一塊桑樹田,這桑樹田已經耕耘過,準備要等著下種。在這兒,現在忽然就出現了一座小城,這城的四面都是門樓,而且色彩非常艷麗。這個小孩子覺得非常地奇怪,就問這個人,說:「哎!什麼時候蓋的這一座城?」這位使者就呵斥他、罵他,不許他說話。

這位使者就把他帶到城的北門,叫他進去。這小孩子剛進城門的時候,城門就忽然關閉起來了。他一看,城內一個人都沒有,是一座空城,地上都是深到腳踝的熱灰跟碎火。他嚇得大聲呼叫,就奔走到南邊的門;快要到南邊的門的時候,門就關起來了。後來他又往東、西、北邊的門奔走,情形都是一樣:還沒有到時門是開的,快要走到的時候門就關閉了。

這個時候,村裡的人陸陸續續到田間去工作,男女老少都看到這個小孩子,在還沒有下種的桑樹預耕田裡面,四方奔跑,口裡好像在呼叫著什麼。大家都說:「哎!這個小孩子是不是發狂了,怎麼跑到這邊來遊戲個不停呢?」

到了中午吃飯的時間,採桑葉的人都回家了,這小男孩的父親就問人說:「哎!有沒有看到我的兒子呀?」採桑的人就回答說:「你兒子在村子的南邊奔走遊戲,叫都叫不來。」做父親的就走出了村子,遠遠地看到他的兒子在奔走,他就大聲地叫他兒子的名字;才叫了一聲,他的兒子就停止了奔跑,而且這個城墻和燒灰就都不見了。這小男孩一見到他的父親,整個人就倒了下來,就哭著就說這個經過的情形。

他的父親就看他兒子的腳,由小腿一半以上血肉都燒乾了,膝蓋以下呢,大部分都爛得像被炙過一樣,他的父親就把他抱回家療養。後來,大腿的肉就又長回來了,但是他膝蓋以下呢,就變成好像是枯骨一樣。

這些鄰里們就聽到這件事情以後,就走到這個小男孩走過的地方去看,大家都走得順利通暢,地上也沒有看到任何的熱灰呀跟碎火。所以,自從那以後,這個地方的這些人,不管是男女還是老幼,都統統開始持戒修行。我的故事講完了。阿彌陀佛!

我在君康(素食館)工作。我搬進來聖城住已經一年了,超過一年了。這一年之內,我感覺我的身心改變非常大。冥冥之中,我覺得,也得到佛菩薩以及上人的加被;不然的話,我覺得我是沒有辦法撐下來。我覺得自己個人的決心也是很重要的。

我感覺上人除了把佛法帶到西方,以及建立許多道場之外,他還有一個偉大的建設,就是建立了君康素食館。這個素食館讓許多的人能夠有機會來吃素,而且對沒有學佛的人是第一個起點;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吃,好吃的素食會讓人家高興,發菩提心和歡喜,漸漸地他們就會來學習佛法。

一天又一天,我看到很多不同的人來,或者還有很多同樣的客人都回來吃,他們都是吃不膩,而且都很稱讚。我知道,素食館是在1991年成立的,从那以后,也有許多,非常多的人辛苦撐下來,直到今天。

談公平

比丘尼恆丙 講於2012年3月9日星期五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Bhikshuni Heng Bing on March 9 (Friday), 2012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師父上人、各位善知識:阿彌陀佛!我是恒丙。今天跟大家結結法緣。

因為我們這主題,我們自己選的很難,所以我想想在學校,我們每兩個月都有一個道德的主題。好像孝順、忠心……這三個月我們都有談公平,所以我就拿公平來講講。

為什麼我講這個呢?因為每天如果我們不想清楚,我們不知道它會起煩惱:「為什麼人家有,我們沒有?」對我們來說,就很障礙我們的修行。因為我們修行最好就是不要讓煩惱起來。

以前有一位年輕人,也是很不耐煩,他不接受為什麼這世界上這麼多不平等的事。他就很不接受,他去問佛,說:「為什麼這世界上有人有長命、短命,有人生出來就健康,有人生出來就殘廢?」他問種種,有人為什麼生出來大家就都很歡迎,有人生出來就每個人不要他?他問那些。如果不學佛法,一般人在外面都會生起這些問題,有時候就怨天尤人。所以我們都很幸運—學到佛法,只有佛法才有真正的答案給我們,知道那個原因。

這個時候佛就很簡單地給他答案,短短地,但是很有意思。佛說,每個人你看他的行為、他的語言、他的思想,同不同?每個人都不一樣啊!所以他造出來也是不一樣的結果,他自己造成的身、口、意業不一樣,他的三業好像他遺傳的寶貝,他的好朋友,都跟著他。好像我們的業障就這樣子跟著我們,我們所做造出來的。

還有一個故事,講出來可能大家都聽過。兩隻馬在講話,一個母親,一個兒子。然後呢,牠就工作,每次工作都很辛苦。主人就跟牠們說:「你好好做工,我會給你好的食物吃。」但是,他就給牠吃一把乾草。小馬忍不住跟媽媽抱怨:「媽媽為什麼我們就吃這個呢?我看到一隻豬在那邊,牠為什麼每次都吃不一樣的食物?有時候有這個菜,又有那個菜,常常就換了。牠的肚子肥肥的,好像那個牛奶似的,牠吃得很好吃的樣子。」牠的媽媽說:「你不要看著就說好,因為牠不一定好,你等著看吧!」

然後,時間久了,豬長大了,越來越胖了。過年到了,主人就殺那隻豬,慶祝他們的新年。所以小馬看了,就知道了。牠的媽媽也說:「你看,不一定看著它好就是好的。我們應該有什麼就安分的,不應該再計較,找另外那個;因為人家好,不是真的比我們來得好。」

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我們要放鬆,不要再計較,計算什麼對我們有利益。因為我們種什麼得什麼。我們以前沒有做好,現在我們就得到什麼,這我們要受,不要再抱怨。因為抱怨,我們就發好多的戾氣,然後就起煩惱,對我們修行不好。

以前,有一個老修行,他很用功,做了一個廟的方丈,後來他往生了。從他往生後,這個廟裡就沒有人住。為什麼呢?有一天,有一個行腳的禪師,要來這個廟過夜。人們在那邊說:「法師,不要住這裡。在這裡每個晚上半夜的時候有個聲音,很可怕的,你不要住這邊。」那個禪師說:「為什麼?」他們說:「連我們都怕,所以我們搬走,不要在那個廟裡,那個廟已經沒有人住了。」

然後他們就跟那個法師說:「以前有一個老修行,他在那邊當家,後來他老了,病得很重。他的一些弟子不懂事,聽到醫生說,這老法師可能沒有力氣了,你們應該煮雞肉,拿著湯來餵他。那些弟子就依照這樣子做。老法師那個時候病重,也不知道,就逼他喝那個湯。然後喝湯,有時候他醒過來,他說:「你們給我什麼藥呢?」他們說:「是醫生教我們煮雞肉的湯給你喝。」他就生氣得不得了,生氣到死了。死了之後,他很怨恨,因為這樣子就墮落,他墮落到鬼道。

所以那個法師墮落到惡鬼,他每個半夜就出來了,每天都是這樣子。然後他就誦兩個偈頌,很懊惱的。每個人聽到都很害怕。他怎麼說呢?他說:「因病臥在床,一夜飲雞湯。」他就這樣子,每次講兩個偈頌,就哭,很大聲,每個人就很害怕。每個半夜都是這樣子。

那個禪師聽到,就決定說:「哦,這樣子,我也要住下去,然後看看。」那天他在那廟住下來,他等到半夜了,那個鬼也出來,他也一樣地,就誦兩個偈頌,就說:「因病臥在床,一夜飲雞湯。」這個禪師他趕快誦兩個偈頌,說:「三業好清淨,同佛往西方。」他就誦,這樣子鬼就聽到了,就覺悟了,從那個時候他沒有再出現。

他意思就是說,雖然你喝雞湯,但是如果你三業身口意,把它清凈了,你也是可以有機會同佛往西方去。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眼睛、兩個鼻子、兩個耳朵,我們只有一個口;但是口它就造成四惡在裡面。因為我們身有三惡,口有四惡,我們的心有三惡。身就是殺、盜、淫;口就是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我們的心就是貪、瞋、癡。所以我們的口,如果我們知道,我們就可避免這麼多麻煩。

在剛剛開始聽經的時候,上人提醒我們,不要造惡口,在道場裡面不要講是講非,這樣我們會造口業。

這兩個偈頌,也是我們漱口的時候,我們會念,提醒我們,是說:「漱口連心凈,吻水百花香,三業恒清凈,同佛往西方。」祝大家觀音七精進。

歡喜菩薩

比丘尼近目 講於2012年3月22日星期四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Bhikshuni Jin Mu on March 22 (Thu), 2012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宣公上人,以及諸位法師、諸位善知識:大家阿彌陀佛!近目因為本身沒有什麼學習,所以只能講些小典故,與大家分享。

我講的這個是真人真事,我想大家或許都知道,或者聽過,或者聽過這本書,《歡喜菩薩》。我只講其中的一兩個,就是說,這歡喜菩薩,她住在臺灣南部的鄉下。臺灣要開馬路,政府都會徵收你的土地。很多人都很怕被徵收到他的土地,可歡喜菩薩呢,就是非常不同。當有關人員去她家跟她談這個事情的時候,她竟然說:「哇!我太歡喜了。我真歡喜。我多麼有福報,我的地,可以給人家做馬路,讓人家從這邊過!那一定要你們開大一點,讓每一個車輛來往比較方便。」

這不就是佛所說的慈悲喜捨?再來,有一次她的兒子回來告訴她說:「媽!恭喜妳喲!」歡喜菩薩就說:「我孫子已經生了三天,怎麼現在才恭喜呢?」她兒子說,「不是的,妳的摩托車被偷了,妳就可以買新的了。」

歡喜菩薩聽了就說:「哇!」她也是很歡喜。她說:「她今天剛剛修了摩托車,一千多塊錢,把後面的箱子也都換了,那麼騎的人呢,就會很安全,不會有危險。」這是這麼大這麼寬的心胸,她真是無緣大慈。

他們那個鄉裡有一個人非常惡,非常霸道,佔了歡喜菩薩家的土地。很多鄉裡人就覺得很不公平。所以(村裡量土地時),就做個記號,就說這個是誰的,就是一個證據。請他們按照土地是屬於於誰的來量。可是這個惡霸就跟量土地的人說:「如果你敢插這個記號的話,我就把你打得跟土貼在一起。」

後來,警察也來了。他看警察來了,他也不怕。他說:「怎麼樣?你們去法院告我好了!」

結果歡喜菩薩遠遠就看他們,一面念佛一面跑過來,說:「我們都是有緣,大家不要生氣,有什麼事情我們該好好地講。」然後,她年紀比較大,她就叫他:「阿伯,你那個土地還給我,你歡喜嗎?」惡霸很生氣地就說:「我當然不歡喜了。」

那麼歡喜菩薩就說:「如果你不歡喜,就不想相宜了。我也本來應該孝順你的,你既然這樣子的話,那這個地你就拿去種,沒關係。量這個土地,只是為了下一代不會有糾紛。」她說:「你還是把地拿去種吧。」

歡喜菩薩說完這句話,交待好了,她就說:「那我走了。」她走了還沒幾步,就聽到那個惡霸在後面叫她的名字,流著鼻涕眼淚地說:「我把土地還給你。」

大家都很驚訝,什麼人都沒辦法,連警察都沒辦法,她只有幾句很慈悲的話,就讓這個惡霸感動了,眼淚鼻涕都流出來,而很願意地把土地還給她。

很多人就想說,這歡喜菩薩的家境一定很好,樣樣都好,所以她才這麼歡喜;若是她不是這麼樣美滿的話,她大概也歡喜不起來。

其實,她們家是很窮的--這個是道證法師寫的--她說,認識她的時候,她在醫院;她帶她十五歲的女兒得了癌症,她要來看病,還是要去借錢,或是把她田地賣掉,才可以到臺中來看病。她那一年呢,很奇怪,田裡一個西瓜都長不出來;養的雞和鴨,都死得光光的。她帶她女兒到臺中來求醫,她得的是鼻咽癌,已經到了骨髓,到腦部。

道證法師有一個心願就是,每一個她的病人她都會跟他講佛法;不管他聽或是不聽,他覺得,看他的善根,至少都給他種了一個種子。所以她帶她女兒來這邊看病的時候,因為她這個情況,所以醫生要給她做一個很特別的治療,要打七天七夜的化療。這個化療一般大人都很難忍受的。

道證法師那時候是醫生,後來她才出家的。那時候她也照例跟她講一些故事,也跟她講念佛。她們母女倆真的是善根非常地深厚,她跟她倆講,她倆完全接受,當下念佛。因為她為了她的女兒,她女兒也怕那個針,所以她們非常專心,不眠不休,念了七天七夜,念到她說什麼苦也沒有了,身體也沒有了,只有一句「阿彌陀佛」。

她帶她女兒回去的時候,正好颱風過境,她家的屋頂都快被掀起來了。還好人家幫忙,用個繩子,弄上磚塊,才算房子還可以進去,但是裡面漏雨漏得非常厲害。但是她並沒有因此而悲傷,沒有因此而氣餒。她不停地念佛,她跟雨比賽一樣,念得噼哩啪啦地;不管風再大,她也念得比風還大,念得風都吹不進去,念得心都非常地安定。

後來她常說,我們好好念佛,可以得道。又說,阿彌陀佛開了她的智慧,也開了她的心門,所以她把所有的煩惱都變成歡喜跟力量。所以以後碰到任何事情,她都還是很感恩。她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從來不怨天尤人。以後不管她做任何的事情,她都是在念佛;不管是在做工,苦惱也好,歡喜也好,或怎麼樣好,忙也好,煮飯也好,反正一切事情她都沒有離開念佛。

她女兒在十七歲那年,自知時至往生了。她在往生以前都做了一個很好的安排。她把自己賺的一點錢給媽媽買了點禮物,給爸爸有禮物,哥哥有禮物,姐妹都有禮物。以後,她那天還跟她的嬸嬸收穀子;收好了以後,她就說她要洗頭,要換衣服。歡喜菩薩一聽,就有點奇怪,就跟她同修說:「我們來幫她助念吧!」她(女兒)沐浴乾淨以後,就這樣睡著,含笑而往生了。

她是在極苦之中學佛的。所以佛常講說,八苦是我們的老師。

現在我們要換一個廣欽老和尚的考題。廣欽老和尚要往生以前呢,他們都在念「南無阿彌陀佛」,他自己也念得非常非常地大聲。他弟子都很怕他支撐不下,因為他都沒有吃東西,可是他還是堅持這樣子念。可是在往生六天以前,他突然跟他弟子說,你們幫我誦《大藏經》。他弟子就去搬了很多《大藏經》來,就問廣欽老和尚說誦哪一部。他說統統誦。哇!他弟子就緊張了,看他一副要往生的樣子,要統統誦,不知道誦什麼,就《金剛經》吶,《地藏經》吶,反正很多經都開始誦,誦得很緊張。可是廣欽老和尚在那邊很幽默地笑。然後這樣子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得非常大聲,旁邊念經都不會吵到他,他照樣就在那邊念「南無阿彌陀佛」,不停地念。

這是可以讓我們去深思,去思考的。廣欽老和尚教他弟子說,不要去做一個石頭狗,人家隨便丟了一個石頭,你就去追,結果是一個不能吃的石頭。東丟一塊,你就東跑一下;就是說,自己都做不了主的話,那西方就去不了。阿彌陀佛。

祇桓精舍與心念關係

比丘尼恆居 講於2012年4月10日星期二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Bhikshuni Heng Ju on April 10 (Tuesday), 2012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我是恒居,今天是輪到我在這裡和大家結法緣。有一次晚上聽經時,聽到上人說他以前去印度的時候,看到以往的聖地已經荒廢了,不勝感慨。所以今天晚上想談談有關於祇桓精舍的一些起落。

依照道宣律師《祇桓寺感通記》上說,在經律上大部分都說祇桓寺的基址是八十頃地,一百二十院;東西近有十里,南北七百餘步。是由祇陀太子和須達多長者二人共同造成的。之後,經兩百年被燒盡,相當於此土姬周第十三主周平王三十一年。

當時祇陀太子雖然不想賣,後來看到地上布金,就欣然奉施了。他告訴須達多長者說,我自己造寺就可以,不假於你;須達多長者不允許,因此兩人共同造寺。

當時太子立一個願,如果以後此寺方毀的時候,願樹還是活的。所以以後遇到火災,所有的房子、殿宇都被燒盡,但是,所立的樹還是原來的樣子,沒有被燒毀。

為什麼會被燒毀呢?是由於須達多長者在凡夫時,以賣肉得來的錢。當時他雖是居在卑賤的地位,但是後來出貴了,而且成了巨富。由於財是由穢心得來了,以此造寺最終遭到焚毀;而太子因為他的願是清淨心,所以樹木還是生著的,沒有焚毀。正是由於所造的業不一樣,所以表現得染和淨。

被焚毀之後,經過五百年,有旃育迦王,依原先的地,再造大概約十分之一;但是經過一百年後,又被賊燒盡了。

再經過十三年,又有一個國王六師迦,依前面的再重造殿宇,很壯麗,都是用寶來莊嚴的。

再經過一百年,被一個惡王所毀壞,變成殺人的場所。四天王和娑竭龍王看了很憤怒,就用大石壓這個殺人場;經過九十年,荒廢沒有人。

後來又由忉利天王令他第二個兒子下來當人王,又依地造寺,非常莊嚴,好過佛在世的時候;但是經過一百五十年,被魔天燒滅了。

到了現代呢,它已經非常地荒涼。這個祇桓寺,有南天王子撰了《祇桓圖》一百卷,北天王子撰《五大精舍圖》兩百卷,都擱在他們本天裡面。

在造寺的時候,沒有一定的準則,隨著施主的貧富力量而作。然而,需用心很精誠而造的寺物,雖然很小,但是得的福卻很宏大,而且無上。依經上說,造四果聖人塔廟滿天下,盡形壽供養,不如有人在佛涅槃後,取佛舍利造塔供養所得的功德,勝過前面的功德,百千萬億分。

但是也不是絕對用這個來做比較。一個是由於福有優劣,二者由於心有強弱;如果有真心,縱然很小,但是得福多,何況於大?如果以虛偽心,縱然造得很大,但是得福很少,何況於小呢?所以如果有人發心造廟,必須用殷重心,不可以用輕慢心。

以前上人也常常告誡弟子們,不要用攀緣心去做事;做事要腳踏實地地去做,如法如律,而且不要走旁門左道。所以上人希望我們將來造廟,也是如此。假使造廟的時候有很多鄰居反對,不歡喜,上人也不牽強地去做;即使錢不夠造廟了,也不隨便去攀緣,所謂「因地不真,果招紆曲」。

以前曾經聽到前面的師兄說過,上人希望在妙覺山蓋大雄寶殿,在天上就已經有寶殿的形象了。當時我聽了有點納悶,為什麼大雄寶殿還沒有蓋成,天上就已經有了寶殿的形象?看到了須達多長者的故事之後,我才明白,原來須達多長者當時和舍利弗尊者前往祇桓精舍,他們各自手捉繩子的一頭,在量地。舍利弗尊者欣然含笑,須達多長者問,「尊人為何笑啊?」舍利弗尊者回答說,「你才開始在量地,六欲天中宮殿已成了。」

須達多長者借舍利弗的天眼觀看,很清楚地看見六天嚴淨的宮殿。然後,問舍利弗尊者說,「這六天中何處是最樂?」舍利弗尊者說,「下三天欲念染著;上二天憍逸;第四天中少欲知足,有一生補處,菩薩來生其中,說法不絕。」

須達多長者說:「我正當生第四天中。」這第四天就是兜率天。他這話一說完,其他天的宮殿形象都滅了,唯有第四天的宮殿湛然存在。雖然祇桓精舍還沒有造成,天上的宮殿就已形成了。

須達多長者在佛的時候,得須陀桓果。當他生病的時候,佛去看望他,給他授記,說他,「得阿那含果,到命終時,會生到兜率陀天,到了彌勒佛出世時,方證阿羅漢果。」

所以我們看了這個故事,就知道我們的起心動念,作善或者作惡,隨著它的果就現前在天上或地獄。

我可以再講一個故事。在宋朝,有位叫衛仲達的人,在翰林院任職。有一次神識被鬼卒攝入陰間,閻羅王命人呈報善惡記錄簿來查看。他的惡記錄簿居然堆滿了庭院,而善記錄簿卻只有一個小卷軸而已。閻王又命人取秤來稱稱看,他滿庭的惡記錄簿反而比這小小一卷的行善記錄簿還輕。

仲達好奇地問:「我尚未四十歲,哪來如此多的過惡啊?」閻王回說:「只要心念不正,就已經被鬼神記錄存檔了,不是做了才算。」

衛仲達又說:「請問善的記錄簿中記載的是什麼事呢」?閻王答:「朝廷計劃新建三山石橋的大工程,當時你上奏勸諫皇帝不要修建,這就是你的奏章文稿。」

衛仲達說:「我雖上奏了,但朝廷並未採納,於事無補,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善功德呢?」閻王說:「朝廷雖未採納,但當時你的存心是為了體恤萬民之苦;若被採納,則善利更大。」

由以上的故事看來,我們起心動念,就是一個因,就是一個種子;將來因緣成熟就結果了,就像我們在這裡念佛,是種了淨土因,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花也開始在長大。所以我們隨時隨地都要注意自己的心念正不正;雖然別人看不見,但是因果絲毫不爽。阿彌陀佛。

闔家團圓在聖城

吳親容 講於2012年3月23日星期五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Wu Chin Rong on March 23 (Friday), 2012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阿彌陀佛!我是吳李玉,法名親容。今天法師叫我結法緣,我很慚愧,最怕的就是上臺結法緣;因為我很笨,水平有限,不會說話,請大家慈悲容忍一下,有說得不對的地方請指正!

首先感恩宣公上人,創造了聖城好的道風和正法,留下給我們修行。感恩在法國有位居士,是上人老弟子,法名果娥;2005年她叫我大兒子跟她到萬佛聖城拜萬佛寶懺,我就同意讓我兒子來拜懺。

回來時他告訴我們,說過3個月他要去聖城出家了。當時我們全家人聽了,心裡十二分地難過。我本人難受的時候就念阿彌陀佛,心裡升起的智慧,讓情緒慢慢地平靜下來。現在我要開始謝謝他,讓我不用帶孫子了,呵呵!這條出家的路是最好的解脫之路,我但願他好好修行。

現在他的妹妹在這裡讀書。當時他妹妹是不同意來的,答應他來這裡只讀半年。後來不知道他有什麼本事把她留下來了,現在已經3年了,讀書讀得很好,英文考A。我看她也很開心,謝謝法師們和老師們教她。我很開心。

當年她剛剛來聖城才幾天的時候,她哥哥(現在是近輪法師了)叫她受五戒;正好是地藏七,她就同意了。現在這裡要辦「八關齋戒」了,她哥哥叫她來受。她每次都要來受「八關齋戒」,有時候是3天過午都不食了。我也要謝謝我的女兒同意留下來讀書,讓我有這個因緣留在這裡長住。還要謝謝我的先生,同意我陪女兒在這裡長住。

念「阿彌陀佛」真是不可思議!回想起來,我剛剛生大兒子的時候,我肚子很痛。我先生的嫂嫂過來看我,她說第一胎要3天才能生出來;我聽到怕死了,就念句「阿彌陀佛」,結果不到5分鐘他就出生了!

那時候我不知道念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後來我想這句話真好啊!如果以後再生小孩的話,這句話不要忘記。第二年,真的有第二個兒子了。他出生的時候,我就在心裡默默念阿彌陀佛名號,他馬上就順利生出來了。

可能念阿彌陀佛而生的小孩都不會結婚。現在我的小兒子不交女朋友、不喝酒、不抽菸,長得比大兒子還高。我這兩個兒子我感覺很滿意的。這兩個兒子幫我很多忙;小的時候,我叫他做什麼他就聽什麼、做什麼。前幾個月,我聽他爸爸說他自己去開店了,不要他爸爸一分錢。

我的兩個兒子是在中國出生的,女兒是在法國出生的。我先生1982年去法國,在法國當兵滿5年了,就申請讓我和兒子們三個人去法國。1988年我們申請被批准,我們到了法國;到法國3個月以後,我就自己開店了,一直忙到現在,都是在外面忙。

我2006年來這裡看望出家的兒子,回去以後知道人生是無常的,慢慢地就對生意沒有興趣了,我就看宣公上人的開示。以前都是在外面忙,現在我想要為自己忙一點,準備去西方了,呵呵!我看師父上人的開示:「看破、放下;放下就是解脫。」我現在放下家庭和事業,來聖城快兩年了。在這一年多時間裡,我像一個大小孩,學習工作、學習上課、學習佛法……,在這裡好開心,每天跟著法師們,與大家一起學習佛法,在我心中每個人都是佛菩薩!

在法國一年只有三次大悲懺,在這裡天天有。我可能跟聖城有因緣,我在法國道場跟其他道場好幾年了,每個禮拜天都帶我女兒一起去拜佛,人家叫我去皈依,我都沒答應。2003年,恒實法師他們一行在法國,我有個佛友打電話給我,叫我去皈依,我們兩個都皈依了,跟女兒一起皈依的。2006年在這裡受五戒;2009年在這裡受了菩薩戒,這幾年以來我統統受完。

今天的時間過得很慢!呵呵!我就說我爸爸媽媽,老人家的故事吧。我皈依、學佛以後,感覺到自己很好,自己很有力量,應該幫助我爸爸媽媽念佛,迴向去西方了。

我爸爸媽媽在家,整天都跟我念佛。有一天,我爸爸在外面一邊走路,一邊念佛號,有一個車開過來把我爸爸碰倒在地上了。開車的人嚇死了,馬上下來把我爸爸扶起來,要送他去醫院。我爸爸起來後,感覺到自己身體沒有痛,他說:「我是念阿彌陀佛的人,不會有事,沒有事的。」呵呵!我感覺到念佛真是不可思議!

現在我媽媽第二次中風了,我前些天打電話給我姐姐;她說媽媽這次生病很嚴重了,我是準備回去看她了。後來我碰到恆慎法師,她叫我立牌位給媽媽。第二天我打電話給我姐姐,她說:「媽媽會說話了,第一句說出來就是念阿彌陀佛。哇!」

我想現在還是不回去了。我姐姐、弟弟、妹妹在她身邊照顧她,我很放心。她現在已經回家了。我前個禮拜打電話給她,我叫她,她就念了一句阿彌陀佛。我聽到老人家念阿彌陀佛心裡很高興。我準備7月份去看她。我這裡6、7年都沒有看她,都在這裡。

我家裡的人和親戚朋友們看我學佛法很好、很自在,於是我先生的妹妹也去學佛法,皈依了。她太聰明,但有點障礙,就是她現在身上附著的東西不讓她學佛法。她來到聖城這裡有兩年了,可能大家都知道她的情況吧!我代她向大家說聲對不起,她在這裡打擾了大家了。

再講一講我學佛的因緣吧!我見到出家人、三寶弟子,我內心很恭敬的。我是1997年在其它道場學佛法了。聽說我的外婆有4個姐妹,只有我外婆一個嫁人了,其他三個姐妹都是出家人。對這件事,我小的時候媽媽都沒有告訴過我,我說:「假如妳早告訴我,我也許就不會這麼痛苦了,我不要(組織)家庭了。」

人家說沒有家庭、沒有兒子就可以出家了;我還好,生的兒子還出家了。不過人家說我的家庭是很美滿的,實際上在我的心裡認為,沒有學佛法的時候,感覺自己還很好的,但對於學佛法的角度來說,其實這也是一種障礙。

以前,我兒子小的時候就會幫我做家事,很多人都羨慕我,說:「妳的兒子能當一個女兒用呢,都把妳家裡整理得乾乾凈凈的。」都不用我做的。可是現在人家又羨慕我;學習佛法的人也羨慕我的,說:「妳真好!妳的兒子出家了。」呵呵!

我但願我的小兒子也有因緣,快點過來就好了!我在今年過年的時候,打電話給我的先生;他一個人在家裡,我說:「今天過年了,你吃什麼?」他說:「我一個人不想吃什麼,自己煮點麵條吃吃啦!」我看他說得有點可憐,就說:「我在這裡很高興呢!這裡都是法師們煮菜給我們吃;要吃什麼就吃什麼,你就快一點來這裡吧!」他說:「我的房子放不下,沒人看。」

真的,我們現在是很大的房子,他一個人在家裡看房子。我對他說:「你萬一那個(一口)氣出去,不進來(氣)的話,誰看啊?」他問我怎麼辦;我說:「你把它賣掉吧!」他說:「等女兒21歲,大學畢業了,我就把它賣掉了,跟妳一起學了!」

我去年6月份回去的時候,他叫我跟他一起去中國買房子;我一想說:「我跟你去我被拉去了。我不跟你去,我還要去美國聖城。」後來去年10月份,他自己一個人去了(中國),探親。我說不要他在中國買房子,他現在還想買。他對我姐姐說:「我現在一個人不能做事業了。李玉不在的話,家裡的電話沒有人接,事業不能做了。」呵呵!

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修行進步,和南聖眾!早日解脫,阿彌陀佛!

當因緣成熟時

常杰、果娥,講於2012年3月20日星期二晚 萬佛城大殿  The talks given by Chang Jie & Guo Er on March 20 (Tue), 2012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常杰:阿彌陀佛!我叫常杰,來自中國北京,現在西北大學做訪問學者。坐在這裡,即倍感榮耀,又心存敬畏。下面我將自己學佛的經歷和參加法會的體會,向在座的法師、師兄弟做一匯報。

我研習佛法源自於對中國古典文化的熱愛。中國清朝學者王國維撰寫過一部詩詞鑒賞的書籍,叫《人間詞話》。他認為詩詞的最高境界就是無物、無我;這是一種源於佛學的觀點。

我最敬仰的人物之一,宋朝大文豪蘇東坡,詩詞書畫樣樣精通,而且佛學的造詣非常深厚,曾經為《楞嚴經》著書。他被認為最好的一首詩叫做《飛鴻》,頗有禪意:「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而佛學經典義理之深刻,文采之優美,邏輯之嚴密,讓我頂禮讚歎。

中國有句話,「讀過《楞嚴經》,不讀天下糟粕書。」我對佛學智慧非常地嚮往。宣化上人對諸多佛學經典的講解,深入淺出,對學佛者慈悲教誨,使我受益終身。

佛學是至高無上的智慧,用中國一位國學大師的話說,佛法在二十一世紀,要讓人們認識到它是智慧,而不是迷信,要用科學的方法來證明。

佛在為難陀講《入胎經》時說,從中陰身入胎到出胎,經歷三十八個七天;因為業力所使,每七天一個變化。佛將每一個七天的變化的特點,起了一個名稱,並且對每個七天長出什麼器官,什麼形狀,甚至胎兒有什麼感受,都有非常詳細的講解。

一位學醫的居士就此經寫了一本淺釋,用現代醫學觀察到的事實,對比佛所講的每一字每一句,證明佛在三千年前講的這部經,全部是對的,真的令人不可思議!

而佛講的更多經典,科學根本沒有辦法證實。可是我們有機緣研習佛法,就不必等到科學進步才能夠了解。在聽上人對《楞嚴咒》的開示時,上人說到這個咒,不可思議,而科學家們並不懂得。我當時就有一種心領神會。

佛講過十二因緣,也可以用科學來證實。受精卵在子宮壁著床之後,首先發育的是中樞神經和腦細胞。其次會發育出眼、耳、心、肝等器官的細胞。再次,各個器官逐漸生長,並長出皮膚、四肢等,胎兒成型。從這個次序看,無明緣行,行緣識。到了中陰身這個階段,而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是中陰身投胎到胎兒生長這個階段。

胎兒出生之後,眼、耳、鼻、舌、身、意時時被外部世界侵擾,障礙越多,煩惱越大,直到死亡。這是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

因此,老子說:「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我們很難回到嬰兒的那個狀態,何況回到真如自性的本來面目?佛在講解這個輪迴不息無明業力的同時,也告訴我們,回到那個真如自性的辦法,就是六度。

法會七日,在這個佛光普照的萬佛聖城,每一個參與者都在實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我將自己的體會以四句話來概括,就是「法會莊嚴,事理並修,佛力加被,人間極樂。」

我對佛理的認識還非常地淺薄,修行的功夫還是非常地欠缺。不妥之處,懇請法師、師兄弟不吝指正。阿彌陀佛。

*     *     *

果娥:尊敬的諸佛菩薩、宣公上人、諸位法師和同修們:阿彌陀佛!首先我想要感謝上人建立此莊嚴道場,也感恩上人把福報留下來,讓我們可以在這裡修行。這次住到萬佛城來,我學會了欣賞「妙」這個字。在這裡,一切一切都那麼妙,正如上人所說。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個故事大綱,是原先一九九五年我想寫給《金剛菩提海》刊登的。可是,我一直拖延到今天,什麼都沒寫成,除了一個題目;題目就是,正當上人在轉法輪的同時,我也在佛道上行走。

所以,當哲法師叫我來分享心得的時候,同時也逼我就開始寫這個文章。那我只有十五分鐘的時間,所以我將大略講一下,一些我從一九七八年,我人生學佛開始的一些的重要事件。

在一九七八年,那時上人來到馬來西亞弘法,就來到了我的家鄉,雙溪大年。我大概站離上人五尺的距離,我只懂得愣愣地望著他,心裡想,這和尚長得很奇特。這是我第一次看見大乘比丘,就搭袈裟,除了在電影裡看見以外。當時我也不懂得禮上人三拜。

一九八四年的時候,我有機緣閱讀到上人的傳,和上人對《大悲咒》的淺釋。從此,我就每天都會念七遍的大悲咒。

一九八六年的時候,我的母親就來訪萬佛城。這裡有一個故事想跟大家分享。

基本上我們家都是學小乘佛法。那時侯母親她想要來到這裡受八關齋戒,然後住在廟上一段時間,就當沙彌尼。那時侯,媽媽很愛漂亮,就算她有心想要出家剃頭,她也不願意剃光,只覺得剪一點點頭髮,意思下就好;因為她沒有辦法想像自己剃光的樣子。可是,當她從萬佛城回到馬來西亞的時候,她告訴我說:「我現在願意當沙彌尼,我願意剃光頭了。」我就很驚訝,心想,這是怎麼回事呢?萬佛城一定有些很奇特的事情發生。

簡短地說,媽媽來到這裡也已經種了因。所以,現在她的孩子,還有她孩子的孩子們,都有機會來到萬佛城來修行。所以,今天我們全都在這裡。我的姐姐一家人(除了還在為世間忙碌的兒子以外),還有我和我的家人(除了我還在念大學的兒子以外),全都到過了萬佛城。

一九八八年,我和我的同修,在上人來馬來西亞的時候,就受了三皈五戒。一九九〇年呢,我終於在結婚十年以後,沒有接受任何醫療的情況下,得了一個兒子。一九九九年,我又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她現在就在念培德女中。

我很幸運地就遇到了紫雲洞的法師。那時侯我正懷孕,她們就建議我誦《地藏經》,也建議我素食。

二〇〇九年,我終於來到了萬佛城,參加萬佛寶懺。在我們回去馬來西亞之前,有機會見方丈和尚。方丈和尚告訴我們,希望我們不要空手而回,就要把三寶都跟我們帶回去。方丈也送了一些紀念品,就是山門的鎖匙圈給我們。我把它當成來到萬佛城的鑰匙。

二〇一一年的八月,我又回到萬佛城,帶著我的女兒來上課,也帶我的外甥女來參加這個僧伽居士訓練班。我也有機會參加地藏法會。同修們都問我:「妳什麼時候還要回來呀?」我的回答是:「我想應該沒那麼快吧!」然而,去年十二月我又再次回到了萬佛城。

這次,我其實回來是想陪兩個女孩子過農曆新年,因為這是她們第一次離開家。可是,來到這裡我才發現,真正受益的人其實是我。因為我來到這裡可以參加二十一天的禪七,還有就是剛剛過的觀音法會,以及將要來臨的萬佛寶懺,還有《大方廣佛華嚴經》的華嚴法會。

這次我今年六月將回到馬來西亞。我可以告訴方丈和尚,我這次絕對不是空手而回了。因為我已經取了很多寶藏,就是從圖書館取了很多寶藏回家。在此我也要感謝法師,讓我有機會在女生宿舍住下來。我現在是很享受,因為我有機會跟女生們溝通,還有有機會為她們煮一些美食。

這次呢,同樣地,同修們又問我:「妳這次什麼時候再回來呀?」這次我就要向上人借一個回答,就是,當因緣成熟時。阿彌陀佛!

Eckerd College 學生在聖城的經驗

比丘尼恆音 講於2012年3月27日星期二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Bhikshuni Heng Yin on March 27 (Tue), 2012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上人、各位法師、各位佛友:阿彌陀佛!今晚我只是想報告一下上個禮拜,從 Eckerd College 來的學生的一些反應。

可能大家已經知道,Eckerd College 是佛羅里達州的一個私立大學。它在美國四十個大學裡面是屬於最高的,可以改變生命,是很有意義的一個教育。因為它在海邊,所以他們主要學習海洋科學,或者是哲學,跟環保科學、生態科學。本來他們來這邊,主要是想在我們的農場服務——種菜、拔草;但是因為下雨,所以他們臨時開始在小書庫幫忙搬書。搬書的時候他們看到很多經典,看到英文的經典就會問我們的義工--照顧他們的人,說:「這是什麼?」他就說:「哦,這是《華嚴經》。」所以就跟他們講一點點。這樣子他們就有因緣接觸到一點佛法。

  

因為他們來的時候什麼都不懂,大部份的人;有幾位好像兩年前來過,現在又來一次。這是他們的春假。我們第一天問他們:「你們知不知道三寶是什麼?知不知道佛是什麼?」他們都說不知道。所以我們就從最基本的,開始跟他們解釋。他們很安靜,沒有問題,因為他們一點概念都沒有。但是,帶他們的人就說,第二天開始,他們就在工作的時候開始問很多問題;第一天晚上聽到的不懂的東西,他們就開始問。

他們也看到我們的書庫:他們大書庫、小書庫都去幫忙,特別是男眾搬很多很重的書,因為我們現在要換地方。所以,他們看到法師一個人在那裡面,每一種書都知道在哪裡,他們很驚訝,也很佩服,就說:「如果真的只有法師一個人負責這麼大的地方的話,我們很樂意來幫忙,因為覺得很有意義,可以幫到這麼大的忙。」又覺得法師很可愛。

  

有一天,有位男眾非常感動,就是對所有聖城給他的這些經驗,他對有些人就用語言來表達。可是,我聽說他對書庫的法師說,他不知道怎麼樣表達,所以他就拜下去。大家也很驚訝,說:「為什麼你會懂得這樣子做?」他說:「因為我在這個大學上到佛學課,只有幾個禮拜的課。但那個佛學課的教授,第一天就拜所有的學生。」所以,我們就覺得這個大學也是有一點特殊的。

還有,他們也蠻尊重;因為不懂我們的規矩,所以有時候他們怕做錯,就會問。比如說什麼書可以放在哪裡,搬書的時候是不是不能放在地上,要放在什麼東西上面?他們也很欣賞,可以體驗到在寺廟上的生活。大家注意到,他們每天都來做早課。漢堡大學通常很多第二天就爬不起來了,但是他們非常地精進天天都來。他們有十二位,六位女的,六位男的,有好幾個都沒有打坐過,所以開始的時候就從最基本的教他們。但是,他們坐得非常靜,所以我們很快就可以增加時間。到了最後一天,就坐了五十分鐘。

  

他們很喜歡念「唵嘛呢叭咪吽」。發現先念咒可以幫他們靜下來,後來就要求下午也要打坐。有的說,坐這麼久對他們來說是不舒服的。但是他們很接受這個挑戰,讓他們可以增加忍耐力。還有,他們全部都發心要輪流地試著禁語。所以,他們在女眾方面就每天有兩位禁語。有的他們是連續兩三天都禁語。他們怎麼會有這個 idea(主意)呢?是因為前年來的學生,今年他們就想要試著做。其他人看著他們,就想要模仿他們,也想試。還有一位男的,他說他最喜歡的就是早晚課。他最喜歡進到佛殿看到出家人。有的人也很喜歡聽,還有跟著唱誦。

他們也覺得晚上講法討論的時間各有不同,因為有在家的老師,也有出家人講。他們希望以後有更多天有男眾法師去跟他們講法,這樣子會更平衡,因為這次男眾法師只去一天。由於他們在大書庫、小書庫已經看到很多經典的經名,所以就比較容易跟他們解釋、介紹這些經典。因此他們到了第二天就開始翻《楞嚴經》,讀幾段;還有《百法明門論》,跟他們講佛教的心理學;也讀了《華嚴經》的《十地品》的幾段。然後,他們隨時問很多問題,看怎麼樣可以把佛法運用在他們的生活中。主要是怎麼樣做一些正確的決定,來決定他們將來要怎麼樣做;不要做一些決定讓他們以後會後悔的。他們都非常感謝跟喜歡這裡的食物,還有這裡的住宿他們也覺得非常好。

  

在下午他們做完工以後,他們就去法大一個教室,在那裡喝點茶,吃一點點心,聊聊天,問一些問題,所以也有一些輕鬆的時間。還有一個晚上,教他們書法,教他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那個偈頌,讓他們知道了這些字的意思,把整個偈頌的意思,給他們拼出來,然後寫下來。同一個晚上,也有一些我們這邊的義工——正在幫忙寫英文唱誦的人,就唱給他們聽,他們也很喜歡。因為他們說,我們在大殿,中文的唱誦很好聽,英文的唱誦比較難跟上,因為還沒有很順,所以他們聽到這個新的唱誦的版本,都很歡喜。他們也有跟我們的學生有一點交流,就是我們有高中十二年級的學生,在他們來的時候去接待他們。

  

還有在菜園的時候,我們的小學生也去拔菜去,所以他們就一起交流。好像也跟男校學生去打籃球,輸得很慘。所以,他們帶走的是有一種希望,看到我們這裡可以這樣子,過著非常平靜的、永續性的環保的生活,在現在的社會是很難得的,這是個很好、很美的例子,人現在還可以有這種的生活。很多人說他們會繼續打坐,想要繼續打坐。我們鼓勵他們在他們的大學可以設一個團體,大家可以一起共修。他們也希望再回到這邊來。我們跟他們講,暑假這邊還有觀音七等等。

  

我想,不止上個禮拜來的這一批年輕人,還有在觀音七來的一批年輕人,他們都是蠻特別的。我不知道是他們特別有善根,還是他們代表一般的年輕人,就是大家都有一種希望,都希望可以找到一個方法,可以改變自己,然後改變世界。因為在外面看到現在的世界這麼多事情都很糟糕,好像越來越不好,自己覺得沒有力量可以做任何的改變,所以會很消極。但是,佛法就是只要我們在自己心裡,把我們心地掃乾凈,我們的習氣一個一個慢慢地改掉,我們就可以把世界也影響了,因為世界和我們是一體的,都是連結在一起的。我們不是自己一個人在做,我們是整個團體一起在做,每個人都在修自己,然後互相支持,也互相磨練,就可以更快地成功。剛剛所講的,因為他們看到了,佛法就是讓我們自己可以得到自由——有關我們自己的生活、我們的未來、我們的世界;而不是依賴一個外在的權威。所以這是他們可以接受的。

  

近經師:音法師現在想一想還要講什麼,所以我幫她講一分鐘。我有一個機會跟 Eckerd College 的幾位女學生接觸。我們講到,從佛羅里達那邊過來,需要長途的飛行。如果大家對美國的地理有一點了解的話,會知道佛羅里達州是在美國的東南角;萬佛聖城在加州,算北加州,雖然還沒有到西北角,但是已經在西部比較北邊了。所以大家可以想像,他們要飛行的距離跟時間。後來她們跟我說,她們從佛羅里達開始出發,飛到加州,然後到萬佛城,一共花了十九個小時。我一聽,十九個小時!我都可以回到臺灣,再下南部,還可能可以做一點其他的事情。所以他們真的很誠心要來這邊服務,或許往昔他們也有很善的因緣。

我還聽說他們在書庫搬書的時候,有位男學生好像搬的是《千佛懺》。他不懂中文,只看到這個是《千佛懺》,他就非常地歡喜,就說:「我可不可以要這一本《千佛懺》?」有一位義工或是法師就問他說:「你知不知道這個是在寫什麼東西?」他說:「我不知道,可是我看到這本書,我就非常喜歡。你可不可以把這本書送給我?」所以有人揣測,這個人以前是修《千佛懺》也不一定,我們也不知道。

  

恆音師:所以,他們也請了很多佛像跟菩薩像回去。阿彌陀佛!

誰叫你不早點來呢?

張果麟 講於2012年3月18日星期日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Guo Lin Chang on March 18 (Sunday), 2012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師父上人、各位善知識、各位法師:今天晚上弟子張福麟上臺報告。主要有兩個主題,一個是一九六二年的三月二十三號【見編按】;今天是三月十七號,等於剛好再一個禮拜,就是上人從中國來到美國,在三藩市下飛機的日子,是一九六二年。再七天,就是師父來到美國弘揚佛法的五十周年。所以今天晚上報告有一部分,就是關於這方面的感想。

那另外一個主題呢,就是關於前幾個禮拜,恒持法師有上一個專門的課,就是給大家一個練習講法的一個課,是開發主觀智能。我也去旁聽了幾堂課,所以有一點感想,今天跟大家分享。

關於這個主觀智能,記得在一九八五年初的時候,我剛搬進聖城做義工。那個時候,我是從臺灣移民到美國。在臺灣還沒有來美國的時候,我已經讀過上人的開示。我非常喜歡,心裡就想,將來我有機會去美國,我一定要去看看萬佛城。後來,機緣成熟,八五年初我就搬進來做義工。那個時候,上人每個禮拜都在妙語堂講法,所以我有機會聽上人親口講法。我非常地高興,可以說是法喜充滿。

當時,師父是講《大般涅槃經》,我們聽得很過癮,很高興。有一天,忽然師父不講了;不講了,就拿了一個抽籤筒,他就抽籤,抽到誰,誰就上臺去講。那個被抽到的弟子,就先坐在前面的板凳等;男眾的法師在左邊,女眾的法師在右邊,上去練習講經說法。上人就不講了,只是到最後的時候,有需要更正或補充的,上人才會講幾句。我心裡就很煩惱,很難過。當時就打了一個妄想,「哎呀!師父啊!我不遠千里地從臺灣來,你怎麼可以罷講呢?這太不公平了!你為什麼要這樣子對待我?」

後來,因為都是弟子們在講,所以上人就從臺上走下來了。當時我是坐在後面,上人就慢慢地朝我走過來,一直走到我面前,停下來看著我,然後笑笑地,很輕聲地跟我講說:「誰叫你不早點來呢?都是你的錯!」當時,被上人當頭一棒——是你的錯。後來我想想也是我的錯,為什麼我不早點來呢?

所以在聽持法師講的時候,我就想起來這件事情。今天晚上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都能夠記住,以後只要有機會就早點來萬佛城;否則啊,不要怪別人,只能怪你自己,晚來了聽不到上人講經,我就是一個好的例子。

第二件事跟大家報告的是,持法師在上課的時候提到,說這個「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得其解。」在上課時,持法師就提到說,上人在講經說法的時候,往往也是會這樣子。所以,我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親身的經歷。

那是在一九九四年的時候,上人在洛杉磯。有一次,我去那邊跟上人住了幾天。在那段時間,每天都有從長堤來的小沙彌和女眾法師。那些小沙彌都來對著上人背誦經典。比如說他最近背了什麼經典,就背誦給上人聽。

有一天,我記得很清楚,大家坐在客廳圍著上人。上人就講說:「現在我教你們怎麼樣講法。」我記得很清楚,師父就講說:「你首先,把你的氣集中在你的丹田。所以你吸氣,集中在你的丹田。然後,你就把你的氣,提到你頭上來。你講法的聲音,是從你的額頭,兩個眉毛之間發出去;而不是用你的嘴巴,也不是用你的喉嚨來喊。所以,這樣講,即使你不用麥克風,整個大殿都可以聽到。」我一聽,好像也不是很難,但也不是很懂;不過我想說,沒關係,有法師在,等一下我再問問法師,看他們怎麼解釋。

後來,上人進房休息了,我就問兩三位法師。他們說:「沒有啊!我們沒有聽見上人有講這個,用這個方法。」那我又問幾個小沙彌,他們也說,「唉!沒有啊,你怎麼會聽到這個?剛剛上人沒有講這個。」我問了全部的人,沒有一個人說有聽到這個。所以,我才知道,哦!原來是師父對我一個人講的。

過了好幾年,我還是不知道這個方法到底要怎麼樣做。有一天,無意之中在跟朗大衛David Rounds在談翻譯的時候,我就跟他提到這件事情。他就說:「哦!是這樣子,確實喔!」據他所知道,聲樂家在唱的時候,他們就是把氣集中在丹田,然後把氣沿著後脊那邊,把那個氣慢慢提上來,一直提到頭部。然後那個氣整個在頭裡面。換句話說,從他整個胸腔跟頭,都變成像一個喇叭一樣,然後那個聲音就可以共振。共振就從那個額頭那邊,整個頭好像那個喇叭一樣,把那個聲音傳出來。我那時候才比較了解,所以今天晚上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還有七分鐘,所以只能講一點點。下面跟大家報告,就是關於佛法在西方。

我個人的觀察,佛法在美國的弘揚,應該是潛力無窮的。為什麼呢?我是從兩點來看。第一點,佛的教育是,只要你要成佛的話,每個人修行都可以成佛。換句話說,是非常地平等;眾生都是平等的,這是佛教很重要的一個觀念。這個平等的觀念,在美國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每個人都有很強的意識。

換句話說,人人都有機會。人人都有什麼機會呢?現在,我們的大藏經經典,都是在網路上就可以查到了;不像以前,要找一本大藏經是非常地不容易。現在一個CD,或者在網路上,都可以很容易讀到大藏經。英文的翻譯也多起來。換句話說,只要你去找,只要你有心的話,絕對是可以讀到經典。

第二點,很能夠幫助佛法在美國發揚的原因,就是「法治」的觀念。佛交代佛的弟子,將來就是依法不依人。這個,個人認為在美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可以讓佛教在這邊發展。為什麼呢?因為美國是一個法治的國家。每個人都必須遵守相同的法律。法律之前,是人人平等的。同樣的,我們佛教,出家人、在家人都一樣,都有我們的戒律要遵守。只要美國人認同這個戒律呢,他自然就會受持。所以,等於他們從小,就有受這種法治的訓練,所以他們非常能夠接受這種方式。

簡單地講一下。我看到有一個新趨勢。這次觀音七,每一排,我們男眾這邊有六個人,(1) 穿便服的西方人有兩個,ABC (在美國出生長大的中國人) 有一個。(2) 穿海青的呢,東方人跟西方人,一半一半。(3) 穿縵衣的呢,西方人有一個,東方人有五個。這個在前幾年還沒有發生過,所以,這是一個很鼓舞的現象,表示有更多的西方人要來學佛法。阿彌陀佛!

【編按:上人 1962 來美的日期據當時報載,應為三月二十八日抵舊金山。】

如何教導善良品格

比丘尼近柔 講於2012年2月16日星期四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Bhikshuni Jin Rou on Feb 16 (Thur), 2012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師父上人、諸佛菩薩、各位法師、各位佛友:今天輪到近柔來跟大家結法緣,講法。

我想跟大家分享在師父在的時候,他怎麼樣來教導我們這些老師,怎麼樣來教導學生。

我到聖城時,那時候(學校)是從幼稚園到六年級,男女沒有分班。有一些男孩子,他們現在在男校那邊;可是事實上女校這邊,也有小男生。當學校開始慢慢成長起來的時候,五六年級的男生就到男校去;從幼稚園到四年級的學生,還是在女校這邊上課。

師父在的時候,其實很少到學校來,有時候碰到學生的時候,他會讓學生念《弟子規》,念《大悲咒》。對學生來說,要我們教《弟子規》,那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不只是讓他們背誦而已,而是要他們了解《弟子規》的道理,然後運用在生活上。

教《弟子規》在當時不是很容易的事,因為我們沒有很多書本。而且我們當時自己也是新來的老師,並不是很知道怎麼樣來教導學生,只能一邊學一邊教。

《弟子規》說,假如你的父母有錯誤,你要指正的時候,要用很柔和的方式來指正他們。教《弟子規》的人可以講一下是什麼。這聽起來道理好像很正確。

一個學生就說:「我爸爸吸煙,我就把這句話在他面前念,那他一定就會戒煙的。」第二天她愁眉苦臉地回來,說她念了這句給她爸爸聽,他一點都沒有注意。她很氣餒地說:「這一點用處都沒有。對我來說一點幫助都沒有。」

我很希望能幫她,所以就想了個方法。我在雜誌上看到有個報導,是有關肺癌的。我想了這個方法--讓學生回家的功課是跟父母一起念這個文章。之後讓他們的家長做一點這個方面的感想、心得。很有效!這個學生的爸爸戒了煙。

在果勒居士的課,他提到什麼是很務實、很實際的方式。他說,假如有個事情它能夠有實際的成果跟結果的話,那才會有用;否則就是空談的理論而已。所以,事實上教學生這些有實際成果的東西,是很重要的。

我現在想要提一個直接的例子,可能有些人已經注意到。在君康餐廳外頭,有兩棵紅杉樹(編按:美國紅木),漸漸失去了葉綠素之後,開始分裂,長得不很好。很幸運地,我們有一個新來的義工,是園藝方面的老師,原先是在曼都仙諾市區大學教書。現在他退休了,來到聖城。我們就讓他為這棵樹目前的疾病做些分析。他做了些關於酸鹼值的測試之後,給我們做了一些報告。

在我的課上,我跟學生教到活生生的菩薩,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碰到的這些菩薩。比方說像金恩博士等,在日常生活上要行菩薩道是相當相當困難,要做改變,更是難上加難。我就對我的學生講一些關於這些在大自然裡工作的人,他們怎麼樣子來幫忙拯救樹,讓樹成長得更好。我分享這些故事,是要讓我的學生也會想要做一樣的事情。

然後,我讓學生畫了一些小旗子,上面都寫的一些祝福的話。比方說,「我希望有更多的葉綠素可以成長」、「我希望獲得足夠的養分」……。我帶她們去有機堆肥處,告訴她們:「好!我們現在就要給這些樹一些養分。」我的班上有大約一半的女孩子,就不想做菩薩了;因為她們說:「假如還要處理這麼邋遢骯臟的有機肥的話,我放棄,我沒有辦法做。」

我也不知道用了什麼法子,但是終於讓她們每個人都拿個小桶子,上面裝了一些有機堆肥,拿到樹那邊去施肥。因為氣味很難聞,所以他們捏著鼻子,露出很難看的那種表情。我拿出了照相機,想要拍照;她們臉上馬上都露出笑容,因為要照相的關係。

我讓她們把這個堆肥放在樹下,也澆水。那天很熱,所以大家都是汗流浹背。但是,之後她們也知道,要當一個活生生的生活版的菩薩,不是非常容易。但是,她們很高興說她們走在菩提道上。所以講故事就是教導這些學生們最好的一個方式,讓他們可以學習。

我現在要講一個故事,是關於印度國王跟他的兒子的故事。這個國王非常仁慈,從早到晚都是幫他的人民設想;即使他們都還沒有出事,他也在那邊想,要怎麼樣才能給他們過得更好的生活。

他有三個兒子,跟他的想法非常不一致。這三個兒子是一點都不很想幫人民做打算的。他們也不管人民有沒有生病,或者有沒有食物可以吃,或者是老了,會有什麼樣的需要。他們都不是很注意,因為他們自己唯一關心的,就是自己在皇宮裡的享樂跟財富。他們只是浪費國王的財富,給人家惹麻煩而已。

所以這個國王相當地憂心忡忡,就想,到底要怎麼樣才能幫助他的兒子。他有個大臣就說:「我知道一個老師,很會講故事,也許他可以幫忙你的兒子。」這個老師的名字是Vishnu Sharma,一個梵文名字。這個老師就開始跟國王的這些兒子講故事,講了有關印度各處發生的故事。

三年後,國王的兒子回到皇宮裡來。他們記得聽過的這些故事,就很有禮貌,很有領導的能力,在商業上面也都很有概念。在國防上面因為沒有什麼戰爭,他們也就對待人民非常非常地仁慈,那國王就可以很安然地往生。

有人知道這些故事的名字嗎?這些故事一直編集起來,像故事集,叫Panchatantra。所以,要教導小孩、學生們佛法,教一些道理,講故事是很有效地一個方式。

我現在要講一些在聖城有關大自然的故事,這個大環境裡的故事。不知道什麼原因,今年很少下雨;冬天都快過去,雨季都快過了。不知道?告訴大家一些蕨類--那些長在樹上的植物--的一些事情。它們長在樹上,是要給那棵樹一些營養,把樹跟樹之間連接起來,在地底下的一些連接,把每棵樹都織起來成一個網結。假如沒有這樣子的連接,這樣子的溝通的話,那樹就會有麻煩。

那是一種叫做miner’s lettuce野生的生菜。(編按:英文名miner’s lettuce)因為很可口,我注意到大家都摘來吃。在這邊我要強調,假如這些都除掉了後,這對樹是有很大的影響。當然,這些植物,鹿還有一些鼠類,地鼠也都會去吃的。但是動物去吃這些植物的時候,牠會把這些植物裡的種子散播出去。所以事實上還是有利於這些植物的生長。

所以,今年既然沒有下很多雨,假如我們又從樹上摘這些植物,把它清得很乾淨的話,那很有可能它們就沒有辦法長得很好。比較好一點的消息,是我們可以買種子再來種。你可以在溫室裡種,再把它種在花園裡。兩百棵種子是兩塊錢,也許我們需要買一些種子來種。

我們假如真要吃這些野生菜的話,那我們來種它,比在天然長的摘來吃,會有經濟效益。因為兩百棵種子兩塊錢而已,而且不會影響到樹的成長。

因為還有點時間,所以還想講前任女校校長Terri Nicholson。她是易校長(前法界佛教大學校長)的妹妹,是育良小學、培德中學創校的校長。因為她當時開始當校長教書時,並沒有很多經驗,而且很年輕。有的時候,因為小孩子不聽話,在教室裡面到處跑,很不乖,不聽她的時候,她就有點急,有點氣,自己也就哭了起來。師父有時候會到教室看一看情形,就會問她:「妳怎麼自己在哭呢?」她說:「沒辦法,這些學生不聽我的。」師父就告訴她說:「那妳試試其他的辦法好了。」她說:「試什麼方式呢?」可是師父從來就沒有告訴她要怎麼樣來教學生;從來沒有跟她講,都讓她自己慢慢想出來解決之道。

而且師父知道,我們並不是專職的老師,沒有這方面的訓練。所以他會送我們去外頭的大學修教育學分,學怎麼樣當老師。之後,我們就拿到這方面的證書。當我們變成一個合格的專職老師之後,我們也就有更多的學生。

所以我在這邊想呼籲,鼓勵新來的老師去學習怎樣來當老師,來當合格的好老師。阿彌陀佛!

發大願

比丘尼近燈 講於2012年2月23日星期四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Bhikshuni Jin Deng on Feb 23 (Thur), 2012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阿彌陀佛!今天晚上是近燈上臺練習說法,我今天晚上的題目就是「發大願」。

今年年頭開始的時候,有人遇到善知識,就問他:「哎!你有沒有發大願呢?尤其是在釋迦牟尼佛成道那一天,很多人都發大願呢!你有沒有發大願啊?一個新年的開始,我們要發大願呢!」

請問大家今年年頭有沒有發大願呢?如果還沒有發願的佛友啊,請你們不要等,因為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得很快。發願是很重要的,在修道上願是一個方向、一種力量、一個目標。上人也講過:願比喻燈照著我們所走的路。我們修行不發願,就好像開花不結果的樹一樣,無有是處。所以我們一定要發願。

但是發願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用誠心、真心。在修道上,就是靠這個願力往前走,最後成佛都是靠著這個願力。過去的諸佛菩薩就是靠他們的願力修行,而得到成就;他們都很認真去發願,才證得這個無上正等正覺的位。未來諸佛菩薩也是如是啊!

我們一般凡夫的心是不穩定的,很容易跟著外面的境界去跑,別人說好聽的話,我們就很高興,講幾句不好聽的話,我們就一大堆的苦惱。歡喜的時候做好事,不歡喜的時候做不應該做的事情,所以一時歡喜時發的大願,是不堅固的。

發願之後,必須每一天都要念一遍這個發願文,來提醒我們自己,這樣就不容易忘記。我們每一次念,就是給自己一個充電的機會,鼓勵自己往前走的一個力量。久而久之,這個菩提心才堅固, 好像金剛一樣。什麼叫堅固的願?就是我們發願修道後,遇到什麼境界、什麼障礙,都不會往後退。

上人以前發願「日中一食」之後,上人沒有感覺到餓,這個就是願的力量;如果我們能夠真心去發願,佛菩薩會滿你的願。上人也講:「我們不吃我們應吃的食物,用這個食物與別人結緣。」「盡未來際都不會餓死的。」

另外就是,不論我們做什麼佛事,如為眾人服務、打掃寺廟、誦經、拜佛,做種種的功德,我們必須發願:功德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願他們能夠離苦得樂、發菩提心、早成佛道。不為自己得利益,或為少眾的利益。只有在特殊的情況之下,我們必須迴向給某某人,因為他生病啊,或有什麼需要,這個是例外的;否則,一般的迴向都是給法界一切眾生,這個是一個大的迴向,一個大的願。《華嚴經》裡面講:菩薩發願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在生活上,我們有時候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不知道過去種了什麼因,苦惱出現。怎麼辦? 我們來看看文殊師利菩薩發的十大願,文殊師利菩薩在他十大願中,每一個願的結尾,都是願一切眾生發菩提心,得入佛道。

在第二個大願,這裡講:「若有眾生毀謗于我,嗔恚于我,刑害于我,是人常生怨恨不能得解,我于是人願皆有緣,咸令悉發菩提之心」。在第五個大願,這裡講:「若有眾生不敬重于我、不從我、不見我,願皆與我有緣,咸令悉發菩提之心」。

從這兩個大願可以看到: 我們的冤親債主不管他們怎麼做, 怎麼對我們,怎麼樣的不好,我們不要起惡心。反而我們要發善願,打開我們的心胸,與他們結好緣,願他們發菩提心,早成佛道。文殊師利菩薩講完十大願,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

我們再來看彌勒菩薩發的大願。佛陀對阿難尊者講:彌勒佛過去行菩薩道的時候,「不持耳鼻、頭目手足、身命珍寶、城邑妻子及以國土布施與人,以成佛道,但以善權方便安樂之道,積集無上正等菩提。」還有,「晝夜六時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頂禮,于諸佛前,說是偈言(發願文)」。

彌勒菩薩這個偈頌很長,我們就挑幾個出來講好了,「我今歸命禮,十方一切佛,遠離諸惡道,能得生天上,乃至證涅槃」;「若我作少罪,隨心之所生,今對諸佛前,懺悔令除滅」(我今在諸佛前懺悔,如果我有小的罪業,希望可以除滅了);「我今身口意,所集諸功德,願作菩提因,當成無上道」(我現在這個身口意,所作種種的功德,回向無上菩提,當成無上道)。

他還說:「我今禮諸佛,願成無上智」(我現在禮拜諸佛,願將來可以得到無上智慧);「轉清凈法輪,饒益眾生類」(轉清凈的法輪,饒益一切的眾生);「具足波羅蜜,成就六神通」(具足波羅蜜,就是說六種波羅蜜: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智慧波羅蜜);「度脫諸眾生,證于無上道」(度脫一切眾生,為安樂眾生)。我們從彌勒菩薩這裡可以看到,菩薩都是為一切眾生發大願的。

我這裡還有省庵大師的願,省庵大師發有四十八個大願。其中有一個願他就講:希望我修道的時候,遠離所有的魔障,請它們離開,所有的業障,請它們離開。等我修得無生法忍的時候,代一切眾生受無量苦,令他們得到一切的安樂。這個願是我們可以參考的。

這裡有兩個大願給大家參考。因為有人說:「哦!考驗來的時候真考不過,我的脾氣就是跑第一,不知道該怎麼辦?」 在這個情況下,如果能夠發大願,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發大願可以改變我們的習氣毛病。可以說:「遇到逆境的時候,願為一切眾生,面對種種的逆境而不起煩惱」;「遇到考驗來的時候,我願為一切眾生,面對種種的考驗而不起煩惱」。這兩個也是大願。

最後我們要發一個願,就是:願為一切眾生成就佛道!

所以,發大願是很重要的,但是應該為一切眾生發願才是大願。如果還沒想到該什麼發願,可以念四弘誓願,最少每一天都念一遍,這也是一個大願。然後就知道:哎!我應該發什麼願了。這裡還有很多願可供參考,只是怕時間不夠而已。

這裡還有一個參考文就是:「願我今生所種的善根,布施給一切眾生,迴向給大菩提,願我迴向這個大菩提。然後以這個善根,時常得到供養一切諸佛,永遠不生無佛國度。願我得生諸佛國裡,常得精進,侍候左右,如影隨行,都不遠離諸佛」。

「願我得近清凈佛後,成就菩薩五通,能得到正法,開解所有的眾生」。

希望這些大德的發願文對大家有幫助。時間到了。阿彌陀佛!

朝聞聖道死可矣!

比丘尼恆持 講於2012年3月1日星期四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Bhikshuni Heng Chi on March 1 (Thur), 2012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阿彌陀佛!好久沒見!有的人我都不認識,以前本來有頭髮,但現在沒有頭髮了。

你知道嗎,在這裡上臺講法我的心也跳,緊張呀!為什麼?因為這裡的聽眾,您大概不知道,這裡的聽眾比別的地方的聽眾厲害得很(多),你知道嗎?所以,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上臺講法也會怕--雖然我有這些年的經驗,但如果我上臺講法都會怕的話,那請你想一想初學的人上來講法,會有多麼地害怕!他們如果上來講完以後,下去就被批評,那麼有多少初學者可以接受這樣的批評呢?他們可能就放棄學習講法了。有沒有人反對我講的?可以提意見,我不怕!

其實我也可以講中文,但是我的中文是美國人的中文,所以我講……,可能會鬧一些笑話。有的字是四聲,我說成一聲,本來那個字是個四聲,我就用中文問對方的比丘尼,她聽不懂,不曉得我講的什麼,要想想想想想……,然後她說:「哦!那是個四聲,不是個一聲啊!」她就了解了。

那我不要你們費這麼多腦筋來聽我講法,所以近經師會先給我翻譯。

學佛須當築善機,栽培福慧養摩尼;

親近知識習戒定,朝聞聖道死可矣!

所以這一次為什麼我會回來呢?其實是因為跟實法師的一個條件交換,就是如果實法師去澳洲教我在大學教的課,那我就可以回美國來,在這邊可以幫他做他的一些事情,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我這一次會回來的原因。

大家聽到我要來,當然要我做一些(事)、教一些課。那個課我想一想,應該是怎麼樣呀?其他的那個聽我(課)的人也提意見說:「我們應該用師父的那個方法教課。」所以,我這一次來教那一堂課,就是用師父的方法,但是那個方法,不是像師父這麼厲害的方法。上人的方法就是「主觀智能推動力」,就是用上人的這一個方法。所以這一次我們在這邊上這個課呢,也是用上人的方法。

我先講一下,簡單地說。那個時候我們去妙語堂,或者無言堂之前,我們第一個在金山寺。在那個之前,我們在佛教講堂。OK!在之前,這個課最先是在佛教講堂,當時上這個課的時候,這個課還不叫「主觀智能推動力」。那個時候,師父會(事先)給我們知道是哪一段經文,譬如那個《涅槃經》也有,「楞嚴咒」也有,「大悲咒」也有,其它的經典也有。那他會提早一個禮拜說:「下一次上課,你們要背這一段經文啦,或者那幾個偈頌啦,要用雙語背。」譬如說我是個美國人,我的本來語言是英文,我必須要先用中文背誦,然後背英文,然後講的時候,就好像現在這樣,要先講中文,然後講英文。

我們當時就要坐下來,要非常地有耐心,因為當場大概會有30到40個人左右,都講同樣一段的經文,我們都要坐在那裡聽。聽他們背英文,然後背中文的這個經文。然後再講他們的非母語的語言的時候,講得結結巴巴,然後才講他們的這個母語,才能很順地講。這樣的一段經文解釋下來,30、40個人都要3、4個小時左右。

然後師父會來,有的時候我們講,師父也不在,你可以給自己講啊,給對方講啊,師父也不在;有的時候他從頭到尾都在。你也不知道他會不會在,所以你必須要準備得很好。上人有時候會來,有時候不會來,有時候是從頭到尾都在,有時候是我們快講完的時候,他才來。所以我們都不知道他這一次會不會在,會不會是輪到你的時候,他才會來,所以我們都要準備好。

今天我們上課的時候,是研究第二十二品--十無盡藏品。今天我們講到一個題目是講分減施。有人可能會想:「我是一個出家人,也沒有什麼好布施的。」但是,你可以布施你的時間、你的空間,還有你可以布施法,至少有這三種你可以布施。

我想上人把他的時間--他講法的時間,也分減施,布施了給我們。那我親眼在這個臺上看見,親眼看見,甚至在這個臺上都看見;有時候是在他講法之前,有時候是在他講法之後。所以這也就是剛才那個偈頌就是說,我們「學佛須當築善機」,這也就是上人教我們的;因為我們是大乘佛教,我們要布施,否則的話我們也不會在這裡。

當我們去亞洲的時候,這個情況就更明顯了。我們去的時候,那個講堂全都擠得滿滿的,不是像現在這裡大概100個人;可能是2000個人,大家都等不及要聽上人來講法,因為上人很少到亞洲去。明法師要講法,近柔師要講法,來法師要講法……,然後男眾法師;甚至我們這邊不認識的,都要講法,就是總共有10個出家人--男眾、女眾法師都要講。有的聽眾就會站起來離開,有的人就很緊張,有的人就焦躁不安,因為他們都很想要聽上人講法。

上人對這個狀況就若無其事,因為他想要給我們一個善的根基,善良的基礎,所以他會把他的時間讓給我們;這就是他的智慧、他的德行,還有他的辯才,都是這麼樣的明顯,但是他為了要幫我們打這個基礎。所以,今天我們在晚上這個講法的半小時的時間呢,我認為就是上人他留下來給我們,從他的這個德行,從他的智慧跟他的辯才,留下來給我們的30分鐘,讓我們用這一個時間。譬如說這個時間我們本來是聽上人的錄音帶,聽他講法,或是聽他在裡面跟大家討論什麼事情……,但是在這最後半個小時,他的弟子比他就好像沒有這麼有智慧,也沒有這麼有德行,也沒有這麼有辯才,但是都上來講法,大家都要聽這個人講法。

在澳洲我會聽到一些事情,就是在萬佛城發生的事情,大概半個小時之內我在澳洲就會聽到了;不是我有什麼神通,是因為萬佛城這種討論事情的功能和系統非常特別,跑得非常快,到地球的另外一邊,很快就可以聽到。所以我就聽說了,其實不是很多人都想要上來講法;八點半的時候不想上來講法,很多人都說:「我不要!我不要上來講法!」只有幾個人常常在講。我聽到這個(情況)覺得很難過。

我今天上課的時候,跟上課的同學講說:那個時候我還在金山寺,還很年輕,有一位女眾出家人--應該不是上人的弟子,應該說上人的同輩--她年紀比較長一點的,她都會來聽上人講法。有一次,她就在我們面前擤她的鼻涕。因為那時候我們都比較年輕,別人怎麼樣我們都會覺得她們很棒,我們就覺得說她是非常完美的,這位年紀比較長的這位。我們就看她的威儀啊、所做的、所講的,都認為她是perfect(完美)的,就是一個完美的人,我們看她疊袈裟呀。

有一次,她就在我們面前拿了一張衛生紙,開始擤鼻涕,我們就被她嚇了一跳,我們就發現:「哦!原來出家人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有一天晚上,上人就叫她上來講法,也就是像這樣差不多八點半的時間。她就用廣東話說:「哦!NO!NO!NO!我不行,我可能會講錯。」你知道他講的那幾句話呀,師父花了多少功夫,才能把我們的心扭轉過來!他後來沒有辦法,就給我們說:「好了!你上臺講,我保證:你(如果)講得不對的,那個業就來到我這裡。」我們才敢上去講啊!

那個時候,我們是去妙語堂,我們都不想要起來--不想要去講。因為那個時候上這個「主觀智能推動力」的時候,我們有的人就沒有準備,坐在後面頭低低地假裝睡覺這樣子。上人就跟我們頂禮,然後他就站在這個妙語堂的後面;不管是男眾、女眾、出家人、在家人,上人就說:「我不知道要怎麼樣讓你們才可以講法。」他說:「我不是一個很好的老師,可以鼓勵激發你們,讓你們講法,所以我就跟你們頂禮。」他就頂禮。所以我們就要先打一個基礎。

下一句是講「栽培福慧養摩尼」,就是表示這個福跟慧呢,其實它是不一樣的。有的人,你可以看到他生下來就很多的福報,一生都過得非常地順利。但是,福是我們這一輩子可以培養,可以栽培的;智慧呢,就是從我們講法、從我們聽法的經驗而來。從這個經驗裡面,我們會培養我們的耐心。然後講法的時候也可以培養我們的勇氣。

那福報呢,我們這一生栽培福報,不一定會看到我們所栽培的福報,這一生會受到那個福德;但是必定會有一天,當機緣成熟的時候。所以,我們應該繼續努力。

第三行就是講「親近知識習戒定」,親跟近就是講現在的近字輩;這是我們名號的開頭,所以我們要親近善知識,親近導師。

再下一個就是講到這個摩尼珠。摩尼珠就是我們的佛性,就是我們能夠有入定的一個能力。這個定就是在我們心裡面,是最穩定的一個東西,最穩定的一個力量,我們應該要去培養它。剛才我講到說,我上來這邊很害怕,我現在還是很害怕--我等一下可能講的,明天澳洲就聽到了呵!

那現在我所要講的萬佛城的,就是說在萬佛城,我們每一天裡沒有一個固定打坐的時間。我不知道如來寺,或是JGH(喜捨院)是不是,一天裡面有固定的打坐時間,或者是學生有沒有固定的打坐時間?可能都沒有在一起打坐的時間。這是我們跟上人在一起的時候,每天都有這個時間的,不知道現在這個時間跑到哪裡去了?我覺得我們應該把這個時間再拿回來。

最後一個,就是講「朝聞聖道死可矣」。我們要怎麼樣學這個聖道呢?學聖道就是要學講法。因為我們是大乘佛法,所以我們應該要學習怎麼樣來分享法益,不要怕會被人家批評,然後我們需要打坐。今天講到這裡為止。阿彌陀佛!